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白族鄉

鎖定
金山白族鄉,隸屬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地處古城區東南部,東與永勝縣金沙江相望,東南與金安鎮相鄰,南接七河鎮,西與祥和街道相連,北與大東鄉接壤。總面積286平方千米。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轄區總人口2.5萬人。 [1] 
1959年,成立金山公社。1984年,設金山區。1988年,設金山白族鄉。2002年12月,麗江地區撒地設市區縣分設後,屬麗江市古城區,設金山白族鄉。 [1]  2013年10月,撤銷金山白族鄉,設立金山街道開南街道文化街道。截至2013年8月,金山白族鄉轄10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金山村民委員會上石屏村民小組。 [1] 
2011年,金山白族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3億元。財政總收入1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30元。 [1] 
中文名
金山白族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
地理位置
古城區東南部
面    積
286 km²
下轄地區
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金山村民委員會上石屏村民小組
電話區號
0888
郵政編碼
67417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5 萬(2011年末總人口)
車牌代碼
雲P

金山白族鄉歷史沿革

1949年,為麗江縣委第一區和第三區。
1959年,成立金山公社。
1984年,設金山區。
1988年,設金山白族鄉。
2002年12月,麗江地區撒地設市區縣分設後,屬麗江市古城區,設金山白族鄉。 [1] 
2013年10月,撤銷金山白族鄉,設立金山街道開南街道文化街道

金山白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轄金山、新團、東元、良美、貴峯、漾西、文化、巖樂、東江、拉馬古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3年8月,金山白族鄉轄10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金山村民委員會上石屏村民小組。 [1] 
金山白族鄉區劃詳情
金山村
東元村
貴峯村
文化村
東江村
新團村
漾西村
良美村
巖樂村
拉馬古村

金山白族鄉地理環境

金山白族鄉位置境域

金山白族鄉地處古城區東南部,東與永勝縣金沙江相望,東南與金安鎮相鄰,南接七河鎮,西與祥和街道相連,北與大東鄉接壤。鄉人民政府駐地距市區3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2千米,總面積286平方千米。 [1] 

金山白族鄉地形地貌

金山白族鄉境內地形屬壩區、河谷、山區三類,地勢略為西南高東北低。一般海拔2400米,最高點巖樂初都落山,海拔3200米;最低點東江樹底,海拔1421米。 [1] 

金山白族鄉氣候

金山白族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但因地形複雜,氣候隨着海拔高低而不同,垂直差異明顯,高寒山區氣候冷涼,壩區氣候温和。多年平均氣温11.5℃,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 [1] 

金山白族鄉自然災害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金山白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暴雨、旱澇、風災、洪澇、地震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9年8月11日,因持續強降雨致使鄉村道路路基坍塌2000餘米。沖毀路面近20千米、沖毀農田100多畝、衝填魚塘120餘畝、雞鴨死亡1100餘羽,20户農户房前屋後出現不同程度塌方、裂縫、滑坡等現象,被沖垮民房2所。 [1] 

金山白族鄉自然資源

2011年,金山白族鄉有農業耕地面積3.7萬畝,其中水田1.2萬畝,旱地2.4萬畝。 [1] 

金山白族鄉人口

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轄區總人口2.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2850人,佔51.4%;女性12150人,佔48.6%。總人口中,以納西族為主,達1.5萬人,佔60%;白族7278人,佔29.1%;漢族1969人,佔7.9%;傈僳族297人,佔1.2%;其他少數民族456人,佔1.8%。2011年,金山白族鄉人口自然增長率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7.4人。 [1] 

金山白族鄉經濟

金山白族鄉綜述

2011年,金山白族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3億元。財政總收入115萬元。
2011年,金山白族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930元。 [1] 

金山白族鄉農業

金山白族鄉 金山白族鄉
金山白族鄉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豆類、薯類為主。2011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8萬畝,產量1.2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369畝,產量465噸;小麥種植面積2.2萬畝,產量3650噸;豆類作物種植面積9545畝,產量1592噸;薯類作物種植面積1665畝,產量36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白芸豆、秋油菜。2011年,白芸豆種植面積250畝,產量33.3噸;秋油菜種植面積3034.4畝,產量303噸。
金山白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大牲畜、羊、家禽為主。2011年,大牲畜年末存欄4236頭,出欄量1418頭;生豬年末存欄2.9萬頭,出欄量5萬頭;山(綿)羊年末存欄7723只,出欄量6479只;家禽存欄4.7萬羽,出欄量4.7萬羽。
2011年,金山白族鄉水果產量1.8萬噸,其中蘋果產量222噸,梨產量180噸,桃產量1.5萬噸。
金山白族鄉特色產業有種植業的核桃、蘋果、油桃、蔬菜、藥材等,養殖業的土雞、黑山羊、梅花鹿、鴕鳥等,續斷、重樓等各種藥材。 [1] 

金山白族鄉工業

金山白族鄉形成以製造水泥和建築材料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1億元。工業企業7家,職工38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860萬元。 [1] 

金山白族鄉商業

2011年,金山白族鄉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709萬元。 [1] 

金山白族鄉金融

2011年,金山白族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3億元。財政總收入115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2億元。 [1] 

金山白族鄉交通運輸

金山白族鄉境內有大麗鐵路和大麗公路、麗寧公路、麗永公路和麗貴公路。南距麗江機場7千米。 [1] 

金山白族鄉社會事業

金山白族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農家書屋10個,藏書5萬冊。納西古樂隊3支。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個。2011年末,電視綜合覆蓋率達80%。 [1] 

金山白族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75人,專任教師10人;中心小學1所,在校生285人;完小12所,在校生1315人;初中1所,在校生1257人,專任教師9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 [1] 

金山白族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有衞生院1所;病牀10張。專業衞生人員25人。
2011年,金山白族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7%。 [1] 

金山白族鄉體育事業

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有體育場地18個,安裝健身器材2套,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8%。 [1] 

金山白族鄉社會保障

2011年,金山白族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00户,人數220人,支出37.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45户,人數1320人,支出120.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6户,人數146人,支出14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73.9萬元。發放臨時救助金10萬餘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萬人,參保率達93.7%。 [1] 

金山白族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金山白族鄉有郵政所1個。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户3000户,移動電話用户1.2萬户,寬帶接入用户80户。 [1] 

金山白族鄉歷史文化

金山白族鄉名稱來歷

金山白族鄉因壩子東南烏龜山頂的金山寺而得名。 [1] 

金山白族鄉民間藝術

金山白族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依呀妹、大調、十二步、啊哩哩等。 [1] 

金山白族鄉風俗習慣

金山白族鄉住房以土木結構的瓦房為主。住在壩區的白族以稻米為主食,兼食小麥面;山區白族以玉米、蕎麥為主食。喜酸辣,愛吃涼菜,愛飲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於火塘上,將茶葉烤黃,然後用開水沖泡而成,味極香醇。
服飾: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貴。男子一般纏白色或藍色包頭,上穿白色對襟衣或黑領褂,下穿白色、藍色長褲,出門時,常背掛包,有的還佩掛長刀。婦女服飾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婦女多用繡花布或彩色毛巾纏頭,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絲絨領褂,下穿藍布褲,盤辮於頂,圍腰下襬的邊緣多繡有幾何圖案。劍川一帶的婦女都裹黑包頭,衣褲用藍色布料做成,並有披羊皮披肩的習慣。婦女首飾有耳環、頭簪、項鍊、戒指和手鐲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選擇對象,自由戀愛結婚。
喪葬:行土葬。節日主要有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禮節:熱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會受到主人熱情款待;在人稱謂前往往加一個“阿”字,表示尊敬和親切;客人光臨,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禮一般斟三道,俗稱三道茶,即頭苦、二甜、三回昧,一道為純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紅糖,三道加蜂蜜和幾顆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對尊貴的客人的招待;吃飯時,長輩坐首位,晚輩依次坐在兩旁或對面,隨時為長輩添飯加湯,熱情侍候。
禁忌:訪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間為宜。年節正月初一這天,不能到別家串門。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續,斟滿杯茶端給客人,被視為不禮貌,婦女分娩,忌外人上門。

金山白族鄉東巴文字

東巴文是一種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主要為東巴教徒傳授使用,書寫東巴經文,故稱東巴文。納西話叫“思究魯究”,意為“木跡石跡”,見木畫木,見石畫石。東巴文創始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大約有1400個單字,至今仍為東巴(祭司)、研究者和藝術家所使用,被當今學者們認為比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文字、中美洲瑪雅文字和中國甲骨文字顯得更為原始古樸,是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視為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這種古文字對於研究比較文字學和人類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隨着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從東巴象形文字演變發展而來的還有一種標音文字,稱“哥巴文”。“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東巴也用它寫了二百來冊經書。這種文字筆畫簡單,一字一音,比象形東巴文進了一步。哥巴文雖有2400多個符號,但重複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標音不標調,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運用不廣。納西族創造了兩種古文字,而且至今還使用着這兩種古文字。
金山白族鄉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1099-1100.
  • 2.    金山白族鄉2013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