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八角

鎖定
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 Maxim.)是木蘭科、八角屬喬木,高可達15米;幼枝帶褐綠色,老枝變灰色;芽卵形或尖卵形,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葉片披針形至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基部漸狹楔形,下延至葉柄成窄翅;中脈在葉面凹下,側脈常不明顯;葉柄在上面下凹成溝狀。花有香氣,芳香,有時為奶油色或白色,很少為粉紅色,腋生,常密集於枝頂端聚生;花梗極短,花被片薄紙質,橢圓狀長圓形,裏面的花被片漸狹,最內的幾片狹舌形,花絲舌狀,花葯長圓形,子房扁卵狀,花柱鑽形,種子灰棕色至稻稈色,花期幾乎全年,6-10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和雲南西北、東北部、中部;緬甸北部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700-4000米的雜木林、灌叢中或開闊處,常生於山谷、溪流、沿江兩岸潮濕處。也有成片純林的。
野八角的根藥用,有殺蟲生機,行氣止血之功效。用於疥瘡、胃寒作吐、膀胱氙氣、胸前脹痛等。野八角的葉、果含芳香油,鮮果出油率0.24%,但不能食用,切勿與八角茴香油相混淆,以免中毒。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3] 
中文名
野八角
拉丁學名
Illicium simonsii Maxim. [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木蘭藤目
五味子科
八角屬
野八角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88
保護級別
無危(IUCN標準)

野八角形態特徵

野八角
野八角(12張)
喬木,高達9米,少數可達15米;幼枝帶褐綠色,稍具稜,老枝變灰色;芽卵形或尖卵形,外芽鱗明顯具稜。葉近對生或互生,有時3-5片聚生,革質,披針形至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通常長5-10釐米,寬1.5-3.5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楔形,下延至葉柄成窄翅;干時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或淺棕色;中脈在葉面凹下,至葉柄成狹溝,側脈常不明顯;葉柄長7-20毫米,在上面下凹成溝狀。花有香氣,淡黃色,芳香,有時為奶油色或白色,很少為粉紅色,腋生,常密集於枝頂端聚生;花梗極短,在盛開時長2-8毫米,直徑1.5-2毫米;花被片18-23片,很少26片,最外面的2-5片,薄紙質,橢圓狀長圓形,長5-11毫米,寬4-7毫米,最大的長9-15毫米,寬2-4毫米,長圓狀披針形至舌狀,膜質,裏面的花被片漸狹,最內的幾片狹舌形,長7-15毫米,寬1-3毫米;雄蕊16-28,2-3輪,長2.5-4.2毫米,花絲舌狀,長1-2.2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4-2.4毫米;心皮8-13枚,長3-4.5毫米,子房扁卵狀,長1.2-2毫米,花柱鑽形,長1.5-2.5毫米。果梗長5-16毫米。蓇葖8-13枚,長11-20毫米,寬6-9毫米,厚2.5-4毫米,先端具鑽形尖頭長3-7毫米。種子灰棕色至稻稈色,長6-7毫米,寬4-5毫米,厚2-2.5毫米。 [2]  [8] 
野八角的上表皮細胞形狀無規則或多邊形,垂周壁平直至淺波浪狀,300(249-350)個細胞/平方毫米,細胞大小為(15.6-43.8)24.8×33.2(25.0-43.8)微米;下表皮細胞形狀無規則,垂周壁平直至波浪狀,349(276-424)個細胞/平方毫米,細胞大小為(12.5-34.4)21.3×36.4(21.9-43.8)微米,1.7(0-3.4)個分泌細胞/平方毫米,44.3(37.0-53.9)個氣孔/平方毫米,氣孔大小為(18.8-37.5)29.5×33.5(28.1-37.5)微米,氣孔指數為11.4(9.0-16.3),氣孔形狀為橢圓形,氣孔類型為不規則平列型,保衞細胞兩極“T”形加厚。脊狀角質條紋不明顯。 [4] 

野八角近種區別

野八角與中緬八角Illicium burmanicum Wils.)近緣。由於它的植株大多數為灌木,心皮減少至8-9枚,花梗和果梗縮短,出現一些進化和次生性狀,故此它較中緬八角進化。 [4] 

野八角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四川西南部(西昌、會理、普格)、貴州西部和雲南西北、東北部、中部;緬甸北部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700-4000)米雜木林、灌叢中或開闊處,常生於山谷、溪流、沿江兩岸潮濕處。也有成片純林的。 [2]  雲南(鎮雄、昭通、巧家、會澤、尋甸、馬龍、東川、貢山、福貢、碧江、蘭坪、瀘水、雲龍、洱源、永平、漾濞、大理、賓川、祿勸、嵩明、富民、昆明、大姚、武定、楚雄、雙柏、新平、玉溪、彌勒、開遠、綠春、元陽、金平和騰衝)。 [1] 

野八角生長習性

野八角的花期幾乎全年,多為2-5月(少數是12-6月),果期6-10月。 [2]  中國雲南花期2-4月和10-11月,果期8-10月和6-8月。 [1] 

野八角主要價值

果、葉、花均有毒。中國四川米易縣羣眾將葉曬乾碾碎,放入肉中,可毒死豹子等野獸。有人將葉當煙葉吃也中毒。四川鹽邊縣用葉毒蝨子。葉、果含芳香油,鮮果出油率0.24%,但不能食用,切勿與八角茴香油相混淆,以免中毒。 [2] 
野八角的根藥用:有殺蟲生機,行氣止血之功效。用於疥瘡、胃寒作吐、膀胱氙氣、胸前脹痛等。 [5] 
野八角有大毒:誤食引起嘔吐、流口水、喉嚨灼辣、口渴、煩躁、腹痛、手足發冷、口吐白沫、瞳孔散大等症狀。 [5] 
中毒時的救治:
  1. 均予以清水洗胃、催吐、利尿、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大劑量維生素c改善心肌代謝及對症處理等綜合治療。 [5] 
  2. 大劑量應用阿托品、解磷定解毒。阿托品用法:重症按0.03-0.05毫克/千克,15分種1次靜脈推注,直至阿托品化後減少藥量,並逐漸延長用藥時間維持,同時用解磷定15-30(毫克/千克)/天至膽鹼酯酶正常,症狀完全消失後停藥觀察1周。 [5] 
  3. 改善呼吸,予苯巴比妥鈉止驚,有意識障礙加用鹽酸納洛酮0.4毫克,每2小時1次靜脈推注,24小時後呼吸漸平穩,神志轉清。重症予鼻導管給氧、甘露醇脱水。監測肝腎功能,並定期複查心肌酶、膽鹼酯酶、心電圖。注意觀察神志、瞳孔、尿量及生命體徵變化。 [5] 
合理應用:主胃痛吐瀉,胸腹氣痛,跌打損傷。 [5] 
配伍禁忌:陰虛內熱者禁用;孕婦禁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