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溪村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端橋鋪鎮金溪村)

鎖定
金溪村,隸屬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端橋鋪鎮。金溪村地處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端橋鋪鎮中部,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415户,1520人,黨員35人;稻田面積為1566畝,山林面積2000畝。
中文名
金溪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端橋鋪鎮
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端橋鋪鎮中部
面    積
3869 畝
人口數量
1520人
金溪村地處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端橋鋪鎮中部,南嶺山脈腳下,自然風光優美。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415户,1520人,黨員35人;稻田面積為1566畝,山林面積2000畝。2006年,該村被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據該村實際情況,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新型產業建設、突出道德文化建設、突出保障機制建設,團結和帶領全體村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全村各項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還被評為永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
一、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後勁
基礎設施的好壞,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沒有好的基礎設施,難以保證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基於這種認識,該村兩委牢固樹立了“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礎設施須先行”的觀念。該村在基礎設施方面,從村民要求最強烈、最直接受益的道路、水利等方面入手,重點狠抓了下列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投入資金65萬元對村主幹道進行了全面硬化。為調動羣眾的積極性,村兩委班子成員首先帶頭捐款,然後,通過一事一議,發動羣眾集資,並組織全村村民投入5萬個勞動日修填路基,2006年5月將4.6公里村主幹道進行了修建和全面硬化,與此同時,還抓住這個機會,硬化組道2公里,硬化户道1.27公里,改造組道5公里,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二是投入40萬元對村民的住房進行美化亮化。為美化村民居住環境,扮靚村莊,2006年對全村90户村民的住房共12000M2牆面進行了美化亮化。三是投入10萬元進行改水、改氣、改廁。為引導村民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該村採取政府獎、部門扶、社會籌、村民投的辦法鼓勵村民改水、改廁、改廚。全村共改廁62座,改水76户,發展沼氣27口。四是投入13萬元將原閒置的村小學改建成為村級活動中心。目前,該中心集會議、培訓、教育、敬老、娛樂為一體,老人在這裏安度晚年,村民在生產之餘,可以在這裏享受文化娛樂大餐,與此同時,該村還在8組興建了農民休閒中心。五是加大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共投入12萬元對村裏的“七一”水庫進行防滲堵漏和對村金溪水庫三條共長3.6公里的主幹渠道進行了維修,確保了全村和附近3個村2000多畝稻田的灌溉,並實現了旱澇保收。六是對村莊院落進行科學規劃、清理和綠化亮化。該村邀請了縣新村辦和縣規劃局對村莊、道路建設等進行了合理規劃,拆除空心房80間,清理違章建築15處,清除垃圾150噸,綠化亭園3200M2,種植草皮1200 M2,新建村組衞生垃圾池2個。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力的提高,尤其是通過村莊整治,基本實現了“走平坦路、喝乾淨水、用衞生廁、燒省錢氣、住舒適房”的目標 。
二、突出新型產業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建設新農村產業是支撐。像金溪村這樣邊遠的山區村,如果沒有新型主導產業作為支撐,建設新農村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為此,該村把發展生產、培育新型特色產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並根據本村水土肥沃、山林廣、水利條件好等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種養業和勞務經濟。首先,該村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制定了金溪村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確定了2006-2010年金溪村產業建設項目,同時完成2006-2008年的產業發展項目預算,列出了項目清單,並拿出了具體的實施辦法。該村為充分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將1000畝的杉木林進行更新改造,對800畝楠業進行開發,搞楠竹深加工,發展竹業編織品、手工藝術品。其次,制定了年度產業發展規劃,並確定着力抓好優質稻、時鮮蔬菜、良種牲畜和魚禽立體養殖四大基地建設。2007年,為進一步擴大種養殖規模,全村推廣種植了優質稻1200畝、發展蔬菜生產350畝、發展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户35户。同時,建立了一個大米廠,搞優質米業發展,對該村特色農產品優質稻天龍1號米進行深加工。還積極配合各關部門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和轉移就業技能培訓三期300多人次,完成勞動力轉移540人,其中勞務輸出450人,實現勞務收入270多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450元,較上年度增加了3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和27%。
三、突出道德文化建設,促進鄉風文明
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該村把加強村民的道德文化建設作為新農村的關鍵措施來抓。首先,該村在全村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户、“十帶頭”黨員、“五好家庭”、“十好婦女”創建活動。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村民遵紀守法,無黃、賭、毒,無封建迷信,無安全和刑事案件,無計劃外生育,人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起到了引導村民革除陋習,養成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習氣,創造了一個村民羣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目前,該村30%以上的農户已達到星級文明户的標準。大多數農户新修了紅磚樓房,98%以上的農户擁有彩電,68%的有冰箱,擁有家用汽車11台,手機、固定電話入户389户,建沼氣池27個,95%的農户以沼氣、液化氣、電為主要生活能源。其次,加強了文化陣地建設,將閒置的原村小學改建為村級活動中心,已建成村部1棟、現代遠程教育站1個、村圖書室1個,同時在村8組修建了休閒中心和開展了各種文化活動,不僅活躍和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滿足了村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