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喉擬啄木鳥

鎖定
金喉擬啄木鳥,是擬啄木鳥科擬啄木鳥屬的鳥類。 [5]  其體長為19-24釐米,體重72-122克。成鳥頭部前額和後枕各具—赤紅色斑,頭頂金黃色,眼先、頭頂兩側和枕的兩側為一體的黑色,眉紋灰黑色;上體後頸至尾為草綠色;肩和翼內側亦為草綠色,翼上小覆羽和外側覆羽泛寶藍色至藍紫色,飛羽內羽黑褐色,具淡黃色羽緣,初級飛羽除第一枚外全具有藍色羽緣;下體像基有一橙色斑,顏和上喉赤黃色,耳區、頭側和下喉為銀灰色,其餘下體淺芽綠色;虹膜褐色,啄鉛藍黑色,腳灰綠色。 [6] 
金喉擬啄木鳥主要分佈於印度和東南亞。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藏南和廣西的西南部,為留鳥。 [6]  共有5個亞種分佈。 [7]  棲息於中低山的常綠闊葉林中茂密的喬木上,常單獨活動。主食多種植物的果實、種子和花,也吃昆蟲。繁殖期集中在5-6月,營巢于山林間鄰近溪谷的常綠闊葉樹上,在枯朽樹幹上鑿洞為巢。窩卵數通常3-4枚,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 [6] 
金喉擬啄木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低危(LC)保護等級。 [8]  也在中國保護的三有名錄中。 [9] 
外文名
Golden-throated Barbet
中文學名
金喉擬啄木鳥
拉丁學名
Psilopogon franklini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鴷形目
須鴷科
擬啄木鳥屬
金喉擬啄木鳥
亞    種
3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1842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同義學名
Megalaima franklinii

金喉擬啄木鳥形態特徵

金喉擬啄木鳥
金喉擬啄木鳥(10張)
金喉擬啄木鳥前額和枕各具一大塊深紅色斑,頭頂金黃色。眼先、頭頂和枕的兩邊黑色,眉紋灰色或黑色。背、肩、翅內側、腰和尾草綠色,有時綴有黃色。翅表面可見部分綠色,翅上小覆羽和外側覆羽羽緣深藍色或紫藍色。飛羽內翈黑褐色,具淡黃色羽緣;除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外翈羽緣藍色。嘴基部有一橙色斑,頦和上喉金黃色,頭側、耳覆羽和下喉銀灰色,其餘下體淡黃綠色。
虹膜褐色,嘴淡藍黑色,跗蹠、趾和爪灰綠色。
大小量度:體重♂72-122克,♀79-96克;體長♂199-240毫米,♀199-230毫米;嘴峯♂22-27毫米,♀23-25毫米;翅♂95-108毫米,♀98-105毫米;尾♂67-88毫米,♀64-71毫米;跗蹠♂22-29毫米,♀24-29毫米。(注:♂雄性;♀雌性) [2] 

金喉擬啄木鳥棲息環境

金喉擬啄木鳥主要棲息於海拔50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尤其是林中溝谷和溪流兩岸地帶。 [2] 

金喉擬啄木鳥生活習性

金喉擬啄木鳥多單獨活動,喜歡停息在枝葉茂密的喬木樹上。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和花等植物性食物為食,有時也吃昆蟲和昆蟲幼蟲。 [2] 

金喉擬啄木鳥分佈範圍

中國分佈:分佈於雲南貢山、瀘水騰衝、盈江、永德、瀾滄、西雙版納、綠春、馬關、屏邊等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和廣西西南部。
世界分佈:分佈於中國、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2] 

金喉擬啄木鳥繁殖方式

金喉擬啄木鳥的繁殖期為4-8月,大部分在5-6月。營巢於常綠闊葉林中,在腐朽的枯樹幹上或樹椿上啄洞為巢,巢洞內無任何內墊物,洞距地高多在1.5-6米。每窩產卵2-5枚,通常3-4枚。卵白色,為橢圓形,大小為25-29毫米×19-22毫米。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2] 

金喉擬啄木鳥亞種分化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Psilopogon franklinii franklinii
Blyth, 1842
2
金喉擬啄木鳥緬甸亞種
Psilopogon franklinii ramsayi
Walden, 1875
3
金喉擬啄木鳥老撾亞種
Psilopogon franklinii auricularis
Robinson & Kloss, 1919
(以上內容來自: [1]  [3] 

金喉擬啄木鳥保護現狀

金喉擬啄木鳥保護級別

金喉擬啄木鳥
金喉擬啄木鳥(7張)
金喉擬啄木鳥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1] 

金喉擬啄木鳥種羣現狀

金喉擬啄木鳥的種羣數量極為稀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