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甌鄉

鎖定
金甌鄉(俗稱甌坑)位於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距離鎮政府約4公里,地處大南山北麓,與風華、古溪、鶴豐等鄉毗鄰。創寨於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由福建省長樂縣南鄉遷居潮陽縣新興鄉之甌坑。現有人口約三萬人,全鄉居民均為陳姓。20世紀50年代因人口眾多,分為東北村和西新村兩個行政村。
中文名
金甌鄉
別    名
甌坑
位    置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
社    門
南門、西門、東門、北和、尚嘉
行政村
東北村、西新村
語    種
潮汕方言-潮陽話

金甌鄉基本概況

金甌鄉今分設為西新、東北村,地處大南山北麓,位於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東北部,東接鶴洋、風華村,西連古溪居委,北與峽山鎮毗鄰。金甌鄉因地勢低凹,而“凹”與“甌”潮音相近,俗稱甌坑鄉(後坑)。金甌鄉以陳姓為主,金甌鄉原為一個行政鄉,由於人口眾多,1956年分為東北、西新兩個村。改革開放以前金甌住宅多為貝灰泥木結構平房,改革開放以後,新建鋼筋水泥結構樓房。耕地面積2400畝,種植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等。古往今來金甌人惟耕惟讀,是一個文化之鄉,近代的金甌人亦農亦工亦商,又是一個有名的僑鄉和工業鄉。金甌鄉擁有紡紗、織布、花邊、印染、服裝各類民營企業300多家,產品暢銷國內外,成為享譽全國的紡織服裝專業鄉。1987年旅外僑胞捐資興建西新華僑學校;1989年旅外僑胞捐資擴建西新小學。旅港同胞陳煥善捐資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多宗。如今金甌鄉內新建樓房、廠房鱗次櫛比,寬闊的水泥道路四通八達。陳沙大道從鄉里經過,有村道通司神公路,交通方便。

金甌鄉來源

金甌鄉始祖陳智、字伯諤,號松軒。福建長樂人,生於宋紹熙元年二年(1191年),終於宋寶佑二年(1254年),嘉熙二年進士,為監察御史、淳祐四年出守惠州,拂衣歸,取道於棉,會疾作,弗克返籍,遂卜居潮之黃隴都鄉,後分衍四世純厚公、五世西疇公於明宣德年間(1426年)定居金甌鄉,西疇公次子清疇公遷汕頭河浦,四世純篤公、五世遁叟公遷潮陽棉城。迄今600餘年,傳代20餘代。 [1] 

金甌鄉信仰

金甌鄉保生大帝真君古廟,始建於明朝正德四年(1509)。先是設爐奉祀,祈福消災,安居報境。至明代正德四年建廟塑像,奉祀保生大帝為福主。歷祖以來,被澤特深,人心皈向,世代廟食,香火鼎盛。金甌鄉每逢子、卯、午、酉之春,澤吉日設壇建醮。三年一次保生大帝建醮,沿襲着北宋時期的道教色彩,爬刀梯,上醮壇為民祈福。作為社慶活動,理事人員齋戒十二天,鄉民齋戒三天,挑選誠心人士搭建醮壇,磨鋼刀。醮壇高五丈多,是杉木搭建的樓台,刀梯高五丈六尺,是一百三十多把鋒利的鋼刀用麻繩捆紮成叉形、斜形的梯坎。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大帝擇日豎梯,刀梯安放在一個木桶邊沿,桶中盛有七色花水,五色種子等吉祥物。組建英歌隊,儀仗隊,少年腰鼓隊,有東南“振金聲”,西北“樂三軒”,金甌“太平音”大鑼鼓隊,五個社門都有一支標旗隊。全鄉家家户户高掛紅燈籠慶賀,全鄉道路張燈結綵,彩旗飄揚。

金甌鄉金甌鄉族號書號

陳氏族號:大宗維翰、長髮其祥、南國是式、載錫之光、永言孝思、介爾昭明、世德作求、福祿來成、克定厥家、為章於天、有命號集、君子萬年
族號書號
族號書號(2張)
陳氏書號:中華建統、景運煥新、文治開化、欽崇正教、紹述先民、文治開化、至道同仁、育材興學、康樂和親、創垂綿繼、卓立秉鈞、武威安遠、英達鹹遵 陳氏女校:巧妙敬正、興喜順晶、真錦惠淑、慈美貞贏、端榮宜靜、芝苑桂香、常施遂善、留芳名揚、綱儀妝信、良助可珍、睦鄰啓合、帷鬱蘭傳

金甌鄉保生大帝建醮慶典活動

2017年農曆二月十四,廣東潮汕金甌鄉南陽陳氏宗親隆重舉行保生大帝建醮慶典活動,全鄉道路張燈結綵,彩旗飄飄,外出打工、經商的鄉親紛紛衣錦還鄉,祭拜、祈福,可謂潮汕鄉間民俗盛宴。福建省陳修園研究會、南陽陳氏祠堂和阜房支祠等應邀參加盛典活動,受到金甌鄉陳氏宗親的熱情接待。
南陽陳氏祠堂理事長陳禮增代表南陽江田祖鄉在慶典儀式上致辭。他説,千百年來,吳真人走四方、救黎民,深受廣大羣眾的愛戴,成為無數百姓尊奉的醫神。吳真人的事蹟流芳百世、吳真人的醫德萬眾景仰,作為重要民間信仰的保生大帝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影響力。金甌鄉每三年都舉辦保生大帝建醮民俗文化節,將吳真人心繫百姓、淡泊名利的精神代代傳承、發揚光大,以保生慈濟精神凝聚民心、維繫民意、彙集民力,共建和諧社會、營造美好家園。這對繼承優秀文化傳統,涵養人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陳禮增在致辭中指出,江田與金甌,同姓同宗,手足相連,血脈相通。希望今後加強往來,經常走動,讓鄉誼和親情世代相傳。他祈福保生文化,源遠流長;薪火傳承,澤被後人。祝願金甌的前程繁花似錦,金甌的未來無限美好。
江田祖鄉一行代表40多人,參加慶典儀式,並祭拜了保生大帝,觀看了“老爺同身”上下刀梯,行祈福之禮儀,還觀賞了千人規模的民俗大遊行。部份代表還參觀考察了金甌鄉陳松軒祖祠。
金甌鄉歷代崇拜的神靈是“保生大帝”——“醫神”吳夲,是創寨第一代祖先帶來的香火。三年一次、十二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建醮,沿襲着北宋時期的道教色彩,爬刀梯,上醮壇為民祈福。據瞭解,醮壇高五丈多,是杉木搭建的樓台,刀梯高五丈六尺,把一百三十多把鋒利的鋼刀用麻繩捆紮成叉形、斜形的梯坎。刀梯安放在一個木桶邊沿,桶中盛有七色花水、五色種子等吉祥物。金甌鄉保生大帝建醮慶典定在當年的農曆 2 月 14。當日,齋戒、淨身後的“老爺同身”頭綁潮汕印象紅布,一身紅衣坐在椅轎上,由儀仗隊開道,抬至之前搭建好的刀梯下,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揹着厚重的符條,赤腳爬上由一百三十多把鋒利鋼刀紮成叉形、斜形的梯坎,在高五丈的醮壇上行祈福之禮儀,然後,再沿原路,踏着刀梯而下。在建醮慶典活動前後延續的三日裏,“老爺同身”每天都會上下刀梯多次,行祈福之禮儀。
參考資料
  • 1.    金甌鄉陳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