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古草

鎖定
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 (Thunberg) Tanaka)是禾本科野古草屬 [6]  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紅眼疤、馬牙草、白牛公。 [7]  莖單生,葉披針形,先端尖,外形甚似麥類之葉,有毛舌片短,膜質,葉鞘之全部或僅邊緣部有毛;夏、秋之季於杆頂生長大之圓雛花序,蒜色或帶紫色,分為多數小枝,於枝上密生有短柄之小穗,小穗通常無芒,有時有芒,鋭尖卵形;中藏二花,其中花稍小的為雄性,厚膜質,基部有白毛; [8]  花期7-8月;果期8—9月。 [9] 
野古草產於中國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地,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也均有分佈。生於海拔1000米山坡、路旁或灌叢中, [6]  喜光,耐早、耐寒、耐熱、耐瘠薄土壤,對土壤適應性強。 [10]  繁殖方式採用播種繁殖。 [9] 
野古草嫩時為良好飼料。根莖發達,可用作固堤,是良好的固土護坡綠化材料。可成片種植于山坡、山谷、溪邊形成野趣景觀,也可配置於岩石園、花境中。 [10] 
中文名
野古草
拉丁學名
Arundinella hirta (Thunberg) Tanaka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野古草屬
野古草
命名者及年代
Steud.,1854

野古草形態特徵

野古草
野古草(7張)
禾本科野古草屬 [6]  多年生草本,別名紅眼疤、馬牙草、白牛公。 [7]  莖單生,根莖較粗壯,長可達10釐米,密生具多脈的鱗片,鬚根直徑約1毫米。稈直立,疏叢生,高60-110釐米,徑2-4毫米,有時近地面數節傾斜並有不定根,質硬,節黑褐色,具髯毛或無毛。葉鞘無毛或被疣毛;葉舌短,上緣圓凸,具纖毛;葉披針形,先端尖,外形甚似麥類之葉,有毛舌片短,膜質,葉片長12-35釐米,寬5-15毫米,常無毛或僅背面邊緣疏生一列疣毛至全部被短疣毛。 [8]  [11] 
夏、秋之季於杆頂生長大之圓雛花序,蒜色或帶紫色,分為多數小枝,於枝上密生有短柄之小穗,小穗通常無芒,有時有芒,鋭尖卵形,中藏二花,其中花稍小的為雄性,厚膜質,基部有白毛,花序長10-40(-70)釐米,開展或略收縮,主軸與分枝具稜,稜上粗糙或具短硬毛;孿生小穗柄分別長約1.5毫米及3毫米,無毛;第一穎長3-3.5毫米,具3-5脈;第二穎長3-5毫米,具5脈;第一小花雄性,約等長於等二穎,外稃長3-4毫米,頂端鈍,具5脈,花葯紫色,長1.6毫米;第二小花長2.8-3.5毫米,外稃上部略粗糙,3-5脈不明顯,無芒,有時具0.6-1毫米芒狀小尖頭;基盤毛長1-1.3毫米,約為稃體的1/2;柱頭紫紅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8-9]  [1] 

野古草產地生境

野古草分佈範圍

野古草產於中國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地,除了新疆西藏、青海未見野古草外,其它地區均有分佈,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中南半島各地也有分佈。 [6] 

野古草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灌叢、道旁、林緣、田地邊及水溝旁。 [1] 

野古草生長習性

喜光,耐早、耐寒、耐熱、耐瘠薄土壤,對土壤適應性強。 [10] 
野古草分株均由2-3個齡級組成,以1年佔有絕對優勢,為增長型種羣。1年分株大多是從根莖頂端或根莖節間發育而成的,這種方式比分櫱節成櫱有着旺盛的生活力和生產力引。野古草種羣在7月中、下旬抽穗開花,絕大多數進入生殖生長的分株均為l年,但其結實率偏低,未見纖細的3年分株抽穗,且多數3年分株於生長季後期因競爭而死亡。混生羣落中,羊草的1年分株高大且抽穗率低,亦為增長型種羣。
野古草根莖由3-4個齡級組成,均以2年佔有絕對優勢,其根莖累積長度與生物量所佔比例均達50%以上,為穩定型種羣。兩羣落的野古草種羣根莖粗短並伴有高齡級木質化現象,1年新生根莖呈白色且較柔軟,隨着齡級增加根莖的顏色逐漸加深,部分4年根莖已腐朽失去生命力而呈現深褐色。野古草根莖芽集中生長於2年根莖上,而羊草則為長根莖型無性系禾草,且2年、3年根莖均具有根莖芽。
野古草以1年分株的物質生產力最高,反映出年輕齡級的分株具有的旺盛物質生產能力和種羣擴展過程中物質的優先分配原則。根莖貯藏力波動性較小,最大平均值與最小變異係數均出現在生長季末期。根莖作為重要的物質貯藏器官,其生長季末期的貯藏能力決定了植物能否安全越冬以維持下一個生長季的物質需求。 [2] 

野古草繁殖技術

野古草屬於冷季型觀賞草繁殖與牧草、草坪草種子繁殖相同,繁殖方法有播種繁殖和分株繁殖。野古草的分株繁殖可在秋季分株。 [3] 

野古草主要價值

經濟:野古草的稈葉亦可作造紙原料。 [1] 
飼用:野古草的稈葉比較繁茂,優勢簇生,便於割取,可用作牛羊的飼料。 [4]  幼嫩時牲畜喜食。 [1] 
環境:因野古草具有肥厚的根莖,固土力強,便於固堤護坡植物。 [4]  是良好的固土護坡綠化材料。 [10]  可成片種植于山坡、山谷、溪邊形成野趣景觀,也可配置於岩石園、花境中。 [10] 
參考資料
  • 1.    野古草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李程程,李海燕,楊允菲.松嫩平原野古草種羣構件結構動態[J].生態學報.2015年,第8期:1614
  • 3.    魏照信,陳榮賢主編.農作物制種技術[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58
  • 4.    廣西僮族自治區水土保持委員會編.水土保持植物[M].南寧: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1959:5
  • 5.    野古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6.    野古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5]
  • 7.    解文欣等總纂;遼陽市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遼陽市志 1,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01,第381頁
  • 8.    佟恆,張仲葛編譯,400種野生飼料植物和它們的營養價值,農墾出版社,1959.09,第68頁
  • 9.    柳參奎主編,中國東北鹽鹼地植物原色圖鑑 中英文本,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6.01,第282頁
  • 10.    張樹林,丘榮編著;劉少宗合著,園林花卉實用手冊,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07,第124頁
  • 11.    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