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壇封缸酒釀造技藝

鎖定
金壇封缸酒釀造技藝,常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2008年金壇封缸酒傳統釀造技藝被列入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金壇封缸酒釀造技藝
類    別
傳統技藝

金壇封缸酒釀造技藝歷史淵源

金壇封缸酒釀造技藝主要流佈在金壇所轄行政區域及周邊地區,以域內的白塔、金城、建昌、指前等地為密集地。
據史志、舊文記載和印證,秦時每年農曆霜降至次年立春,金壇民間即有走村串巷者,使用專門的器具,經淘洗、蒸熟、淋淨,加入草藥為糖化發酵劑,發酵後製成“米酒”。人們在米酒內加入白酒,再次封缸發醇,名曰“封缸酒”。此後代代傳延,釀製技藝逐漸成熟。清光緒年間,金壇城北白塔萬德隆萬家油坊,兼營釀造封缸酒。民國年間,金壇城內開設的醬醋作坊和糟坊都兼營釀酒,其中尤以位於司馬坊的信孚糟坊和開設在北門的怡 盛糟坊較有名。新中國成立後公私合營,成立金壇酒廠釀製封缸酒。

金壇封缸酒釀造技藝工藝特徵

金壇封缸酒屬黃酒系列,以金壇“標米”為主要原料,按照傳統秘方精心釀製而成。其釀製原料均取自本地而非所不能替代,具有突出的地域優勢。其酒色澤金碧自然,不加色素,澄清明澈,久藏不濁,酒性中和,醇稠如蜜,馥郁芳香,含多類糖分、各種氨基酸及維生素等,營養豐富。
1984年,金壇封缸酒曾獲國家輕工部酒類大賽銀盃獎。1986年,金壇封缸酒獲得首屆中國黃酒節特等獎。黃金時期,金壇封缸酒年產銷量曾達到1000多噸,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開設代銷點,僅上海的代銷點頂峯時就多達50個,仍然供不應求。金壇籍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每當出國訪問和講學,必須攜帶家鄉封缸酒作饋贈禮品。1970年代,原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喜愛金壇封缸酒,一時成為佳話。新中國成立35週年時,中央軍委曾指令金壇特供2000瓶封缸酒,用於國慶招待會。
進入1990年代以後,由於可樂、果汁等無酒精飲料普及和啤酒、葡萄酒的崛起,金壇封缸酒市場受到很大沖擊,至2000年釀造業曾由巔峯跌落到了谷底,年產僅100多噸。同年,金壇釀酒廠改製為金壇豐登酒業有限公司,開始了復興之路。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浩平會同民間釀酒技師,在傳承保留傳統釀造技藝的基礎上改良進化,使其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飲用要求。同時,開發了金壇封缸酒釀造專用的標糯米原料基地。通過一系列努力,使一度沉寂的金壇封缸酒釀造技藝重現生機,得以傳承光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