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那羅延

鎖定
那羅延(Nryana),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意譯為金剛力士
中文名
那羅延
外文名
Nryana
釋    義
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
意    譯
金剛力士

那羅延人物介紹

那羅延,婆羅門教-印度教中一個重要的神祇名稱。在最常見的情況下,這是毗濕奴的一個別名。佛教稱那羅延為那羅延天或毗紐天(即“毗濕奴天”、遍入天),並説他常與阿修羅王爭鬥。

那羅延發展歷史

在早期印度神話體系中,那羅延是宇宙根源、原人補盧沙的兒子(補盧沙又被稱為那羅)。摩訶那羅延奧義書則將那羅延與原人本身等同起來,視其為宇宙的終極存在。後期的文獻中那羅延可以作為一些大神的別名,主要指毗濕奴,有時指梵天(在摩奴法典中那羅延即指梵天而非毗濕奴)。龜往世書(此書為毗濕奴派的經典,以毗濕奴為最高神祇)認為那羅延與毗濕奴-黑天完全等同,而且也就是最高存在梵;梵轉往世書則認為那羅延與黑天有所不同,那羅延只是黑天的一部分。
那羅延與那羅經常成對出現,因此他又可以被稱為nārāsak ha,意思是“那羅的朋友”。在史詩摩訶婆羅多中,般度族最主要的英雄阿周那常被稱為那羅,而其朋友和謀士黑天(毗濕奴的化身)被稱為那羅延。在後期毗濕奴派教義中,那羅延和那羅是主神毗濕奴的一對孿生化身。那羅延代表宇宙的我(無上我,宇宙靈魂),那羅代表個體的我(個體靈魂)。
那羅延崇拜盛行於當代印度教毗濕奴派的一個重要分支斯瓦米納拉揚派中。該派信徒認為教派創始人斯瓦米納拉揚(Swaminarayan,名字的後半部分即那羅延的神名)就是那羅延毗濕奴因遭敝衣仙人詛咒而降臨在凡間的化身。

那羅延佛教護法神

那羅延, 梵名, 在早期印度神話體系中是原人 (宇宙的根源) ———那羅———之子。《摩訶那羅衍那奧義書》則將那羅延與原人等同起來, 吉藏的《中觀論疏》中就提到:“那羅延此雲生本, 以其是眾生之本故也。” 《慧琳音義》中也有“那羅此云為人, 延那此雲生本, 謂人生本即是大梵王也, 外道謂一切人皆從梵王生故名人生本也”的記載。 在後來的文獻中, 那羅延作為一些大神的別名出現, 主要指毗濕奴。特別是毗濕奴派的經典, 如《那羅衍那奧義書》, 就將那羅延與毗濕奴———黑天完全等同起來, 亦即《慧琳音義》所謂“那羅延, 一名毗紐天”。 而佛教興起以後, 原為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濕奴即那羅延, 也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成為“欲界中天”, 並被認為“此天多力”。作為護法神的那羅延天 (神) 王, 在佛經中經常出現, 東吳時支謙所譯的《菩薩本緣經》是最早一部提及那羅延天的漢譯佛經, 而魏晉時期也曾流行過一部名為《那羅延天王經》的佛經。這些經典的傳播, 把那羅延神信仰深深地植入中國佛教文化裏。 [1] 

那羅延中國信仰

唐代的慧琳就指出:“那羅延, 梵語, 欲界天名, 此天多力。欲求多力者, 承事供養 (那羅延天) , 若精誠祈禱, 多獲神力也”。從“多獲神力也”可見, 當時確有不少“承事供養”以期獲得那羅延神力者。隋文帝被認為是稠禪師轉世, 稱為“大力長者”, 而“隋高祖文皇帝姓楊氏, 諱堅, 小名那羅延。” 魏晉隋唐時期, “承事供養, 精誠祈禱”那羅延金剛可獲得神力的觀念確實存在過, 並有人身體力行過。此外, 在唐代密教的修持法中也有不少關於如何獲得那羅延神力的記載, 如《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金剛摩尼藥品》:
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 是金剛摩尼藥亦能利益當來一切持真言者……若塗佩身誦唸之者, 毗那夜迦諸惡神鬼, 慞惶馳走, 不相障礙, 得大威力如那羅延。” [1] 
可見, 對那羅延神力的追求, 正是魏晉隋唐時期那羅延信仰的形式之一。那羅延力既是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一, 又是西方極樂世界眾生所應具有的, 自然是佛教信眾所追求、嚮往的。加之擁有“那羅延神力”還能帶來所謂的“實利”, 因而希冀獲得那羅延神力應是魏晉隋唐時期那羅延信仰的主要形式之一。 [1] 
那羅延是梵文的音譯, 還可意譯為“鈎鎖”。鈎鎖是佛經中經常出現的詞語, 特別在敍述佛陀身具的八十種好時, 經常提及鈎鎖。所謂鈎鎖就是指身體中的骨骼如鎖鏈一樣塊塊相連、節節相扣。據梁陳時在華的真諦譯的《佛説無上依經》:“身鈎鎖骨如那羅延。” 可見, 骨節如鈎鎖般相連應該也是那羅延天的特徵。據《慧琳音義》, 那羅延還可意譯為“金剛、堅固”。 全身骨骼如鈎鎖相連, 渾然一體, 自然也就堅固無比, 無能摧壞, 成金剛之身。因而, 這種骨骼鈎鎖相連而形成的堅固無比的金剛之體被稱為那羅延身。金剛鈎鎖的那羅延身也就是產生那羅延神力的根本原因。因而, 佛經中有時就合稱“那羅延堅固力”。如《大寶積經》記載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一為:“若我成佛, 彼國所生諸菩薩等若無那羅延堅固力者, 不取正覺。” 又如《父子合集經》:“爾時迦樓羅王, 合掌向佛, 以偈贊曰:……八十種好遍莊嚴, 如那羅延堅固力。” 魏晉隋唐時期, 這種金剛鈎鎖的那羅延身也是佛教信眾所追求的。 [1] 
胎藏界曼荼羅是根據密教根本經典之一的《大日經》圖繪而成的。那羅延天位於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的西方, 為西門左方第五位。金剛界曼荼羅是金剛界中九會曼荼羅的合稱, 依據密教的另一部根本經典《金剛頂經》所造。 在成身會中就有那羅延天。“密號:護法金剛、幻化金剛。尊形:現羅剎形, 身呈青色, 左手握拳腰際, 右手當胸持八輻輪。”另外在三昧耶會、微細會、供養會、降三世會及降三世三昧耶會中, 也都能見到那羅延天。可見在金剛、胎藏兩部曼荼羅中都能找到那羅延天, 因而其還是密教中重要的神祇之一。在密教的修持方法中就有不少直接以那羅延命名的, 如“那羅延天真言”, “那羅延天 (手) 印” 等。可見, 唐代密教中有不少與那羅延天直接相關的修持法, 這也是當時那羅延信仰的重要形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