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杜仲

鎖定
野杜仲,中藥名。為衞矛科植物大花衞矛Euonymusgrandiflorus Wall.及肉花衞矛EuonymuscarnosusHemsl.的根、樹皮或根皮。大花衞矛分佈於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肉花衞矛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化瘀散結之功效。用於風濕疼痛,跌打傷腫,腰痛,經閉,痛經,瘰癧痰核。
別    名
痰藥,四稜子
中文學名
野杜仲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衞矛科
衞矛屬
大花衞矛、肉花衞矛
採集時間
全年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野杜仲入藥部位

根、樹皮或根皮。

野杜仲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野杜仲歸經

歸肝經。

野杜仲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化瘀散結。

野杜仲主治

用於風濕疼痛,跌打傷腫,腰痛,經閉,痛經,瘰癧痰核。

野杜仲相關配伍

1、治腰痛:大花衞矛樹皮或根皮30g,大活血30g,柘藤根30g。加酒煎,1日3次分服。
2、治瘀血閉經,痛經:大花衞矛根15g,野南瓜根30g,烏藥15g。水煎服。(1-2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野杜仲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野杜仲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野杜仲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洗淨,切片,或剝皮曬乾。

野杜仲形態特性

1、大花衞矛又名:滇桂,金絲杜仲,黑杜仲。灌木或喬木,半常綠,高達8米。葉近革質,窄長橢圓形或窄倒卵形,長4-10釐米,寬1-5釐米,先端圓形或急尖,基部常漸窄成楔形,邊緣具細密極淺鋸齒,側脈細密;葉柄長達1釐米。疏鬆聚傘花序3-9花,花序梗長3-6釐米;小花梗長約1釐米;小苞片窄線形,長5-8毫米;花黃白色,4數,較大,直徑達1.5釐米;花萼大部合生;萼片極短;花瓣近圓形,中央有嚼蝕狀皺紋;雄蕊着生在花盤四角的圓盤形突起上,花絲長達2毫米,花葯近頂裂;子房四稜錐狀,花柱長1-3毫米,每室有胚珠6-12個。蒴果近球狀,常具窄翅稜,宿存花萼圓盤狀,直徑達7毫米;種子長圓形,長約5毫米,黑紅色,有光澤,假種皮紅色,盔狀,覆蓋種子的上半部。花期6-7月,果期9-10月。
2、肉花衞矛又名:土杜仲。與大花衞矛花果均極近似,與之區別點為:葉較大,長方橢圓形、闊橢圓形、窄長方形或長方倒卵形,長5-15釐米,寬3-8釐米,先端突成短漸尖,基部圓闊,葉柄長達2.5釐米,雄蕊花絲極短,長一般1.5毫米以下。

野杜仲生長環境

1、生於山坡灌叢中或溝谷林緣,常見於石灰岩山地。分佈於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
2、生於山坡、林邊或灌叢中。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

野杜仲現代應用

用於急性淋巴結炎,頸淋巴結結核,腰肌勞損等。

野杜仲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軟堅散結,祛風除濕,痛經活絡。治淋巴結結核,跌打損傷,腎虛腰痛,風濕疼痛,閉經,痛經。”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郭國華.《臨牀中藥辭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