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就礪

鎖定
金就礪(1172年—1234年3月15日),又作金就呂,彥陽(今韓國蔚山廣域市蔚州郡彥陽邑)人,高麗王朝武將、宰相。
金就礪起家卒伍,出鎮邊疆,累遷至大將軍。貞祐四年(1216年)奉命抵禦轉進高麗的東遼契丹遺民,因屢立戰功而升為上將軍。貞祐七年(1219年),他與元帥趙衝會同蒙古、東夏組成聯軍,拔掉了契丹遺民最後的據點——江東城,其後兩年在高麗北方處理善後事宜,使高麗北方重獲安寧。回朝後,官至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門下侍郎平章事、上將軍、判吏部事。
甲午年(1234年),金就礪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諡號威烈,後配享高麗高宗廟庭。 [3]  [13] 
本    名
金就礪
別    名
金就呂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民族族羣
高麗人
出生日期
1172年
逝世日期
1234年3月15日
主要成就
會同蒙古、東夏一起組成聯軍,取得了合圍江東城的勝利
官    職
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門下侍郎平章事、上將軍、判吏部事
諡    號
威烈

金就礪人物生平

金就礪早年經歷

金就礪出身武臣家庭,自幼聰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憑父蔭補正尉,充隊伍之長,隨後選充東宮衞,任太子府牽龍(侍衞),數年後牽龍行首。後歷任牽龍指諭、將軍,鎮守東北界,累遷大將軍。高麗康宗時期,任西北面知兵馬事,鎮守邊疆,邊民對他敬愛有加。 [1]  [3] 

金就礪追剿契丹

貞祐四年(1216年)八月,東遼國反蒙契丹人耶律金山入侵高麗。八月十四日,金就礪獲任後軍兵馬使,與上將軍盧元純率領的中軍、上將軍吳應富率領的右軍起一起抵禦契丹兵。 [9]  高麗軍起初在朝陽鎮等地連戰連捷,契丹兵於九月屯駐延州之開平驛開平驛,高麗三軍既至不敢上前接戰,唯獨金就礪拔劍策馬,與將軍奇存靖直衝其契丹兵,出入奮擊,契丹兵潰敗,金就礪等追過開平驛。契丹兵在驛北設下埋伏,急擊中軍,金就礪回擊,契丹兵又潰。中軍兵馬使盧元純在晚上以“彼眾我寡,右軍又不至,始三日糧耳,今已盡”為由勸金就礪退守延州城,金就礪説:“我軍屢捷,鬥志尚鋭,請乘其鋒,一戰而後議之!”契丹兵佈陣於墨匠之野,軍勢甚盛,盧元純馳召金就礪,並且揚起黑旗為信號。而高麗士卒無不一當百,爭先殺敵,金就礪與文備橫截敵陣,所向披靡,三戰三勝,但其長子死於此役。後又在香山擊敗契丹兵,將其趕出高麗國境。行至延州時,聽説契丹後續部隊入境,金就礪單獨率領後軍在楊州將其擊潰。其後中、右兩軍先回博州,金就礪率後軍護送輜重而殿後,在沙現浦遭遇契丹兵伏擊,金就礪向中、右兩軍求救,兩軍作壁上觀,他就獨自力戰,擊退契丹,盧元純親出西門迎接,在馬上敬酒,讚歎金就礪“卒遇強敵,能摧其鋒,使三軍負荷之士無一毫之失”,兩軍將士、諸城父老也紛紛向他祝壽。這支契丹兵不得不蟄伏於西海道。 [6-7] 
貞祐五年(1217年)正月,金就礪升任金吾衞上將軍,高麗的迎戰軍隊也增為五軍,金就礪仍領後軍。 [3]  三月,高麗軍在安州太祖灘潰敗,金就礪在戰鬥過程中“奮劍獨拒,槍矢交貫於身,病瘡而還”。契丹兵乘勝逼近開京,高麗北部也飽受契丹兵蹂躪,東州亦被攻陷,高麗南部也岌岌可危。五月初四日,在崔忠獻的推薦下,還在養傷的金就礪獲任前軍兵馬使。 [10-11]  金就礪在砥平打了勝仗,又在原州帶了敗仗,接着又在楊根、砥平一帶與契丹兵反覆戰鬥。 [10]  七月,金就礪在黃驪麥谷和堤州樸達峴大破契丹兵,阻擋其南下步伐。契丹兵轉而東奔,由於高麗將卒怯懦,契丹兵越過溟州大關山嶺而逃,最終擺脱掉高麗追兵,逃到女真(東夏)地界,得到女真援兵後又捲土重來。十月,金就礪在豫州栍川與契丹兵交鋒不久就撤退。十一月,金就礪得了重病,將佐勸他回京,他回答:“寧為邊城鬼,豈可求安於家乎?”但因為病情太重,便奉敕回京養病,被肩輿抬回開京。 [3-4] 

金就礪聯蒙定邊

金就礪養病的數月才痊癒,在這期間,戰局再度惡化。 [4]  貞祐六年(1218年)七月二十二日,高麗朝廷命趙衝為西北面元帥,金就礪為西北面兵馬使,率軍抵禦契丹兵。 [12]  他們在洞州、成州、殷州數次將其擊敗,契丹餘部退守江東城,金就礪則在慈州“養兵以觀賊變”。 [5] 
此時,蒙古派遣哈真率蒙古兵一萬、契丹親蒙派領袖耶律留哥帶契丹兵七萬、蒲鮮萬奴率東夏兵兩萬,共十萬聯軍入高麗。蒲鮮萬奴和耶律留哥聯手,與蒙古統帥哈真一併遣使高麗,要求以糧援助,出兵合擊江東城。趙衝、金就礪得知後,主張聯合蒙古,金就礪和知兵馬事韓光衍遂被趙衝派去與蒙古接觸。蒙古統帥哈真讓通事趙仲祥對金就礪説:“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金就礪説:“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天下安有二帝耶?”於是只拜成吉思汗。其後,他又向不滿五十歲的哈真謊稱自己年近六十(實際上與哈真是同齡人),哈真就對他和趙衝以兄禮待之。貞祐七年(1219年)正月,聯軍攻克了江東城,哈真、札剌與趙衝、金就礪同盟,誓詞是:“兩國永為兄弟,萬世子孫無忘今日。” [5] 
同年十月,金就礪又率右軍,與樞密副使李克偦、李迪儒一起征討義州兵變首領韓恂、多智。 [16]  翌年二月,李克偦昇平章事,召還開京,金就礪升任樞密副使, 代李克偦統領中軍。 [17]  知中軍兵馬事金君綏採用借刀殺人之計,誘使金將於哥下設宴伏殺韓恂、多智及其黨羽,傳首高麗。金就礪為安撫人心,不治諸城從叛之罪。不過他不滿金君綏沒有事先告知自己,加以囚禁和迫害。接着,金就礪又派兵剿滅潛伏寧遠山中的契丹餘眾,使高麗北境重獲安寧。 [13-15] 

金就礪晚年去世

貞祐九年(1221年)五月,金就礪回朝,升任同知樞密事,翌年轉金紫光祿大夫、參知政事、判户部事。
乙酉年(1225年),任兵部尚書、判三司事。
戊子年(1228年),拜守太尉、中書侍郎平章事、判兵部事。
庚寅年(1230年)正月,判吏部事;十二月,加守太保。
壬辰年(1232年)三月,拜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門下侍郎平章事。
癸巳年(1233年)六月,加守太師;十二月,加特進、柱國。
甲午年二月十四日(1234年3月15日),金就礪病卒,享年六十三歲,諡號威烈,後配享高麗高宗廟庭。 [3]  [13] 

金就礪主要影響

金就礪一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貞祐四年(1216年)至貞祐九年(1221年)平定高麗北方由契丹遺族入侵所引發的一連串戰亂。貞祐四年(1216年),他先後取得朝陽、開平、墨匠、香山等戰役等勝利。貞祐五年(1217年),他取得麥谷、樸達峴兩次大捷,一度將契丹兵趕出高麗境外。不過由於其他高麗部隊的怯懦以及他突然患病,契丹捲土重來。他在貞祐七年(1218年)臨危受命,與趙衝取得洞州、成州、殷州等戰役的勝利,將契丹兵逼入江東城,又積極與蒙古修好,從而在翌年與蒙古、東夏聯軍一起攻破江東城,平息契丹之亂。此後他又平定義州兵變和契丹餘黨,使高麗“北境以安”。 [3]  [13] 

金就礪歷史評價

  • 李齊賢:國家之德未衰,而禍亂之萌或作。必有魁傑才智之臣,得君委用,弘濟時艱,蓋社稷之靈有以陰相之也。自我太祖啓宇,至於高王,三百有餘年矣。崔氏父子繼世秉政,內擁堅甲,以專威福,而謀深者不必用,外委羸兵,以責攻戰,而功高者多見疑。當斯之時,欲以有為,其亦難矣。爾乃金、宋訖籙,遼孽構禍,窺我土疆,圖為巢穴,遠鬥窮寇,鋒不可當。聖元龍興,萬里遣將,壓境徵師,諭以討賊,順之則莫委其情,逆之則必生他變。安危之機,間不容發。乃能左提右挈,遠交近攻,定宗盟於經綸之始,安邦基於呼吸之間,豈非魁傑才智之臣、而社稷之靈有以陰相者歟?觀其折甘分少,能得死力;令行禁止,莫犯秋毫,可謂有古名將之風矣。開平之戰,我乃再救中軍;沙峴之役,盧公則不相助,訖無一言而生嫌隙。不伐其勞,歸功於眾,是則大人君子之用心也。至於先詣哈真,固與國之心;不拜萬奴,明尊王之義。多知韓珣既授首矣,斂兵而止,以安邊民,遠謀大節,尤可尚已。史氏稱其忠義,太常諡以威烈,不亦宜哉? [8] 
  • 鄭麟趾:為人節儉正直,忠義自守。持軍嚴士卒,不犯秋毫。有酒,即用一卮與最下者均飲,故得其死力。江東之役,事皆讓於衝,至臨陣制敵,多出奇計,以成大功,然未嘗自矜。為相,正色率下,人不敢欺。 [13] 

金就礪軼事典故

金就礪身高六尺五寸,但鬍鬚超過腹部,每次穿禮服,必須讓兩個婢女分舉其須,然後再束帶。 [5] 

金就礪人際關係

  • 祖父:金彥良(官至金吾衞攝郎將)
  • 父親:金富(官至金吾衞大將軍)
  • 母親:宋氏(檢校將軍行郎將宋世明之女)
  • 妻子:趙氏(僕射趙彥之女)
  • 兒子:金某(?—1216年,名不詳,死於抵禦契丹遺民之戰)、金佺(?—1271年,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諡翊戴),另有一子一女,情況不明
  • 孫子:金良鑑、金頵、金仲保、金賆(均為金佺之子)
以上參考資料 [2-3] 

金就礪史料索引

  • 《高麗史·諸臣傳·金就礪》 [1] 
  • 《金就呂[礪]墓誌銘》 [3] 

金就礪影視形象

  • 武人時代》(2004年韓國電視劇),安成民飾 [18] 
  • 武神》(2012年韓國電視劇),待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