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光大道

(中國大陸電影)

鎖定
《金光大道》是由林農 孫羽執導的劇情片,張國民參加演出。
金光大道:解放初期,冀東芳草地。共產黨員高大泉(張國民 飾)成立了天村長張金髮(馬精武 飾)則熱衷於谷縣長(葛存壯 飾)提出的“發家致富”口號,富農馮少懷買騾子在翻身户面前示威,遭到朱鐵漢(朱德承 飾)等人的斥責。馮少懷挑唆高二林(苗壯 飾)和哥哥高大泉分家,暗藏的敵人範克明(張柏林 飾)則離間互助組內部人員爭貸款,迫使翻身農民劉祥(穀子 飾)賣地,明知互助組缺東少西,挑拔張金壽賣車要糧。面對各種撲面而來的刁難和打擊,高大泉沒有退卻或讓步,克服重重困難,他帶頭成立了天門區第一個農業合作社...... [1] 
中文名
金光大道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林農 孫羽
編    劇
浩然
主    演
張國民
主    演
馬精武
片    長
129 分鐘
上映時間
1975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在線播放平台
PPTV
電影插曲
《走在豐收的道路上》

金光大道劇情簡介

土改後的第一個春天,芳草村的農民缺少農具、耕畜,共產黨員高大泉帶領大夥搭犋、換工,互相幫助,種完了全部土地,並且組織了天門區第一個互助組。暗藏在區委當炊事員的反革命分子範克明送來區裏頒發的“發家致富”的獎狀,村長張金髮乘機出來蠱惑人心,共產黨員朱鐵漢揭發了張金髮謊報春耕成績的行為。張金髮搬來區委書記王友清,聲言要開除朱鐵漢。高大泉堅決反對,並與他們進行鬥爭。高大泉認定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並得到縣委書記老梁的支持和幫助。富農馮少懷乘高大泉外出的時機,利用綵鳳和高二林的婚事,煽動二林與哥嫂分家。新派來的區長田雨支持互助合作,發給高大泉他們一筆買車的貸款。範克明乘機造謠生事,張金髮出面挑動周士勤吵鬧。高大泉主動讓出貸款,並幫助周士勤等另外幾户貧農辦起了又一個互助組。範克明在高大泉互助組缺車少糧的情況下,挑撥張金壽賣車要糧;馮少懷以借糧要挾貧農劉祥,唆使中農秦富買劉祥的地。高大泉一面制止秦富買地,一面發動組員籌糧買車和幫助劉祥克服困難。黨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下達後,張金髮迫於形勢,在範克明的策劃下掛起了互助組的假招牌。他只顧派人外出拉車掙錢,對組員的地則不問不管,致使劉萬的妻子產後四天帶病鋤地,淋雨,慘死;致使高二林跟隨馮少懷外出拉車,病倒路上,險些喪命。這一切激起了廣大貧下中農的憤怒控訴和批判。當選為黨支部書記的高大泉帶領芳草地的廣大貧下中農,成立了天門區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金光大道演職員表

金光大道職員表

導演:林農 孫羽
編劇:集體
攝影:孟憲弟
美術設計:劉金乃

金光大道演員表

張國民....高大泉
王馥荔....呂瑞芬
浦克....周忠
宋曉英....錢綵鳳
穀子....劉祥
苗壯....高二林
朱德承....朱鐵漢
楊守林....鄧久寬
梁音....周士勤
王德順 ....田雨
馬精武....張金髮
張柏林...範克明
潘德民....秦富
韓國賢....劉萬
劉衍利....秦文慶
王天鵬....王友清
許忠全....馮少懷
葛存壯---谷新民
吳必克---滾刀肉

金光大道作者簡介

浩然,本名梁金廣,當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省寶坻縣單家莊(現屬天津市)。1932年3月25日出生於開灤趙各莊礦區,在薊縣王吉素村長大成人。1946年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過8年村、區、縣基層幹部。1954年至1964年先後在《河北日報》、《俄文友好報》和《紅旗》雜誌任新聞記者、編輯。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64年開始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在文學創作50年間,發表作品1000多萬字,出版著作80餘種。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説集《喜鵲登枝》、長篇小説《豔陽天》、《金光大道》、《蒼生》及自傳體小説系列。1973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975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77年起連續當選為北京市第七、八、九、十和十一屆人大代表,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國文化傳播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河北省三河市文聯主席,以及《北京文學》、《大平原》和《蒼生文學》雜誌主編。從90年代起,浩然以主要精力和時間從事培育農村文學新人的“文藝綠化”工作。

金光大道影片影響

沉默了十幾年的浩然先生突然把一部早被人們遺忘的小説重新推入文化市場這口鍋裏,又一次讓新聞界炒得沸沸揚揚。本來,在寂寞中的浩然先生並沒有中斷自己的創作,一部部作品發表,有的獲獎,有的被改編成影視劇,沒有人妨礙他,也沒有人特別地看重他,出版商書販子並沒有想到這些作品能夠獲取商業利潤。可這回不一樣了,《金光大道》四卷一推出,開價就是七十多元,據説是出現了“排着長隊踴躍購此書”的盛況,有家報紙發了標題為“《金光大道》再放金光”的新聞,其興奮之態躍然紙上;在另一家報紙上,有人把這本書的再版稱作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事情”,暗示了這個事件的非同尋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