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戰軍

(羅馬野戰軍)

鎖定
羅馬野戰軍團是羅馬帝國後期出現的新的軍事單位。由於三世紀危機導致軍隊廢弛,以及蠻族的技術進步,使得元首時代的羅馬軍團已經無法應對帝國周圍蠻族高機動,深層次的劫掠和攻擊,帝國也需要一支機動化的軍隊予以抵禦。
中文名
野戰軍
外文名
Comitatenses

野戰軍歷史發展和意圖

4世紀初期,君士坦丁一世再次統一了羅馬帝國,他將原本6000人為一個單位的大軍團一分為二,即駐紮在邊境要塞中的邊防軍團和駐紮在城市的野戰軍團。一旦帝國遭遇大規模的入侵,邊防軍團會遲滯敵軍的入侵,為野戰軍團的集結和迎擊爭取時間。

野戰軍分佈

野戰軍團一個單位為1000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理論上),薪酬也是邊防軍的2-3倍。其中西部羅馬帝國擁有兩支野戰集團軍(由20-40個野戰軍團組成的大部隊),一支駐紮在北高盧,一支駐紮在伊利里亞西部,東羅馬帝國則有三支野戰集團軍,分別佈置在色雷斯,敍利亞和亞美尼亞。

野戰軍歷史地位

野戰軍 野戰軍
隨着帝國的日趨沒落,野戰軍的實力也越來越低下,東羅馬帝國的野戰軍隨378年阿德利亞堡戰役中瓦倫斯皇帝被哥特人殺死而一起覆滅(4萬野戰軍團損失高達三分之二),此後殘存的野戰軍團也不得不在對哥特人,波斯人的防禦作戰中消耗殆盡,東羅馬帝國隨之以重裝騎兵軍團取代了步兵野戰軍團作為軍隊精鋭的位置,但是野戰軍一直持續到阿拉伯入侵之後才轉變為色雷斯西亞軍區,亞美尼亞坎軍區和奧普希金軍區。
西羅馬帝國的兩支野戰軍團則隨着帝國的破產而自行消亡,早在398年哥特王阿拉力克入侵意大利時,伊利里亞的野戰軍團已經不復存在,而406年各蠻族越過萊茵河天塹時,也根本沒有西部野戰軍團的身影,帝國最後一支機動兵力於410年被阿拉力克消滅在援救羅馬城的半路上,總數只有6000人。此後帝國既沒有財力來維持相對昂貴的野戰軍團編制,也沒有人力來組建這樣的武裝力量了,最終只能依靠蠻族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