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丹

(中國古代道教煉丹術名詞)

鎖定
中國古代道教煉丹術名詞。包括外丹和內丹兩種。外丹是用丹砂與鉛、硫黃等原料燒煉而成的黃色藥金(還丹)其成品叫金丹 [1]  。服食以後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老。唐代以前金丹多指外丹。唐宋以後多指修煉內丹即把人體作爐鼎以體內的精、氣作藥物用神燒煉,使精、氣、神凝聚可結成聖胎即可脱胎換骨而成仙。
中文名
金丹
定    義
用丹砂與鉛、硫黃等原料燒煉而成的黃色藥金(還丹)其成品
作    用
服食以後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老
出    處
抱朴子.內篇.金丹》
分    類
外丹內丹
詞    性
煉丹術名詞

金丹名詞解釋

原為外丹術術語。指煉丹家選用某些礦物原料所煉製的丹藥,又稱“仙丹”,認為服後可以長生不死。內丹術借用金丹一詞指內丹。另中國修仙小説中,凝結金丹是修真的一個階段,又叫金丹期

金丹金丹訣

真意發真知,靈知也自應。三家合一家,倏爾身心定。
虛室卻生光,靜中又復陽。採來勤鍛鍊,化就紫金霜。
靈竅慧光生,性現塵情滅。朗朗夜明珠,無處不皎潔。
金丹 金丹
噪性化真性,人心變道心。若非神火鍛,礦裏怎分金
金丹論
金者,堅剛永久不壞之物;丹者,圓滿光淨無虧之物。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來圓明真靈之性也。此性在儒則名太極,在釋則名圓覺,在道則名金丹。名雖分三,其實一物。儒修之則為聖,釋修之則為佛,道修之則為仙。三教聖人皆以本來真性為成道之本也。愚人不知,或用五金八石煅煉成藥為金丹者,非也;真性在大造爐中,經火煅煉成熟,與天地同長久,與日月同光明,豈凡世有質之物能成哉?

金丹金丹思想

金丹鍾呂派

該派以鍾離權呂洞賓為代表,為宋元內丹學的肇開者。不論是南宗北宗、還是中派、東派、西派等,他們都自稱得鍾呂之真傳,受鍾呂直接或間接之傳授。
鍾離權,字雲房,漢唐隱士。避亂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王玄甫,授以赤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又於石壁間得《靈寶經》,悟陰陽升降、心腎交合之理。後以內煉丹法傳與呂洞賓、陳樸、鄭文叔、王老志等。
呂洞賓唐朝時人,名巖,他歷五代戰亂,仕途功名無望,後遇正陽帝君鍾離權,授以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天遁劍法,潛心修道,曾隱居華山與陳摶為師友。呂洞賓後傳道給華陽施肩吾。此外,陳樸亦受道於鍾離權,與呂洞賓同時,亦為該派重要人物,他傳接氣之術給宋城張方平,授內丹訣予淮南野叟。
鍾呂派自問世之初,就獨尊自家所修的內丹大道,而排斥其他一切的煉養方術:該派的主要經典有《還丹歌》、《破迷正道歌》、《靈寶篇》、《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百問篇》、《指玄篇》、《敲爻歌》。此外,呂洞賓弟子宋代施肩吾編有《鍾呂傳道集》、《修真指玄篇》、《會真篇》、《西山眾仙會真記》、《華陽篇》亦述鍾呂丹法。是整理集合鍾呂思想的重要貢獻與傳承者。
鍾呂傳道集》是鍾呂派的重要代表經典,書中駁斥種種旁法,唯以內丹修煉為正道。該書採用回答的形式,記錄了鍾離權傳授呂洞賓關於內丹修煉的十八個問題,即分別論述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時、五行、水火、龍虎、丹藥、鉛汞、抽添、河車還丹、煉形、朝元、內觀、魔難、證驗等丹法要旨。並提出了內丹修煉法有十‘二科,即匹配陰陽、聚散水火、交媾龍虎、燒煉丹藥、肘後飛金晶、金液還丹、金液煉形、朝元煉氣、內觀交換、超脱分形,依法循時,逐階修煉,煉達上乘,則體有光澤,神氣秀美,聖丹生味,靈液透香,行如飄風,目視百步而見秋毫,種種證驗特異,隨功夫深淺而呈現。總之,該書“深達道妙,凡仙家不傳之秘,於此盡情掬示,纖悉無隱,循此修煉,始無歧誤之弊,能入真仙之境.是誠五祖七真一切聖賢之要典。”
其中丹道經典為《周易參同契》、《鍾呂傳道集》、《指玄篇》《大還丹契秘圖》、《先天金大道玄奧口訣》、《悟真篇》、《抱一子三峯老人丹訣》等。

金丹先天派

為唐五代宋初道士陳摶開創,該派以陝西華山為祖地,故亦稱“老華山派”,見錄於《諸真宗派總簿》。陳摶(871—989),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或説為普州崇龕(今四川安嶽)人。早年熟讀經史百家之言,兼通醫理、佛學、天文地理。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於是放棄仕途,遊歷名山,求仙訪道,隱居在武當山九室巖內養修煉二十餘年,後來移居華山雲台觀和少華山石室四卜餘年,與呂洞賓、麻衣道者譚峭等為師友,深研先天易學、內煉丹道。
其思想融儒、道家學説,陳摶承老莊之思想,啓宋代理學的思想潮流。傳説嘗作《無極圖》(刻於華山石壁)和《先天圖》,其《無極圖》後被周敦頤演化成“太極圖説”,其《先天圖》被邵雍演化為“象數”體系,更為宋代理學的重要形成部分。
陳摶的內丹理論,以道為主,兼融儒、釋,構成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在道教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為宋元內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將易學卦理融人道教煉丹術中,用以解釋內丹修煉過程中的玄妙變化,以生動形象的《無極圖》勾勒出內煉的全過程及其順逆陰陽、五行和人體竅穴等方面的聯繫。陳摶的《無極圖》有縱列的五個圓圈,表示內丹修煉的全過程。朱彝尊經義考》説該圖“為四位五行:其中由下而一L,初一目:玄牝之門;次二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次三日:五行定位,五氣朝元;次四日:陰陽配合,取坎填離;最一L日:煉神還虛,復歸無極。”道教中稱此為長生之秘訣。這本來是逆煉歸元內丹理論的一幅圖解,從“冥心太無”人手,待靜而動依次漸進,復歸於無極。這種“順則成人,逆則成仙”的基本原理,始終貫穿於內丹修煉的全過程。
無論是南宗、北宗,還是中派、東派、西派,無論是清靜孤修派,還是陰陽雙修派丹法,都主張逆修返源,將性命還歸虛無。
此外,陳摶在內修方面,尤其重視“睡功”(胎息法),其修煉著作還有《九室指玄篇》八十一章,《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陰真君還丹歌注》等。 [2] 

金丹南宗

南宗,又稱紫陽派,以北宋張伯端為開山祖師,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該派主張“先命後性”、“言命處多,言性處少”的修煉方式,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
張伯端(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浙江天台人。他自幼好學,廣涉三教九流,曾為府吏數十年,後來忽悟“一家温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看破功名利祿,心向蓬萊仙路,便縱火燒燬案上全部文書,以“火焚文書”罪,被髮配嶺南。後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傳授以金丹內煉要訣。後著丹經《悟真篇》,傳法於石泰,石傳薛道光,薛傳陳楠,陳傳白玉蟾。此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主張清修,其實,內丹派南宗的實際創始人為白玉蟾。
張伯端思想端承鍾、呂之學,祖述黃老,仿效《周易參同契》,著為《悟真篇》,內丹之學遂大顯於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之:“是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張伯端認為儒釋道“教雖分三,道乃歸一”。但與全真北宗不同,南宗丹法,重在命功,先命後性。張伯端主張修性又修命,而且是先從修命下手,所以能出陽神,而禪法只求速成,跳過了命功,所得便落於下乘,只能出陰神。所以南之宗雖然對禪法多有所取,但比禪法更加全面。在修行上,張伯端反對形式上的出家離俗,隱避山林。而主張“大隱隱於市”,他似乎也無意建立教團。他本人就是自幼好老莊而非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開始有云遊道士,也組織了南宗自己的教團組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