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剛刺

(百合科植物)

鎖定
金剛刺,生於低山灌叢或山谷溝岸。分佈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為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的根莖。短梗菝葜,又名:黑刺菝葜。攀援狀木質藤本。根莖塊狀,褐色。四季均可採挖,除去莖葉及泥土,曬乾 [1] 
中文名
金剛刺
拉丁學名
Smilax scobinicaulis C.H. Wright
別    名
金剛藤
別    名
黑刺菝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百合科

金剛刺形態特徵

金剛刺
金剛刺(5張)
枝綠色,具黑褐色的扁刺.葉互生,卵狀長橢圓形,長5~10釐米,寬3~7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葉柄長7~12毫米,中部以上着生卷鬚。

金剛刺生長環境

金剛刺
金剛刺(5張)
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木叢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金剛刺主要價值

菝葜
菝葜(3張)
金剛刺,是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莖,味苦辛、性平;金櫻根,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根或根皮,味酸澀、性平,功能為固精、澀腸;金沙藤,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類植物,味甘性寒。

金剛刺性狀鑑別

①根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細小的鈎狀刺及少數鬚根。
②根莖橫向延長,略彎,具針狀小刺,下側着生多數細根。
③質韌,富彈性,不易折斷,斷面外側為淺棕色環(石細胞),導管小孔狀,排成一圈。
④氣無,味淡 [2] 

金剛刺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挖,除去莖葉及泥土,曬乾 [1] 

金剛刺化學成分

含三種甾體皂甙元為替告皂甙元、新替告皂甙元及拉肖皂甙元。後來經證明為3β―羥基一25D-5―α―螺烷一6―酮 [1] 

金剛刺性味

苦、辛,平 [1] 
參考資料
  • 1.    李世全主編;周大衞,王光陸副主編;王中裕,彭強,劉延齡等編,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05,第236頁
  • 2.    郭增軍,王戌梅主編,中草藥識別手冊 西北地區分冊,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01,第418頁
  • 3.    菝葜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