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核電站

鎖定
金山核電站是台灣第一座核電站,又稱第一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一廠)。金山核電站位於新北市石門的天然峽谷,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8公里,佔地約為245公頃,廠區內裝置兩部60.4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為120.8萬千瓦。廠址附近人口稀少,附近有香火鼎盛的十八王公廟,沿廠側山路可達民風純樸的茂林小區。在廠址選擇階段,即就地形、地質、氣象、水文、洋流等數據有系統之勘查,並聘請國內外專家顧問會同縝密研討,鹹認現址為興建核能發電廠之適宜地點。為確保公眾安全,電廠在運轉後,亦持續對環境進行長期之監測。
中文名
金山核電站
所屬地區
新北市石門
佔    地
245公頃
總裝置容量
120.8萬千瓦
施工時間
1971年

金山核電站建造過程

金山核電站是於1970年核准興建,1971年開始施工,一號機反應爐於1975年5月完成吊裝,1977年10月裝填鈾燃料,11月並聯發電,1978年12月10日開始商業運轉。二號機反應爐則於1976年11月完成吊裝,1978年10月裝填鈾燃料。12月並聯發電,1979年7月15日開始商業運轉。

金山核電站主要設備

金山核電站兩部機組之設計完全相同,設備亦同時訂購。主要之蒸汽產生系統系採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所承造之沸水式反應爐,每小時可產生每平方英寸985磅壓力的飽和蒸汽7,620,000磅。汽輪發電機由美國西屋公司承造,採再熱生式汽力循環,熱效率可達35%。每部機預計每年可發電50億度,經由345千伏特之超高壓輸電線分四路送至台北地區匯入系統。

金山核電站運行業績

金山核電站由商轉至2003年9月,提供台灣已達約2128.9億度之電力,是台灣北部目前重要的能源供應來源之一。

金山核電站爭議

金山核電站營運後對台灣的用電能源供應貢獻卓越,然而隨着台灣反核意識的抬頭,核電廠的價值與地位也一再受到質疑跟挑戰。加上美國三哩島、蘇聯切爾諾貝利以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相繼發生意外事故後,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更是備受關注。由於北台灣用電量極大,因此北部海濱還有核二廠及興建中的龍門核能發電廠,在短短的幾十公里有三座核能發電廠,在全世界也是罕見。而且三座電廠皆離台灣行政經濟中心的台北不遠,金山核電站與台北市的直線距離只有28公里,一但發生任何意外將會產生直接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