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世傑

(烈士)

鎖定
金世傑,字朗霄,1904年生於四川省江安縣漢安鎮。父親是清朝秀才,曾教過書。金世傑兄弟五人,他排行最小。他幼年喪母,長期在外讀書,深受愛國學生運動的影響。1922年畢業於四川省立第三中學(今江安中學),1923年,金世傑赴上海,考取同濟大學。 [1] 
中文名
金世傑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27年12月
出生地
四川省江安縣漢安鎮

目錄

金世傑人物經歷

1925年,惲代英、蕭楚女等來同濟演講,分析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宣傳國民革命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重大意義,幫助學生提高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覺悟。金世傑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從中受到啓示和教育,抱定“人生應當做有益於人類的事”的宗旨,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5月“五卅”運動爆發,金世傑積極參加南京路反帝大示威和抗議尹景伊同學被殺害的一系列鬥爭,進一步堅定了革命信念。 [1] 
1926年春,為了扼殺愛國學生運動,在帝國主義分子和封建軍閥的指揮下,同濟學校當局拋出了“誓約書”,強迫學生簽字畫押,承諾不再參加愛國運動。這一舉動理所當然地受到廣大學生的抵制和反對。反動軍警包圍了學校,進行搜捕,20多名進步學牛遭開除。近百名要求進步的同濟學生毅然離開學校,分三批,先後乘“醒獅”號貨輪,離開上海去廣州。其中,第二批同濟南下同學30餘人,由金世傑帶隊。 [1]  [2] 
在廣州,金世傑轉入廣東大學(後改名中山大學)醫學院就讀。該校革命氣氛濃厚,共青團和學生會開展活動很活躍,每週開一次黨、團員會議,交流情況,發表工作意見,還經常組織政治報告會,邀請周恩來等多位中共領導幹部以及黨員教授來校演講。金世傑認真聽取這些政治報告,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從中受到教育和鼓舞,充滿信心地搞好學生會的工作。 [2] 
1927年,北伐革命軍到達上海後,蔣介石策劃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接着,國民黨在廣東的右派和新軍閥又大搞所謂“清黨”,到處抓捕共產黨人和進步學生,實行血腥鎮壓。 [2] 
1927年4月15日晨,國民黨軍警竄入中山大學學生宿舍點名捕人。當叫到陳志方名字時,金世傑為避免敵人將陳志方搜捕去,挺身站出來掩護説:“他昨晚外出看電影沒有回校。”結果,陳志方脱了險,金世傑卻被敵人帶走,與十多名學生領袖一起被囚禁在離海岸十多海里的海船上。金世傑面對敵人的軟硬兼施、嚴刑拷打,始終堅持着革命信念和革命氣節。 [2]  [3]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國民黨反動派驚恐萬狀,把金世傑等囚禁在海船上的共產黨人、共青團員和進步學生全部槍殺,把他們的屍體裝入麻袋,沉入海底。金世傑烈士就這樣為堅持革命、保護同志而壯烈犧牲了。 [3] 
參考資料
  • 1.    周桂發主編,上海高校英烈譜,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06,第48頁
  • 2.    周桂發主編,上海高校英烈譜,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06,第49頁
  • 3.    周桂發主編,上海高校英烈譜,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06,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