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曉豔

鎖定
金曉豔,東北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教授、院長(主管漢語教學和科研)、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考試研究與培訓基地”領導小組成員。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1]  [3] 
中文名
金曉豔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3年02月
職    業
教師
性    別
職    稱
教授

金曉豔研究領域

對外漢語教學、現代漢語語法、篇章語言學金曉豔,中共黨員,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吉林大學文學博士後。祖籍吉林省敦化,2006年7月從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調入,現為東北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教授、院長(主管漢語教學和科研)、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考試研究與培訓基地”領導小組成員。 [2] 

金曉豔人物經歷

2006.07至今 東北師範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教授。
2003.09至2006.06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5.09至2006.06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訪問學者。
2002.03至2003.03 被聘為國務院僑辦首批華文教育基地儲備師資,並受國務院僑
辦委派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援外教學一年。
1999.07至2005.11 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專任教師、兼任《漢語學習》雜誌
責任編輯。
1997.09至1998.06 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語言學專業課程。
1996.09至1999.06 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2.09至1996.06 吉林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金曉豔學術兼職

國際漢韓語言對比學會理事、吉林省語言學會理事、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員 [2] 

金曉豔教學工作

講授課程:
留學生——漢語精讀、漢語聽力、報刊閲讀、文字學
本科生——現代漢語、語用學導論、篇章分析
研究生——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
漢語師資培訓課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模式、漢語語音教學、漢語詞彙教學、漢字教學、漢語語法教學、中華文化教學等。
指導研究生情況:
在讀——專業碩士生23人
畢業——學歷碩士生7人,專業碩士生8人 [2] 

金曉豔科研方向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項目名稱:漢語時間標記成分的羨餘功能研究,主持人。
[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項目,項目名稱:漢語篇章中時間連接成分的功能研究,主持人。
[3]. 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項目,項目名稱:漢語時間標記語的語篇功能研究,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549號,主持人。
[4].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校內青年基金資助項目,項目類別:人才項目,項目名稱:漢語篇章時間連接成分比較研究,主持人。
[5]. 第45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二等資助金
[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項目名稱:現代漢語旁指代詞的功能研究,第一參加人。
[7].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一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面向真實文本的現代漢語介詞知識庫建設及相關研究。第一參加人。
[8]. 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般項目,項目名稱:《百年漢語代詞研究史》第一參加人。
[9]. 吉林省教育廳項目,項目名稱:《全球化視野中的漢語國際傳播》第一參加人。
[10]. 吉林省教育廳項目,項目名稱:《現代漢語雙賓句的“典型性”差異及其類型學價值研究》,項目編號:0805057。第二參加人。
[11]. 國家漢辦(1998-2000)項目:韓漢範疇表達對比,最終成果: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參加人。
[12]. 吉林省教學科研十五項目,中介語理論與朝鮮族雙語教學,2001.10~2005.3,主要參加人、執筆人。
[13]. 原國家教委高等師範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少數民族師範院校本科漢語教學改革與實踐,主要參加人。該課題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 

金曉豔科研成果

專著
[1]. 《漢語篇章中時間連接成分的功能研究》,獨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發表論文
CSSCI期刊論文:
[1]. 第一作者,漢語時間標記成分的歷時考察,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2012.2。
[2]. 第一作者,漢語時間連接成分的非定位性,語言研究,2011.2。
[3]. 第一作者,時間連接成分的範圍和分類,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2010.5。
[4]. 第一作者,後時連接成分的分類考察,漢語學習,2010.5。
[5]. 第一作者,三組後時連接成分的定位性考察,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5。
[6]. 第一作者,漢語時間連接成分的位置考察,語言科學,2010.3。
[7]. 第一作者,現代漢語時間連接成分研究綜述,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2009.3。
[8]. 第一作者,後時連接成分的同詞連用情況考察,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9.2。
[9]. 第一作者,廣義篇章中時間連接成分的位置考察,南開語言學刊,2009.1。
[10]. 獨 撰,時間連接成分的歷時演變和產生方式,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8.5。
[11]. 第一作者,時間連接成分的本體研究概述,濟南大學學報,2008.4。
[12]. 第一作者,王力漢語語法研究概觀,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1。
[13]. 獨 撰,後時連接成分的連用與合用,漢語學習,2006.2。
[14]. 第一作者,漢語篇章中後時連接成分的隱現,世界漢語教學,2005.4。
[15]. 第二作者,漢語時間標記語的序列性考察,漢語學習,2009.3。
[16]. 第二作者,旁指代詞的數量意義及其小類的劃分,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2。
[17]. 第二作者,旁指代詞的句法位置考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4。
[18]. 第二作者,旁指參照點的先後在信息傳遞中的作用,語言文字應用,2005.3。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
[19]. 第一作者,後時連接成分的辨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4。
[20]. 第二作者,旁指代詞單獨作定語的考察,河北師範大學(哲社版),2005.3。
[21]. 第二作者,旁指代詞説略,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
[22]. 第二作者,旁指代詞的照應情況考察,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2005.2。
[23]. 第二作者,旁指代詞後面“的”字隱現的考察,語言與翻譯,2004.4。
省級期刊論文:
[24]. 第一作者,“原來”和“本來”的篇章位置考察,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2011.2。
[25]. 第一作者,時間連接成分及其相關術語,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0.7。
[26]. 第一作者,時間連接成分的主位識別,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8.6。
[27]. 第一作者,朝鮮族學生漢語寫作偏誤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5。
[28]. 第一作者,旁指代詞的連接功能考察,《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6.2。
[29]. 第二作者,“(在/當)X時(候)”的篇章功能,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9.1。
[30]. 第二作者,旁指及相關術語辨析,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7.5。
[31]. 第二作者,試論旁指代詞的話語功能,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
[32]. 第二作者,再探他稱代詞的指示用法,南開語言學刊,2004.3。
會議論文:
[1]. 獨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描述性篇章教學法初探,俄羅斯漢語教學法現實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
[2]. 獨撰,現代漢語時間連接成分的範圍和分類,吉林省語言學會年會,2007年12月。
[3]. 獨撰,“以後”義時間連接成分的位置考察,首屆東北語言學會,2001年1月。
[4]. 獨撰,“以後”義時間連接成分辨析,吉林省語言學會第六屆年會,2000年8月。 [2] 

金曉豔獲獎情況

[1] 吉林省語言學會第六屆大年會,優秀論文,《“以後”義時間連接成分辨析》,2000年8月。
[2] 首屆東北語言學會,論文一等獎,《“以後”義時間連接成分的位置考察》,2001年1月。
[3] 第三屆天南大研究生學術節,二等獎,《漢語篇章中後時連接成分的隱現》,2006年6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