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芋

鎖定
野芋(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是天南星科芋屬一年生濕生草本植物。塊莖球形;葉柄直立肥厚,長達1米以上;葉片薄革質盾狀,表面略發亮;花序柄比葉柄短許多;佛焰苞長15-25釐米,管部長圓形,淡綠色,先端漸尖,蒼黃色;漿果,倒卵形或長橢圓形 [3]  ;花果期8-9月 [4] 
野芋原產於非洲 [5]  ,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省份地區,常生於林下陰濕處、河邊、旁等,多呈優勢種。性喜温暖,可在温暖地區露地越冬,呈一年生植物;喜光,但較耐陰;喜濕潤,在季節性淹水區、潮濕地生長良好。 [1]  野芋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6]  。繁殖方式以無性繁殖為主,也可扦插繁殖 [7] 
野芋味辛,性寒,有毒。《本草拾遺》中記載其:“取根醋摩,(敷)蟲瘡疥癬。”在《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葛祖遺方:合麻藥,治跌打損傷,痔漏,麻風,敷腫毒,止痛,治瘡癬,搗敷腫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之功效。因其部位有毒,不可生藥口服,只用於外敷 [8]  。野芋葉片大,葉色、葉質柔美,可作為觀賞植物在大水景或高大建築邊種植;還可用於人工濕地和浮島上治理水體污染 [7] 
中文名
野芋
拉丁學名
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澤瀉目
天南星科
芋屬
野芋
分佈區域
江南各省等地

野芋形態特徵

野芋 野芋
野芋是天南星科芋屬一年生濕生草本植物。塊莖球形,有多數鬚根;匍匐莖常從塊莖基部外伸,長或短,具小球莖。葉柄肥厚,直立,長可達1.2米;葉片薄革質,表面略發亮,盾狀卵形,基部心形,長達50釐米以上;前裂片寬卵形,鋭尖,長稍勝於寬,I級側脈4-8對;後裂片卵形,鈍,長約為前裂片的1/2,2/3-3/4甚至完全聯合,基部彎缺為寬鈍的三角形或圓形,基脈相交成30-40度的鋭角。花序柄比葉柄短許多。佛焰苞蒼黃色,長15-25釐米:管部淡綠色,長圓形,為檐部長的1/2-1/5;檐部狹長的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蒼黃色。肉穗花序短於佛焰苞:雌花序與不育雄花序等長,各長2-4釐米;能育雄花序和附屬器各長4-8釐米。子房具極短的花柱。 [1]  漿果,倒卵形或長橢圓形; [3]  花果期8-9月。 [4] 

野芋產地生境

野芋原產於非洲, [5]  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省份地區,常生於林下陰濕處、河邊、旁等,多呈優勢種。 [1] 

野芋生長習性

野芋性喜温暖,可在温暖地區露地越冬,呈一年生植物;喜光,但較耐陰;喜濕潤,在季節性淹水區、潮濕地生長良好。 [1] 

野芋繁殖方法

野芋的繁殖方式以無性繁殖為主,也可扦插繁殖。 [7] 

野芋主要價值

野芋味辛,性寒,有毒。《本草拾遺》中記載其:“取根醋摩,(敷)蟲瘡疥癬。”在《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葛祖遺方:合麻藥,治跌打損傷,痔漏,麻風,敷腫毒,止痛,治瘡癬,搗敷腫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之功效。因其部位有毒,不可生藥口服,只用於外敷。 [8] 

野芋藥用

野芋 野芋
【別名】老芋、野芋艿、野芋頭、紅芋荷、野芋荷、野山芋、土芝、麻芋子、石芋
【來源】天南星科芋屬植物野芋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以全草及塊莖入藥。夏秋採收,分別曬乾。
【性味歸經】辛,寒。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塊莖毒性較大。生食葉片引起口腔、舌強烈刺激和燒灼感,牛食葉也有類似現象。其毒性有季節性變化,以旱季末最高。對該植物的敏感性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一般食人中等量的野芋很少產生急性效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癰癤腫毒,急性頸淋巴結炎,指頭疔,創傷出血,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野芋觀賞

野芋
野芋(4張)
野芋葉片大,葉色、葉質柔美,可作為觀賞植物在大水景或高大建築邊種植。 [7] 

野芋環保

還可用於人工濕地和浮島上治理水體污染。 [7] 

野芋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野芋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6] 
參考資料
  • 1.    野芋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10-27]
  • 2.    野芋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3.    王繼生.皮膚病實用中藥學 下: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05:第829頁
  • 4.    吳惠敏.安徽濕地植物圖説:黃山書社,2014.11:第279頁
  • 5.    蕭名遠.盆景花卉的培養:中國林業出版社,1954.04:第115頁
  • 6.    野芋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7.    陳煜初,周世榮,付彥榮,餘東北,曾憲寶.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5:第62頁
  • 8.    州市泉港區中醫藥學會.港本草 第5輯: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4:第286-2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