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市鄉

鎖定
野市鄉,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地處上高縣東北部,鄉界東鄰泗溪鎮,南連敖山鎮,西襟錦陽街道、錦江鎮,北毗宜豐縣澄塘鎮。鄉境東西最大橫距13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8千米,總面積86.8平方千米,其中集鎮面積1平方千米。 [2]  [4] 
1984年春,改人民公社為鄉建制,建立野市鄉。截至2019年末,野市鄉共有户籍人口10857人。 [1]  截至2020年6月,野市鄉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3] 
2018年,野市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6億元,工業總產值10.5億元。 [4]  截至2019年末,野市鄉共有工業企業135家,其中規模以上7家,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家。 [1] 
2021年3月16日,野市鄉高崗村村民委員會田東、盧家店、港口3個自然村劃歸高縣錦陽街道管轄。 [5] 
中文名
野市鄉
外文名
Yeshi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360923204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
地理位置
上高縣東北部
面    積
86.8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野雞腦
電話區號
079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C
人    口
10857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野市鄉歷史沿革

野市鄉,原名水口公社。
1983年9月,更名野市。
1984年春,改人民公社為鄉建制,建立野市鄉。
2021年3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設立上高縣錦陽街道,將敖陽街道錦陽居民委員會、敖山鎮錦繡路居民委員會和敖背村村民委員會、野市鄉高崗村村民委員會的田東、盧家店、港口3 個自然村劃歸錦陽街道管轄。 [6] 
野市鄉

野市鄉行政區劃

2021年,野市鄉下轄東翔1個社區,野市、水口、連山、稍溪、南村、遊家、高崗、明星、河裏、新塘10個行政村。 [3] 

野市鄉地理環境

野市鄉位置境域

野市鄉地處上高縣東北部,鄉界東鄰泗溪鎮,南連敖山鎮,西襟錦陽街道、錦江鎮,北毗宜豐縣澄塘鎮。鄉境東西最大橫距13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8千米,總面積86.8平方千米,其中集鎮面積1平方千米。 [2] 

野市鄉地形地貌

野市鄉地勢西北高,東西低,以山地平原為主,境內水口水(溪)自北向南,經水口、稍溪、野市、明星、高崗、石洪橋流入錦江,全長16千米,落差6米。 [2] 
野市鄉地勢 野市鄉地勢

野市鄉氣候

野市鄉氣候温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長,少有洪澇災害。 [2] 

野市鄉自然資源

截至2020年12月,野市鄉有耕地0.13萬公頃,有林地面積0.38萬公頃。 [4]  森林覆蓋率為62.72%, [2]  主要樹種有杉樹濕地松油茶等,珍貴樹種有銀杏、水杉、樟樹天竺桂等。各類中草藥材共有210多種。煤炭資源分佈在明星官石至黃金堆一帶。紅石分佈在水口、稍溪、野市、遊家、高崗等地。藴藏水能21千瓦,流域面積86.84平方千米。地下水徑流量為1.6立方米/秒。

野市鄉人口

截至2019年末,野市鄉共有户籍人口10857人。 [1] 

野市鄉經濟

野市鄉概述

2018年,野市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6億元,全年社會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長15.7%;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700元。 [4]  截至2019年末,野市鄉共有工業企業135家,其中規模以上7家,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家。 [1] 

野市鄉農業

2018年,野市鄉實現農業總產值2.53億元。主要農產品有稻米2.3萬噸、生豬4.5萬頭。 [4] 

野市鄉工業

2018年,野市鄉實現工業總產值10.5億元。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製品63萬噸、木業製品1000萬方、白酒類產品260萬瓶。 [4] 

野市鄉交通運輸

野市鄉境內主要公路有320國道,東西有昌慄高速穿過,南北有上棠公路通宜豐縣棠浦鎮。 [2]  野市鄉各地全部通公路,大部分村組通水泥公路。

野市鄉社會事業

野市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野市鄉堅持加強師資隊伍、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學條件和教學水平的提升。全鄉共有小學在校人數329人,共14個班級。 [4] 

野市鄉社會保障

2018年,野市鄉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廣泛發動農民參保,做到應保盡保,參保率達99.6%,所有六十歲以上老人領取了國家基礎養老金。 [4] 

野市鄉基礎建設

2018年,野市鄉投資700餘萬元,重點建設污水處理項目、集鎮道路升級拓寬改造、農村飲水工程管網延伸項目和中心衞生院住院大樓建設等民生工程。開展清潔家園活動投入資金50萬餘元,聘請保障保潔人員75人、保障2輛垃圾清運車的正常運轉,購置垃圾桶300個。 [4] 
2019年,野市鄉有8個新農村建設點,1個秀美鄉村示範點,圍繞讓鄉村“美”起來的工作目標,在全體鄉村幹部齊抓共管,羣眾積極參與下,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拆除三房”面積達8800餘平方米,農户改水、改廁完成60%以上,修建排水、污水管網達到1500米,道路硬化超10000平方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