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木雕

鎖定
金木雕是廣東省五華縣、福建東山縣等地的地方民間傳統工藝品。運用銀杏冬青和樟樹等木材,以浮雕、圓雕、透雕和線刻等手法,雕成的作品,然後用金箔貼金。富麗莊重,光彩奪目。產品有箱、盒、櫃、櫥、牀、榻、椅、屏、幾、桌等。內容有人物、花鳥和山水。金木雕歷史悠久,在古代,一般作宮廷、廟堂裝飾。現在福建廣東等地仍有生產。 [1] 
2019年1月13日,五華金木雕工藝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 [2] 
中文名
金木雕
類    型
地方民間傳統工藝品

目錄

金木雕起源

金木雕 金木雕
始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關帝廟時,由廣東大埔縣木雕匠人傳入,在東山民間流傳。據《新加坡東山會館成立四十年會刊》載:“清光緒十二年(1886)有銅陵人隨身攜帶一尊東山關帝廟山西夫子金木雕神像至新加坡。” 清光緒至民國26年(1875—1937)長汀藝人胡賜雲在東山開設“汀發”號傢俱鋪,從事木刻佛像和飾金、描金畫工藝製作。
雕刻家陳平雕作 雕刻家陳平雕作

金木雕製作

金木雕 金木雕
東山金木雕主要應用於建築裝飾、佛像、傢俱三大類。用優質的樟木、楠木,精雕細刻成各種人物花卉、鳥獸的工藝品,裝飾在廟宇殿閣之中,或於樑柱、斗拱、神龕、香案、窗門、檐、牀、櫃、桌、椅及各種佛、神像。技法上,主要有深透雕、浮雕、立雕、通雕。建築物高層處,採用粗豪的透雕,門窗採用細膩的通雕,門格下層用浮雕。雕刻後,用細砂紙磨光,刷上漆料,然後裝貼上金箔、金粉。金木雕成為建築、旅遊、家庭實用工藝品,或藝術陳列品。

金木雕南派技藝

“金木雕”的雕刻技藝主要有通雕、圓雕浮雕等,分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通雕和浮雕為主。五華‘金木雕’技藝屬於南派,以通雕為主。
就其雕刻技法分類,有沉(凹)雕,浮(凸)雕,圓(立體)雕,通雕(多層)和鋸通雕(單層)五種,其中通雕最為卓越,它吸取了浮雕、圓雕等技法而融匯成一鍾玲瓏剔透的技法,它的出現,在木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雕刻技法上則依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裝飾,把浮雕、通雕、線刻或單獨或綜合地靈活運用,以表現不同的形式美。無論哪種雕刻技藝,製作一件“金木雕”都要經過10道工序的精雕細琢才能完工,主要工序有繪畫、雕刻成粗坯、打磨、上油、上生漆、貼金箔,其中打磨、上油這兩道工序需反覆進行3次以上。而五華‘金木雕’則是指完成木雕工序之後,再塗以生漆,貼上含金量95%的金箔,可謂金華璀璨。在五華‘金木雕‘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蟹籠》《龍蝦蟹籠》《八仙騎八獸》《四季花鳥》等。其中《八仙騎八獸》曾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銀盃獎(最高獎),1991年被廣東工藝美術珍藏館珍藏,《四季花鳥》被北京民族文化宮收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