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冠地鶯

鎖定
金冠地鶯(學名:Tesia olivea):形態與灰腹地鶯相似,上體橄欖綠,前額至頭頂渲染亮金黃色;下體幾乎純暗石板灰色,下嘴基部橙紅色或橙黃色。虹膜褐色;上嘴角褐色,下嘴基部橙紅色或深橙黃色直至嘴尖;跗蹠和趾褐色,爪褐色。
棲息於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中,在林下陰濕處灌木間的地上活動覓食。單個或成對活動。食物主要為昆蟲,包括雙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的成蟲和幼蟲,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金冠地鶯
拉丁學名
Tesia olivea
外文名
Staty-bellied Ground Warbl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鶯科
地鶯屬
金冠地鶯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鶯亞科
亞    種
2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Horsfield et McClelland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4] 

金冠地鶯形態特徵

金冠地鶯
金冠地鶯(10張)
金冠地鶯成鳥前額、頭頂、肩、背至尾上覆羽橄欖綠色,前額至頭頂渲染亮金黃色;飛羽黑褐色,外翈端部呈淡褐色;眼後紋黑色;眼先、頰和耳羽深灰色;頦、喉、頸側和胸、腹部幾乎呈純石板灰色,下腹部中央稍淺淡,但不像灰腹地鶯呈灰白色;腋羽、翅下覆羽和覆腿羽呈深灰色;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表面渲染橄欖綠色;尾下覆羽灰綠色。 [3] 
虹膜褐色;上嘴角褐色,下嘴基部橙紅色或深橙黃色直至嘴尖;跗蹠和趾褐色,爪褐色。 [3] 
大小量度:體重♂8克,♀6-10克;體長♂86毫米,♀95毫米;嘴峯♂11毫米,♀10毫米;翅♂51毫米,♀49毫米;尾♂-毫米,♀-毫米;跗蹠♂-毫米,♀-毫米。(注:♂雄性;♀雌性) [3] 

金冠地鶯棲息環境

棲息於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中,在林下陰濕處灌木間的地上活動覓食。海拔高度1600-2000米。

金冠地鶯生活習性

單個或成對活動。食物主要為昆蟲,包括雙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的成蟲和幼蟲,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昆蟲類食物佔胃容物總量的90%。 [3] 

金冠地鶯分佈範圍

分佈於不丹、印度(喜馬拉雅山南坡、大吉嶺、阿薩姆邦)、緬甸北部、泰國西北部和西南部、老撾北部、越南北部。 [4] 
中國雲南(綠春、潞西、騰衝)、廣西(金秀)、四川(峨邊)、貴州(雷山)、西藏(南部排龍等)(留鳥)。 [3] 
金冠地鶯分佈圖 金冠地鶯分佈圖

金冠地鶯亞種分化

金冠地鶯(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金冠地鶯清邁亞種
Tesia olivea chiangmaiensis
Dumbacher & Fleischer, 2008
2
金冠地鶯指名亞種
Tesia olivea olivea
McClelland, 1840
[5] 

金冠地鶯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4]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