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茉莉

(中藥名)

鎖定
野茉莉,中藥名。為安息香科安息香屬植物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 Sieb. et Zucc.的花、蟲癭內白粉、葉、果。分佈於自秦嶺和黃河以南、東起山東、西至雲南、南達台灣、廣東。具有祛風除濕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
別    名
木香柴
野白果樹
山白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柿目
安息香科
安息香屬
野茉莉
分佈區域
秦嶺和黃河以南、東起山東、西至雲南、南達台灣、廣東
中文名
野茉莉

野茉莉入藥部位

花、蟲癭內白粉、葉、果。

野茉莉性味

味辛,性温。

野茉莉功效

祛風除濕。

野茉莉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

野茉莉相關配伍

1、治關節腫痛:野茉莉24g,木瓜15g,水煎服。
2、治乳癰:野茉莉葉研末酒調外敷。(1-2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1》)

野茉莉用法用量

用蟲癭內白粉狀物,花、葉及果共研末,燒煙燻患處。

野茉莉採集加工

葉:春、夏季採收;果實:夏、秋季果熟期採摘,鮮用或曬乾。

野茉莉形態特性

灌木或小喬木,高4-8米,少數高達10米,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平滑;嫩枝稍扁,開始時被淡黃色星狀柔毛,以後脱落變為無毛,暗紫色,圓柱形。葉互生,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10釐米,寬2-5(-6)釐米,頂端急尖或鈍漸尖,常稍彎,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近全緣或僅於上半部具疏離鋸齒,上面除葉脈疏被星狀毛外,其餘無毛而稍粗糙,下面除主脈和側脈匯合處有白色長髯毛外無毛,側脈每邊5-7條,第三級小脈網狀,較密,兩面均明顯隆起;葉柄長5-10毫米,上面有凹槽,疏被星狀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有花5-8朵,長5-8釐米;有時下部的花生於葉腋;花序梗無毛;花白色,長2-2.8(-3)釐米,花梗纖細,開花時下垂,長2.5-3.5釐米,無毛;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5毫米,無毛,易脱落;花萼漏斗狀,膜質,高4-5毫米,寬3-5毫米,無毛,萼齒短而不規則;花冠裂片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6-2.5毫米,寬5-7(-9)毫米,兩面均被星狀細柔毛,花蕾時作覆瓦狀排列,花冠管長3-5毫米;花絲扁平,下部聯合成管,上部分離,分離部分的下部被白色長柔毛,上部無毛,花葯長圓形,邊緣被星狀毛,長約5毫米。果實卵形,長8-14毫米,直徑8-10毫米,頂端具短尖頭,外面密被灰色星狀絨毛,有不規則皺紋;種子褐色,有深皺紋。花期4-7月,果期9-11月。

野茉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804米的林中,屬陽性樹種,生長迅速,喜生於酸性、疏鬆肥沃、土層較深厚的土壤中。分佈於自秦嶺和黃河以南、東起山東、西至雲南、南達台灣、廣東。

野茉莉現代應用

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和乳腺炎腫痛等。

野茉莉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祛風除濕。”
[1-3]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楊衞平,夏同珩.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