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吾

鎖定
①古代傳説中龍的一種,代表着財富·
金吾:有類似鰲魚者,胸生兩翼,喜梭巡,擔任巡察工作。據説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個。
②金吾,即金烏。相傳日中三足烏,為神鳥。漢掌管京師的長官為“執金吾”。《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金吾,鳥名也,主闢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尋,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像,因以名官。”
③金吾,禁軍,衞軍。《舊唐書·李揆傳》:“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
另,“吾”應為“御”或“圄”的通假,讀做yù。
中文名
金吾
釋義1
古代傳説中龍的一種,代表着財富
釋義2
金吾,即金烏
釋義3
金吾,禁軍,衞軍
起    源
漢書

金吾金吾起源

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太陽是最重要的熱源。在最早的宇宙譜系中,太陽是世界上所有火焰母本。因為太過炎熱,很少有動物能在那裏生存。通常認為,三條腿的神氣烏鴉——三足烏是唯一能在這酷熱環境中生長繁衍的動物,它甚至被附會成太陽的象徵。事實上,能在太陽上生活的不僅有鳥類,金吾就是其中之一。 [1] 
關於金吾在動物分類上的所屬,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説法。一些博物學家認為,金吾的頭像龍,脖子下面有特殊的“逆鱗”,因此有證據表明它是龍的另一個遺子,屬於鱗介動物。也有人不以為然,郭璞就提出,金吾長有蹄子,並且渾身密佈細軟絨毛,因此可以相信金吾是某種食草獸類。他甚至進一步指出,因為頭顱較大,長有肉角,而且鼻子較長,因此,金吾很可能就是外形如駝鹿的某種獸類。中唐時代的詩人馬異則在他的筆記中提到一幅金吾畫軸,説金吾儘管渾身披毛,但卻生有一對肉翅,能夠盤旋在太陽的火焰之間,所以認為金吾是鳥類。 [1] 
很多人相信,生活在太陽上的金吾不超過十頭,它們都是雄性,並且不死不生。按照這種説法,金吾其實是天帝特地創造出來的一組守護神獸。它們被派遣到太陽,並看護在太陽的烈焰中緩慢生長的寶物。 [1] 
古代中國人相信,火焰是一類特殊的物質,通過燃燒,耗散成細緻的微塵。這些微塵因為熱力而互相吸引,並重新聚集。新的物質由此產生,它們被稱作“日中之精”。據説在天帝的國度,一切建築、器物都是用天然温潤、晶瑩美麗的“日精”製造的。所以,這種物質也就成為了王權的象徵。 [1] 
帝王們夢想得到一件“日精”做的器具,以顯示自己權利的合法性。中國最後一個聖王周穆王,在拜會西王母時曾經向她提出了這一要求。西王母拒絕了他,但告訴他用鳥羽製作飛翼,去太陽鑿取“日精”的方法。 [1] 
不幸的是,周穆王用鳥羽裝備起來的軍隊在太陽附近遭到了金吾的襲擊。唯一的倖存者稟報國王説,遠征軍即將着陸時,太陽的顏色忽然變成紫紅,空氣的温度驟然升高,以至呼吸都變得非常困難。旋即四周就騰出火球向士兵發動攻擊,火球體積龐大,速度迅疾,令人無法防備。有些人護住翅膀暫時穩住陣腳,卻不想衝出來幾隻長着翅膀的羊,左突右撞,將士兵一一吞進了肚中。 [1] 
穆王這才想起,西王母曾警告過他,“日中之精”的守護獸金吾將是凡人無法逾越的障礙。他於是嘆息了一聲,按下了盜取“日精”的想法。後來,他把自己的近衞部隊命名為金吾,希望他們能如神獸一樣拱衞國王的安全。到了漢代,金吾被用來表示守衞京都的軍事長官。作為皇帝權利的象徵,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元代。 [1] 

金吾金吾官名

對於“金吾 ”,《漢書》自身有兩個解釋:
一為,應劭曰:吾者,御也,掌執金革以御非常。 [2] 
二為,師古曰:金吾,烏名也,主闢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烏之象,因以名官。
如應劭的解釋,執是持、拿、捧的意思,一般所拿的都是某種職權或使命的象徵。金不是金,是銅。古代都是以黃銅為貴的。吾,《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注、《廣韻·模韻》都説:吾,御也。《毛公鼎》雲:以乃族幹吾王身。《墨子·公輸》:厚攻則厚吾,薄攻則薄吾。孫詒讓墨子閒詁》解釋説:吾當為圄之省。其實無所謂"省",《説文》明確指出:圄,守之也。從口。此圄即守禦、防禦之御,也就是吾。那麼執
金吾應該是類似守衞一類的官職。
如師古的解釋,那麼金吾應該是一種烏鴉(或其他神鳥)的名字。執金吾應該是儀仗隊的禮官

金吾相關記載

《三國志·吳書 吳主傳》載
三月,遣舒、綜還,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數百護送舒、綜,權終不聽。淵果斬彌等,送其首於魏,沒其兵資。權大怒,欲自徵淵,尚書僕射薛綜等切諫乃止。是歲,權向合肥新城,遣將軍全瓊徵六安,皆不克還。
這裏被斬首的三個人中,太常又稱奉常,在漢代是九卿之一,掌管禮樂郊廟社稷之事。這裏的將軍賀齊顯然是保鏢之類的角色了。太常和執金吾才是正副欽差。因此執金吾在吳國應該也是禮儀官員,有“執”字,多為出使欽差了。孫權至所以加派一個太常,可能是為了向公孫淵表達自己的重視。
《三國志·魏書 董二袁劉傳》載
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觽,故京都兵權唯在卓。
卓遣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齎詔書喻紹,紹使河內太守王匡殺之。
這裏的“觽”是部隊的意思,一個“執金吾”手中的兵權足以控制京都,那麼應該是管理京城警備的官員。之後董卓派出詔喻袁紹的官員很奇怪,將作大將是管理朝廷大型工程營建的官員,持金吾應該是作為欽差的禮儀官員了。
《三國志·魏書 荀彧攸賈詡傳》載
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冀州是之後魏王曹操的駐地。所謂“遷”的意思,我理解是由曹操的都城警衞官,上升為都城治理官。如果“執金吾”在當時就是朝廷中的禮儀大官,那麼“外放為官”似乎不該用“遷”了。
與之相反應的是《漢書》中關於毋將隆的一段記載:
以隆遷冀州牧、穎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
這個時候冀州只是一個州,因此任執金吾就是“遷”。
《漢書》載
應劭曰:材官,有材力。張晏曰: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陳,常以八月,太守、都尉、令、長、丞會都試,課殿最。水處則習船,邊郡將萬騎行障塞。光武時省。韋昭曰:中尉即執金吾也。
《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金吾衞》載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門坊角,有武候鋪,衞士、彍騎分守,大城門百人,大鋪三十人,小城門二十人,小鋪五人,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乙夜,街使以騎卒循行囂襜,武官暗探;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啓,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中尉是秦官,掌徼循京師。那麼執金吾在設立之初,應該是負責京城治安的官員。這在唐朝依然如此。
《元史·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載
金吾援寶隊:舍人二人,四品服。引金吾將軍二人,交角幞頭,緋羅繡抹額,紫羅繡辟邪裲襠,紅錦襯袍,錦螣蛇,橫刀,佩弓矢,皆騎,分左右。前引駕十二重,甲士一十二騎,弩四,次弓四,次槊四,為三重。次香案二,金爐、合各二,分左右,舁士十有六人,侍香二人,騎而從。次典瑞使二人,本品服,騎而左右引八寶。受命寶左,傳國寶右,次天子之寶左,皇帝之寶右,次天子行寶左,皇帝行寶右,次天子信寶左,皇帝信寶右。每輿寶盝,銷金蒙復,襯復,案輿紅銷金衣,龍頭竿,結綬,舁士八人,朱團扇四人,凡九十有六人,皆交角金花幞頭,青紅錦質孫襖,每輿前青後紅,金束帶,翁鞋。援寶三十人,交角金花幞頭,窄紫衫,銷金紅汗胯,金束帶,烏鞋,執金縷黑杖。次符寶郎二人,四品服,騎,分左右。次金吾果毅二人,服佩同金吾將軍,騎,分左右。次槊四人,次弓四人,次弩四人,為三重。舍人、金吾將軍、侍香、典瑞使、符寶郎、金吾果毅從者凡十有二人,服同前隊。
另外在纛槊隊、朱雀隊、十二旗隊、檢校官、掩後隊、清遊隊等隊列之中,還有金吾大將軍、金吾中郎將、金吾折衝等儀仗人員。舍人是文職人員,典瑞使是宿衞執事官,符寶郎是掌印官員,由“金吾援寶隊”的配置和職責來看,在元朝“執金吾”應該是儀仗護衞。
執金吾這一官職自漢武帝設立之初,他的職權是最為複雜的。最主要的是作為京城警衞。其職務主要是典司禁軍和保衞京城、宮城的安全。《續漢志》執金吾條注引《漢官》又言:執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但是同時,漢承秦制,漢代的禮儀用殳被稱作“金吾”,金吾也為銅製套頭,兩頭鍍金,御史大夫司隸校尉等常常“執金吾”夾侍、拱衞皇帝。漢代執金吾有時也被委派為將帥而領兵遠征。西漢昭帝時,執金吾馬適建曾率軍討破羌人;東漢和帝時,執金吾耿秉還任主帥竇憲的副職而伐北匈奴。而到了東漢末年,尤其是三國時期,由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各種因素,執金吾又往往成為了一種禮儀性質的外交官,成為皇權的代表。到了元明,這一層涵義又被髮展,正式成為了天子儀仗隊中的重要成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