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川河

(甘肅河西走廊內陸河石羊河水系河流)

鎖定
金川河,甘肅河西走廊內陸河石羊河水系河流。是甘肅金昌市一條內流河。因流經永昌縣城北的金山(後更名武當山)和金山寺而得名。系泉水河流,源出永昌縣焦家莊鄉的南亂泉,北亂泉、西亂泉等泉源,流經永昌縣、金川區,入金川峽水庫,主河道長40餘公里,集水面積2053平方公里 [3]  (永昌縣政府網站載:主河道全長89.67公里,其中,永昌縣境內45.17公里 [15]  )。河水補給以泉水為主,主要支流有大泉溝、 [9]  孟家沙溝、清水沙溝等。 [12] 
流域植被較差,多分佈在前山區,局部地區暴雨、山洪頻繁,形成大量的泥石流,含沙量高。 [3] 
金川峽谷中段的關爺廟口建有金川峽水庫。沿主河道中、下游有金川峽、河西壩,上,下河東壩、青山壩、寧遠壩及西乾渠、北乾渠、南乾渠等。年均入庫流量3.87立方米/秒,水庫平均每年累計調蓄水量1.219億立方米。金昌市市區及河西堡鎮的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用水主要依賴於它。 [3] 
中文名
金川河
外文名
Jinchuan river
所屬水系
甘肅河西走廊內陸河石羊河
地理位置
甘肅省金昌市
流經地區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金川區
發源地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焦家莊鄉
主要支流
大泉溝、孟家沙溝、清水沙溝
河    長
40 km
流域面積
2053 km²
平均流量
3.87 m³/s

金川河幹流概況

金川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金川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金川河,系泉水河流(相對於石羊河上游的東大河西大河等山水河),源出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焦家莊鄉的南亂泉,北亂泉、西亂泉等泉源,向東北彙集成官溝、幹河等河,經水磨川,又有南壩、中壩、大壩、小壩及北山壩等水和北海子諸泉水匯入形成金川河。主河道長40餘公里,沿主河道中、下游有金川峽、河西壩,上,下河東壩、青山壩、寧遠壩及西乾渠、北乾渠、南乾渠等。金川峽谷中段的關爺廟口建有金川峽水庫,在峽谷下口迎山坡建有分水樞紐工程。年均入庫流量3.87立方米/秒,水庫平均每年累計調蓄水量1.219億立方米。市區及河西堡鎮的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用水主要依賴於它。 [3] 
金川河源地永昌縣焦家莊的金源泉 金川河源地永昌縣焦家莊的金源泉
金川河源地焦家莊鎮河灘村泉域濕地 金川河源地焦家莊鎮河灘村泉域濕地
金川河上游河道 金川河上游河道
金川河上游永昌縣城邊的河道 金川河上游永昌縣城邊的河道
金川河金川峽水庫庫尾段 金川河金川峽水庫庫尾段
金川河金川峽水庫下游韓家峽段 金川河金川峽水庫下游韓家峽段
金川河下游河西堡鎮河道 金川河下游河西堡鎮河道
金川河下游金川區河道 金川河下游金川區河道
金川河下游金川區河道 金川河下游金川區河道

金川河水文特徵

流域植被較差,集水面積2053平方公里,多分佈在前山區,局部地區暴雨、山洪頻繁,形成大量的泥石流,年均含沙量為0.62公斤/立方米,最大含沙量為67.5公斤/立方米,年均輸沙率為2.28公斤/秒,年輸沙量7.19萬噸,年平均侵蝕模數為34.9噸/平方公里。 [3] 

金川河主要支流

大泉溝,發源於永昌縣與山丹縣分界處,流經紅山窯鎮和城關鎮,最終匯入金川峽水庫,河道全長約58公里,面積約4.737平方公里。 [9] 
孟家沙溝,源頭自東大山九銅灣至山灣村大莊子社後匯入金川河,全長約16.7公里。
清水沙溝,源頭位於永昌縣境內,自河西堡鎮緯五路北側至國道570線山灣村小學段東側後匯入金川河,金川區境內全長約8公里。 [12] 
金川河系的泉眼也乾涸不少,即使位處上游的四壩及北海子一帶的尚存泉眼,泉水流量也大幅度減少。1985年全縣實有泉水流量3.745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181億立方米,比1950年至1960年總量減少64.5%。 [14] 

金川河治理開發

金川河調蓄工程

金川峽水庫 金川峽水庫
金川峽水庫大壩 金川峽水庫大壩
金川峽水庫,位於金川峽谷中段的關帝廟舊址。一期工程於1958年3月開工,預算投資405萬元,由國家扶持,羣眾自籌資金興建。永昌縣17個社,鎮及八一農場等單位抽調勞力6785人施工,解放軍7299部隊工兵連95人,承擔輸水隧洞的施工任務,1959年6月完工。主體工程有大壩(高21米)、輸水隧洞(長218.3米)和i臨時溢洪道等,庫容3000萬立方米。二期工程1965年10月開工,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進行加固,擴大庫容,1968年10月竣工。兩期工程量129.55萬立方米,投入勞動工日205.64萬個,使用水泥7077噸,鋼材470.08噸,投資1228.2萬元。壩高29米,高程1876.82米,壩長260米,壩底寬200米,頂寬8米。壩頂設高1.2米的防浪牆。總庫容650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6050萬立方米,淤積庫容450萬立方米。增設輸水泄洪洞1條,長166米,鋼筋砼襯砌,直徑4米,最大過流量148立方米/秒。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937平方公里,年平均入庫流量3.87立方米/秒,水庫年均累計調蓄水量1.219億立方米。1983年,在加固處理第一輸水洞進口護坡工程的同時,委託武威地區水電局灌漿隊將第一輸水洞218.3米和第二輸水洞166米的洞身進行了固結灌漿處理,總工程量14561立方米,投入勞動工日38644個,投資56.43萬元。 [2] 
老人頭水庫,位於焦家莊鄉杏樹莊村的老人頭山腳下,以民辦公助方式建於1959年。工程量41.58萬立方米,投工38.32萬個,投資40.62萬元,設計保灌面積2100畝。大壩高12米,高程3131.53米,壩底寬87米,壩頂長180米,頂寬3米,副壩長171米,高1.6米,頂寬2米;迎水面採用幹砌石護坡,總庫容109萬立方米,調節庫容為86萬立方米;設輸水洞2條,全長126.4米,最大輸水流量13.8立方米/秒。溢洪道為開敞式明渠,356第十二篇水利全長175米,進口底寬(包括非常溢洪道)22米,最大泄洪流量30立方米/秒。集雨面積80平方公里,大部分為耕地。現有泉水流量0.4立方米/秒,歷年最大蓄水量80萬立方米。 [8] 
大泉水庫(原名毛卜喇水庫),位於紅山窯鄉毛卜喇村,民辦公助方式修建。1970年6月開工,1974年1月完工。工程量37.16萬立方米,投工24.88萬個,投資38.72萬元。設計效益5000畝,其中保灌面積400畝。大壩高16.2米,高程2135.7米,壩長270米,頂寬5米,粘土心牆,土石混合壩型,壩基岩築有砼截水牆,迎水面幹砌石護坡。總庫容120萬立方米,調節庫容110萬立方米。輸水洞全長120米,為壩底深式進口壓力涵洞,最大泄水流量8立方米/秒。溢洪道為開敞明渠,全長110米,底寬4米,進口高程2132.9米,最大泄洪流量25立方米/秒。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 [8] 
韓家峽水庫,位於金川峽水庫下游4.5公里處,設計總庫容990萬立方米,屬Ⅳ等小(1)型水庫。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面板堆石壩工程、輸水洞工程、溢洪道工程、金河人飲管道延伸工程、備用水源幹管延伸工程,以及其他配套建築物等。項目設計總工期24個月,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改善全市現有水庫調蓄能力不足、豐枯不能相濟的現狀,進一步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及農業灌溉用水需求。 [16] 

金川河城市供水

金川鎳礦建設初期,夏季供水來自灌溉明渠,冬季則用冰化水。1962年,從河西堡迎山坡至金川鋪設直徑400毫米輸水管線1條,長24公里,將金川峽水庫水引至金川。1965年,又從迎山坡至自家咀淨化站鋪設直徑800毫米輸水管線1條,長20.25公里。兩條管線日輸水能力11萬噸,其中生產用水10萬噸,生活用水1萬噸。至1980年,城區共鋪設直徑300~500毫米生產、生活合用供水乾管10條,長29.25公里。城區生活用水242.58萬噸/年。 [4] 

金川河防洪工程

金川洪水來自龍首山的廣子溝,大武石溝和小武石溝,匯水面積約9平方公里。1960年代初,金川公司採用蓄排並舉的原則,在永窖路與武威路、蘭州路附近建設兩個調節池,總容量10.25萬立方米。龍首山洪水引入兩個調節池,再經西乾渠(農業灌溉渠)進入土防洪溝,排放至馬家崖附近沙灘分散漫流。防洪溝總長約1700米,斷面為底寬3.5米,深1.5米,邊坡1:1,縱坡8%o,徑流量15立方米/秒。
1985年,市城建局委託市水電局進行城市防洪工程勘測設計與施工。1986年,在西乾渠南建成長3.66公里的防洪渠及附屬建築物,防洪流量93.96立方米/秒。1987年6月,對西乾渠防洪工程重新設計,按一百年一遇和二百年一遇的標準校核。至1989年,建成西乾渠防洪工程後段防洪堤4040米,流量215立方米/秒。西於渠防洪工程全長7.74公里。 [5] 
2015年,金昌市開展了金川河河西堡及寧遠堡段防洪治理。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是在金川河河西堡工農總乾渠取水樞紐至金川橋及寧遠堡寧遠分水閘閘口至王家大沙溝段共15.26公里河道範圍內新建堤防14.59公里,其中:治理河西堡段9.09公里,新建左岸堤防5.51公里、右岸堤防2.97公里;治理寧遠堡段6.17公里,新建左岸堤防6.11公里。核定工程概算總投資為2310.00萬元。其中:建築工程1571.53萬元,施工臨時工程51.83萬元,獨立費用172.06萬元,基本預備費89.44萬元;建設及施工場地徵用費381.24萬元,環境保護工程費16.06萬元,水土保持工程費27.84萬元。 [1] 

金川河水電工程

1958年。先在北海子修建水力發電站,設計發電水頭20米,流量2.6立方米/秒。1958年5月動工,由縣城機關職工和市民參加義務勞動,12月24日完成。安裝機組一台,容量100千瓦,使用資金10.87萬元。電站投產後,水源實際流量只有0.75立方米/秒,為設計流量的29%,實發電60千瓦左右,年發電量42萬度,只供縣委、縣政府機關照明和縣農具厂部分生產使用。因水量逐年減少,又受農業灌溉季節性用水的限制,發電水量無保證,時停時發。大電網給縣城通電後,1969年10月,北海子水電站隨之停產報廢。 [11] 
大泉水庫一、二號水電站,於1984至1985年建成。其中一號電站位於水庫以上l公里處,落差21米,流量0.112立方米/秒,裝機容量26千瓦;二號電站位於水庫壩下120米處,落差11米,流量0.2立方米/秒,裝機容量22.5千瓦。兩站共使用資金10.8萬元。 [11] 
金川峽水庫水電站,位於水庫大壩後右岸,利用第一輸水洞引水發電。為水庫壩後涵洞引水式發電站。電站由甘肅省勘測設計院設計,省計劃委員會,省水利廳批准,永昌縣水電機械化施工隊全面承包工程建設施工任務。於1987年6月30日動工修建,至1989年6月竣工,7月12日正式投產,總投資428.41萬元。安裝發電機組2台,採用單母線連接,各為800千瓦,總裝機容量1600千瓦,設計發電水頭30米,利用流量6.84立方米/秒、年發電量710萬度。設資428.41萬元。 [11]  1990年,發電500萬度,創產值30萬元。 [6] 

金川河引水工程

金川工農,渠首位於金川河出口迎山坡,是金川、河西堡地區工農業配水的主要建築物。1965年8月至1966年5月建成。河西壩支渠分水閘孔寬1.2米,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氮肥廠、電廠分水閘孔寬1.5米,引水均為2立方米/秒,分兩層設置,上層夏季引水,下層冬季引水;工農總乾渠分水閘2孔,孔寬2.5米,最大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金川公·司分水閘孔寬3米,引水2立方米/秒;衝沙閘孔寬3.2米,滾水壩寬14.4米,高3米,頂寬1米。金川公司分水閘後,設有長200米,寬40米,深4米,容量32000立方米的沉沙池。衝沙閘滾水壩最大泄洪流量200立方米/秒,全部工程量33984立方米,其中土石方28828立方米,漿砌石2782立方米,幹砌石946立方米,砼1014立方米,鋼筋砼414立方米,投資61.21萬元。 [7] 
1962年從修建二壩引洪渠開始至1969年,全縣相繼建成漿砌渠道5條,長95.11公里。二壩引洪渠,從東大河總乾渠1+103處開口,渠線向北沿二壩東岸平行經永豐、上二壩、下二壩、穿越甘新公路經北海子四隊入金川河。是永昌最早建成的第一條高標準渠道。 [10] 
金川工農總乾渠(上段),從營山坡工農渠首引水,沿金川河老河道東南岸平行至隘門。渠道斷面:底寬1.2米,邊坡1:1.25,縱坡1/150。最大引水13立方米/秒。控灌面積13萬畝。1965年5月組織施工,當年10月竣工。完成漿砌渠道7.05公里,配套建築物3l座。共完成土石方12.94萬立方米,漿砌石1.32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353立方米,投入工日18.63萬個,用水泥1280噸,木料140.3立方米,鋼材35.6噸,使用投資58.17萬元。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