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匱之盟

鎖定
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病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説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中文名
金匱之盟
別    名
金櫃之盟
出    處
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年    代
宋朝
人    物
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

金匱之盟背景介紹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記載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
“金匱”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開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此次為趙普所獻,併為太宗發現和公開的“金匱之約”正為“獨傳約” 。在《宋史·杜太后傳》裏面記敍: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后問太祖:“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統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所擁有乎?汝死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太祖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太后轉過身對趙普説:“爾同記吾言,不可違背也。”趙普於牀前寫成誓書,普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同櫃),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意思即傳位於弟趙光義北宋官方文獻中《實錄》《國史》等所記錄和承認的“金匱之約”也只是“獨傳約”。此即金匱之盟的由來。
另一方面,北宋時期的私史稗乘對金匱之盟多有“三傳約”的記錄,即“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
金匱之盟主要人物
宋太祖 宋太祖
趙光義 趙光義
杜太后 杜太后
趙普 趙普

金匱之盟爭議

儘管亦同樣為世人所知,但沒有一條材料記載是由趙普獻與太宗的,也沒有任何官方材料記錄和承認過它。
宋史·杜太后傳》裏面記敍:建隆二年(961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藥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1] 
《宋史·魏王廷美傳》雲:初,昭憲太后不豫,命太祖傳位太宗,因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雲“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
司馬光涑水記聞》、王禹偁《建隆遺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史著中對於兩種説法都有大致類似的記載。 [2-3] 

金匱之盟事件影響

歷史上人們雖然相信有所謂的“金匱之盟”,但卻找不到盟約的原文。學術界普遍認為金匱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對金匱之盟的具體內容有較大爭議,多數學者支持三傳論。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后妃上 (杜太后)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9]
  • 2.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 建隆二年(辛酉,961)》: 六月甲午,皇太后崩。後聰明有智度,嘗與上參決大政【四】,猶呼趙普為書記,常勞撫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尤愛皇弟光義,然未嘗假以顏色,光義每出,輒戒之曰:「必與趙書記偕行乃可。」仍刻景以待其歸,光義不敢違。及寢疾,上侍藥餌不離左右。疾革,召普入受遺命。後問上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上嗚咽不能對。後曰:「吾自老死,哭無益也,吾方語汝以大事,而但哭耶?」問之如初。上曰:「此皆祖考及太后餘慶也。」後曰:「不然。政由柴氏使幼兒主天下,羣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長君,汝安得至此?汝與光義皆我所生,汝後當傳位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上頓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謂普曰:「汝同記吾言,不可違也。」普即就榻前為誓書,於紙尾署曰「臣普記」。上藏其書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五】。(司馬光記聞稱太后欲傳位二弟,其意謂太宗及秦王廷美也。今從正史及新錄,而舊錄蓋無是事。按太后以周鄭王年幼,羣情不附,故令太祖授天下於太宗。
  • 3.    卷二 建隆二年(辛酉,961)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