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平樹白蟻

鎖定
金平樹白蟻,Glyptotermes chinpingensis (Tsai et Chen, 1963),是等翅目木白蟻科樹白蟻屬的一種白蟻。金平樹白蟻為濕木棲性白蟻類型,不築固定形狀的巢居,僅在生樹的枯枝、枯樹幹、樹樁或倒水的枝幹中穿蛀不規則的孔道,即為白蟻巢穴。羣體不與土壤相連繫,也不築外露蟻路。國內分佈於雲南、廣西、湖南、福建等省區。
中文名
金平樹白蟻
拉丁學名
Glyptotermes chinpingensis (Tsai et Chen, 1963)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等翅目
木白蟻科
樹白蟻屬
金平樹白蟻

金平樹白蟻形態特徵

兵蟻
白蟻
白蟻(5張)
全長8-8.9mm;頭長2.7-2.8mm,頭寬1.3mm;前胸背板長0.60-0.67mm,前胸背板定1.2-1.3mm。頭淡褐赤色,後都較淡,前部較深。觸角黃色。上顎前半段黑色,後半段與額部同色。胸背板及每節腹板的後部為淡黃色。每節腹板的前部及節問膜白色。兵蟻的腹部呈淺粉紅色。全身毛短而稀少。頭圓柱狀,由背面看呈長方形,兩側平行或前端略窄或略寬。有些個體的頭中部略收縮。頭背面的前端1/5處中央凹下並在左右形成兩個低山峯狀的突起,突起的高低程度稍有變異。由此向前以45°角的斜面降伸到唇基。上顎短壯,前端彎向中線,外側緣近於直,後段扁寬。左顎有齒4枚;前2齒呈三角形,第二齒的基都較第一齒寬,齒尖皆朝向內,位於上顎中點的前方;第三齒較低矮,恰在上鄂中點之後,第三齒與第二齒間的距離顯著大於第二齒與第一齒間的距離;第四齒較第三齒稍短,與第三齒間的距離約等於第三齒與第二齒間的距離。右上顎中點前有一個三角形的大齒,齒尖略斜向前。在右上顎中點後有一較矮鈎的齒,再往後,顎面有一小塊突起,但不成齒形。上唇的長度大致相等,前線直,側緣弓形。前唇基類似梯形。眼在觸角窩的後方。觸角10-13節;第二、三、四節的差別變化不定,以下各節逐漸膨大,末端縮狹。前胸背板略狹於頭,無隆起部分;前緣凹向後方,前側角呈小圓形;側緣前段近於平行,與後緣相接部分成大圓形;前後緣中央有缺刻。足短。膠節有瑞刺3枚。腹部長,末端有腹刺。 [1] 
有翅成蟲
金平樹白蟻
金平樹白蟻(5張)
體長連翅8.8-10.7mm;頭長1.3-1.5mm,頭寬1-1.2mm;前胸背板長0.6-0.7mm,前胸背板寬1-1.1mm。頭、胸、腹板、基節、轉節皆黑色。觸角、上唇黃褐色。腿節及股節為淡黃至白色。翅褐色。全身毛稀少。頭近方形。上唇方形,前緣平直。前唇基的寬度為長度的兩倍以上。後唇基不隆起,寬度與前唇基相同,長度約及前唇基的一半,成為橫條狀。單眼細小,位於複眼的正背方,靠近複眼但並未接觸。複眼橢圓形。觸角13-15節,第二、三、四節大致等長,長與寬約相等;以後各節逐漸膨大,至最末1、2節略收縮。前胸背板的前緣凹入,前側角鈍,後部編狹,例緣後部與後緣相連成為弓形,後緣中段略微向前凹,但不成明顯的缺刻。前翅鱗大,長度約為後翅鱗的兩倍。翅面不平,密佈着顆粒狀凸凹不平的結構。
前翅翅脈:Sc脈極短而不顯著;R脈可伸達翅長的1/4處;M脈在肩縫處獨立伸出,但緊靠着Rs脈,伸向翅的項角;Cu脈有許多個分支,但不明顯。後翅翅脈:Sc脈消失,R脈約伸達翅長的1/7-1/4處,Rs脈與M脈合為一支由肩縫處伸出,伸至約為翅長的1/7-1/3處才分開,但仍緊靠着伸到翅項角;Cu脈有許多不明顯的分支。 [1-2] 

金平樹白蟻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雲南(金平勐喇520m)、廣西、福建、湖南、西藏。 [3] 

金平樹白蟻防治方法

金平樹白蟻多從樹木傷口侵入,傷口應及時噴灑防蟻藥物,以預防脱翅成蟲鑽入建羣。在橡膠園和其他經濟果木林內,應加強蟻患檢查,及時鋸去蟻害枝條,並用防腐劑處理傷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