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佛手

鎖定
金佛手,芸香科柑桔屬植物,柑橘屬香椽之變種。金佛手莖呈淡黃色、葉較小,初夏至秋末枝梢葉腋生花,花瓣5枚,上白下紫,果實自10月至12月先後成熟,外皮幼嫩時呈綠色,成熟時轉變為橙黃色,基部橢圓形,上部分裂成手指形,故稱“佛手”。 [4] 
金佛手原產印度,中國主產於閩、粵,川、江、浙等省,其中以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 [4]  。金佛手屬於喜光植物,生長髮育需要充足的陽光。在15—31℃之間最適宜,生命活動強盛。性喜疏鬆、透氣、滲水性能良好的砂質壤土,適應範圍約在pH值5.5—8.0之間。 [5] 
金佛手的根、葉、莖、果均可入藥。有理氣化痰、止嘔消脹、舒肝健脾等多種藥用功能。據李時珍《本草綱目》雲:“佛手柑。氣味辛,温無毒;主治下氣,除心頭痰水;煮酒飲,治痰多咳漱;煮湯,治心下氣痛。”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痠軟;花可泡茶,有消氣作用;果實可治胃病、嘔吐、噎嗝、高血壓、氣管炎、哮喘等病症。 [5] 
中文名
金佛手
拉丁學名
Citrus medica cv. sarcodactylis
別    名
佛手香櫞
蜜筩柑
蜜羅柑
福壽橘
五指柑 展開
別名
佛手香櫞
蜜筩柑
蜜羅柑
福壽橘
五指柑
佛手
佛手柑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芸香科
柑桔屬
分佈區域
閩、粵、川、江、浙等省,其中以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

金佛手分佈範圍

佛手主產於閩、粵、川、江、浙等省,其中以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

金佛手主要價值

金佛手營養成分

金佛手
金佛手(4張)
佛手含有檸檬油素、檸檬苦素、二甲氧基香豆精、三羥基二甲氧基黃酮、胡蘿蔔苷、β-谷甾醇、對羥基苯丙烯酸、棕櫚酸、琥珀酸、檸檬油素二聚體、小量香葉木苷及橙皮苷等生理活性成分 [1] 
佛手多糖
1g 金佛手果、葉粉多糖得率分別是 4.542g /100g和 1.776g /100g。
佛手黃酮
它具有維持滲透壓,增強毛細血管韌性,縮短出血時間,降胝膽醇等作用。食品工業中可用作天然抗氧化劑。廣佛手中橙皮柑含量為 0.2051mg /g,其中橙皮柑為佛手中主要有效成分。
佛手揮發油
含揮發油的中草藥或提取出的揮發油大多具有發汗、理氣、止痛、抑菌、矯味等作用。佛手的揮發油含量較高,可作為重要的高檔香料,應用於食品或化妝品中。
無機元素、氨基酸及維生素
佛手中 Mn、AL、P、S、CI、K、Ca、Mn、Fe、Sr 的含量分 別 為 ( % ) : 0.101、0.029、0.25、0.13、0.35、2.212、0.602、0.004、0.016、0.002。不同種質佛手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異,佛手含有較豐富的鐵,硒的含量最低; 不同種質間以金佛手的 Cu、Fe、Mn、Zn 微量元素含量最高,雲佛手微量元素含量最低; 來自廣西、廣東人不 同 產 地 的 佛 手 微 量 元 素 含 量 也 有 一 定 差異。
香豆素成分
香豆素也是佛手的主要化學成分,尹峯等人從佛手醇提液中分離得到 6,7-二甲氧基香豆素、5,7-二甲氧基香豆素( 檸檬油素) 、7-羥基-6-甲氧基香豆素( 莨菪亭) 、7-羥基香豆素( 傘形花內酯) 、7-羥基-5-甲氧基香豆素、5-異戊烯氧基-7-甲氧基香豆素、香豆酸、檸檬苦素等[17]。其中檸檬苦素類化合物是芸香料植物中一組三萜的衍生物,能誘導谷胱甘肽硫轉移酶活性,抑制苯並芘誘發的肺癌和皮膚癌。檸檬烯是一種重要的檸檬苦素類化合物,可作為調味劑,廣泛用於飲料、食品、口香糖、香皂和香水中。檸檬烯對癌症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其它
佛手中的其它成分包括 β-谷甾醇、諾米林、對羥基苯烯酸、檸檬烯琥珀酸 5,22-豆甾烯醇及 2 個新環肽環 [1] 

金佛手保健功能

1.鎮咳平喘祛痰抗炎
2.抗癌抑制癌細胞
3.免疫調節作用
4.抗氧化
5.對胃腸平滑肌的作用
6.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 

金佛手園林用途

金佛手 金佛手
金佛手的觀賞價值不同於一般的盆景花卉。佛手花朵潔白、香氣撲鼻,並且一簇一簇開放,十分惹人喜愛。到了果實成熟期,它的形狀猶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狀如人手,惟妙惟肖。成熟的金佛手顏色金黃,並能時時溢出芳香。掛果時間長,有3—4個月之久,甚至更長,可供長期觀賞。

金佛手食療方子

金佛手物種簡介

佛手( 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為芸香料柑桔屬 植 物,又 名“佛 手 香 櫞”“蜜 羅 柑”“福 壽橘”,該屬全世界約有 20 餘種,原產亞洲東南部及南部。現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我國引進栽培約15 種。在我國,根據產地不同,佛手又可分為四種:廣東、廣西稱“廣佛手”; 四川稱“川佛手”; 浙江稱“金佛手”; 福建稱“閩佛手”。

金佛手性狀

金佛手
金佛手(6張)
本品長1.5~2cm。表面淡黃棕色或淡棕褐色。花梗長2~7mm,具縱皺紋。花萼杯狀。常有小凹點。花瓣3片,披針形或長卵形,常彎曲捲縮,長1~2cm,寬約0.5cm,外表面淡黃色,具眾多棕褐色細小凹點,質厚,易脱落。雄蕊多數,黃白色,着生於花盤周圍。子房上部狹尖。有的花瓣脱落後,可見漸發育成微呈指狀的小果實。花蕾色較深。氣香,味微苦。
鑑別
本品粉末淡黃棕色。花柱薄壁細胞含橙皮甙結晶,呈扇形、針簇狀或無定形團塊,有的可見放射狀條紋。花粉粒圓球形,淡黃色或紅棕色,直徑25~40μm,外壁呈顆粒狀突起,萌發孔2~5個。氣孔為不定形;腺毛的腺頭細胞為單個或多個細胞,非腺毛多為單細胞。可見草酸鈣方晶及簇晶。油滴較多。

金佛手生活環境

金佛手
金佛手(5張)
屬喜光植物,生長髮育要充足的陽光。

金佛手繁殖

金佛手栽培管理

可採用扦插法、嫁接法、壓條法繁殖,在生產上為縮短其生產週期,降低生產成本,常用扦插法。 [2] 
佛手為無性繁育植物,種子不孕,以扦插、壓條、嫁接繁育為主。定植兩年試花,三年掛果,五、六年開始盛產,壽命長達 20-30年。
1 佛手苗的培育
每年 9、10 月,佛手採果後,(或 1-3 月),剪取佛手木質化枝條,裁成 15-20 釐米的穗條,大頭剪成斜尖,紮成小捆。把穗條斜尖頭放生根劑水內浸泡約 10-20 分鐘。 然後取出開始扦插在(整平、耙細、壘好的 1.2 米左右)廂面。 除草、施肥,管理好。 9、10 月扦插的佛手用竹弓蓋地膜,生長更快、長勢更好。 次年春天或秋天便可以移植。
2佛手的定植
佛手苗高 50 釐米以上,在春、秋兩季都可以定植。 大田或平地以行距 3 米,窩距 2 米為宜。 坡地參照平地的行株距,以成年樹能伸發即可。 栽前先挖 30 釐米深,50 釐米見方的坑穴,在坑穴底施適量複合肥或農家肥,然後填細土,每一個坑穴栽植一株佛手苗。 栽植後澆足定根水。佛手栽植後的空行可以套作喜陰的植株矮小的中藥材。
金佛手
金佛手(3張)
3 佛手的耐肥性強, 佛手定植後 1-2 月應施清糞水一次,以促進幼樹生長。
4 佛手開始結果後,每採收一次果都需要施一次肥,一年一般在春、夏、秋末冬初,各採收一次果,和各施一次肥。 肥料一般用人畜糞、磷鉀肥、油枯、複合肥等。 每次每株用肥 1 公斤左右,油枯宜作夏季肥,每次每株 0.5 公斤。 施肥時一般沿樹冠廕庇地帶開淺溝,施肥後蓋土覆平。
5 佛手的樹型不高,但分枝多,樹冠開闊,每年初春應修剪一次,修剪去枯枝、病枝、老枝、過密枝。
6 佛手枝條細小,掛果多,必須設立支架或梳果,以免壓斷枝條。 [3] 

金佛手病蟲害防治

1 煤煙病:植株患病後,葉面初現煤灰小斑點,以後漸漸擴展變為黑色,遮蓋全葉,妨礙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修枝,使其通風透光,及時防治介殼蟲。可以用 40%樂果乳油 1000 倍液或 1:1:10 煙草石灰水防治。
2 炭蛆病:危害葉片、枝條、花、果實,造成葉枯、花落、果爛。 用 25%菌威乳油 1000-1500 倍液或炭蛆福美 800 倍液防治。
3 潛葉蛾、柑橘鳳蝶玉帶鳳蝶:幼蟲為害葉片。
防治方法: 用 90%晶體敵百蟲 1000 倍液防治。 潛葉蛾用0.6%滅蟲靈 2000 液、20%康福多(吡蟲啉)2000-4000 倍液防治。
4 介殼蟲、吹綿蟲:為害嫩枝葉。
防治方法:保護天敵瓢蟲;在初發時剪除蟲枝消毀;用 40%樂果乳油 1000 倍液或 25%亞硫磷乳油 1000 倍液防治; 用松脂合劑,春季 8-10 倍水液,夏秋季 16-20 倍水液,每隔 15 天噴殺一次,連續 2-3 次。 介殼蟲用吡蟲啉 2000 倍液或速撲殺 1000 倍液防治。
5 紅蜘蛛、蚜蟲:為害嫩枝葉。
防治方法:用噠蟎酮(掃蟎淨)3000-4000 倍液、三唑錫(克蟎錫)1000-1500 倍液、克蟎特 2500 倍液防治。發生病蟲害時或用其他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用藥時注意掌握使用濃度,防止產生藥害。
6 老木蟲和褐斑病:蛀枯樹杆。 每年初冬用石硫合劑粉刷佛手樹株主杆。 [3] 

金佛手收穫

佛手從 4 月起,果實由綠色變深綠或淺黃即可春收;7 月可以夏收;9、10 月可以秋收。 佛手成年樹(6-20 年),每株年產量約20 公斤,高產的達 40 公斤。佛手果實採收後切片曬乾或炕幹即為商品。 鮮果或佛手花曬乾亦作商品。 [3] 
金佛手 金佛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