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地院崇傳

鎖定
金地院崇傳(金地院崇伝/こんちいんすうでん、1569年-1633年2月28日),將軍足利氏的家臣一色秀勝的次子,天正元年時發起信長包圍網的將軍足利義昭反被織田信長擊敗而遭到放逐的命運,在足利幕府隨着歷史的洪流被淹沒後,做為足利氏家臣的一色秀勝由於並無過人之才而未被重視能力更勝門閥的信長起用,下野的一色秀勝無力撫養太多孩子,於是就讓近畿附近臨濟宗的南禪寺將年幼的次子領去,拜在名僧玄圃靈三的門下,法名以心崇傳(以心崇伝/いしんすうでん)。
中文名
金地院崇傳
外文名
金地院崇伝/こんちいんすうでん [2] 
別    名
以心崇傳(以心崇伝/いしんすうでん) [3] 
國    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569年(永祿十二年) [1] 
逝世日期
1633年3月28日(寬永十年一月二十日) [1] 
性    別

金地院崇傳人物介紹

文祿三年,修行多年的以心崇傳因智慧圓通、辯才無礙受到肯定被授予住持的資格,之後數年間先後擔任臨濟宗分寺福嚴寺、禪興寺的住持。慶長十年三月,以心崇傳在得到臨濟宗各分寺的同意後繼任為臨濟宗大覺派的總寺院南禪寺的住持,成為臨濟宗的最高位宗主。
金地院崇傳 金地院崇傳

金地院崇傳人物成就

慶長十三年,以心崇傳在大御所德川家康的邀請命令下往赴他隱居的駿府城,來講古代高僧故事。因為崇傳精通中文,從此也負責幫助家康處理外交事務,像慶長十四年中日在慶長之役後再次通商,中國商人陳振宇、陳德將大批貨物運抵日本時,在薩摩島津家貨物清單送至駿府讓家康過目時,家康因不理解中文便責由以心崇傳先加註日本假名。
四載後,慶長十七年,以心崇傳奉家康之命協助京都所司代板倉勝重一同擔當宗教行政的事務。翌慶長十八年,以心崇傳替幕府撰寫了伴天連追放令並起草幕府對於天皇的本分、五攝家及三公的席次之任命和罷免,以及改元、刑罰、寺院僧侶的職位升調等對朝廷和朝臣直接限制共十七條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和專門管理寺院的寺院法度、為了統轄眾諸侯而公佈對築城、婚姻、參勤交代、造船、關所等詳加規定的武家諸法度,以心崇傳制定的這些法令為後來江户幕府能有效管理全日本做出莫大的貢獻,天台宗大僧正南光坊天海並列,同被世人稱做黑衣宰相。
當時對已被天皇策封為徵夷大將軍並開創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而言,盤踞大阪城中的豐臣家始終是一根紮在心頭上的肉中刺,雖然家康已把將軍之位讓給三子秀忠確立的幕府的傳承,雖然豐臣家僅存攝津、河內、和泉三國六十五萬多石的領地,但是對福島正則、加藤清正、淺野幸長等與豐臣家親厚的大名來説,豐臣家才是真正的主家,德川家只是上司而已。有感自己年事已高、時日無多的德川家康為了能安心將家業傳續給子孫,決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將這心腹大患斬草除根。
家康以重建秀吉在天正十六年時因大地震而毀壞的方廣寺大佛殿為名義,讓豐臣家出資重建方廣寺,並請僧人清韓撰寫梵鍾銘文。為了找到與大阪方開戰的藉口,家康和以心崇傳密談商榷,最後以心崇傳建議用梵鍾銘文上「國家安康,君臣豐樂」的字句發揮,指稱是要詛咒腰斬家康、並祈求豐臣家繁榮,同時以心崇傳還聯合五山的許多名僧及藤原惺窩的門人朱子學家林羅山一同對豐臣家指控。終於以豐臣家激怒家康為名開戰,導致最後豐臣家的滅亡。
在將豐臣家剪除之後,心中的大石落地家康再無牽掛,不久後於元和二年四月十七日德川家康以七十五歲的高齡病逝,家康死後,幕府擬將他神化祭祀,為了決定家康的神號,代表臨濟宗的以心崇傳與天台宗的南光坊天海進行激烈的辯論,天海希望把家康稱作“權現”,崇傳則認為“明神”這個稱號較佳,崇傳的主張得到了幕府權臣本多正純等人的贊同,不過後來因為天海提出家康若被稱為明神將與秀吉的神號豐國大明神相同必不吉利的説詞,這使將軍秀忠終於下定決心將父親家康的神號定為“東照大權現”。
元和五年,以心崇傳受將軍秀忠任命成為僧錄司負責協助幕府掌握五山十剎以下的各寺院,使本獨立於政制之外的寺院也必須由幕府進行發落,確立幕府最大權威。之後德川秀忠也在增上寺旁修建金地院作為以心崇傳的居所,以心崇傳也因居所而為後人稱為金地院崇傳。寬永三年,迎娶了將軍秀忠之女和子的後水尾天皇授予以心崇傳“圓照本光國師”的尊號,是為天皇在佛教上的師範。
寬永六年,當朝廷一如往常要頒發紫衣敕許給寺院僧侶時,以心崇傳在幕府授意下以該名僧侶出身不名為由,未得到朝廷同意便將那名僧侶流放,為此大德寺的住持澤庵宗彭十分不滿,而與以心崇傳抗辯,以心崇傳一怒之下反以手中的權力將澤庵宗彭流放到出羽上山,之後以心崇傳在寬永十年過世,享年六十四歲。
由於以心崇傳以出家之身涉入政治過深,雖然展現了其精明強幹的一面,但因為他手段之狠辣、用心之險刻,使他在歷史上的風評極為不佳,庶民稱呼他是“大欲山氣根院僣上寺惡國師”,而被他流放到出羽上山的澤庵宗彭最也因為天海及柳生宗矩講情,回到江户並得到三代將軍家光的信賴,終其一生都指責以心崇傳是“天魔外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