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人餉菊有感

鎖定
《野人餉菊有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英雄張煌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鄉間的老百姓贈送菊花表現對詩人的敬仰之情,後兩句寫詩人借菊抒懷,以秋菊自喻。既讚美菊花的經霜鐵骨、凌霜貞姿,又表現自己抗擊清朝,堅貞不屈的決心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作品名稱
野人餉菊有感
作    者
張煌言
創作年代
明末清初
作品出處
張蒼水集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野人餉菊有感作品原文

野人菊有感
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野人餉菊有感註釋譯文

野人餉菊有感詞句註釋

①野人:居住在鄉間的百姓。
②餉(xiǎng):贈送。
③物華:美好的事物。
④偏:偏偏。
⑤黃花:菊花。
⑥鐵骨:這裏指菊的枝莖。
⑦莫遣:不要讓。
⑧金心:這裏指菊的花朵。

野人餉菊有感白話譯文

我在秋風中酣戰方休,笑看周圍的美景。鄉村的人民偏偏送給我一束黃花。我看那菊花的枝莖雖飽經風霜但仍象鐵骨那樣的堅硬,它護衞着花朵不受風雨襲擊而偏斜。 [1-2] 

野人餉菊有感創作背景

詩人張煌言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居住在鄉村的勞動人民贈送一束菊花給他,以表達對其的敬仰之情,詩人遂以菊為題寫下了這首詩,表現自己的抗清志向。 [3] 

野人餉菊有感文學賞析

野人餉菊有感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詠物詩。古人詠菊之作很多,但此詩為作者一念觸發,靈感倏至而作。
頭二句寫作詩緣起,鄉居野處的百姓出於對隱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贈菊花。首句“戰罷秋風笑物華”,起勢不凡,一個“戰”字,一個“笑”字,使橫戈疆場而又樂觀堅貞的民族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次句“鄉人偏自獻菊花”,是對抗清英雄的崇高禮讚。詩的一、二句創造了賞菊的感情環境。
後兩句則筆勢急轉,“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是全詩最鏗鏘有力、動人心魄的詩句。詩人由對自身的抒寫轉入對菊花的描繪。野菊挺秀的枝莖和燦然如火的黃花激發許多聯想。花莖雖已經霜,仍不失挺撥咄咄之勢;“鐵骨”一詞擬化出不畏風霜的菊花的偉岸不羣的品格。詩人以憐惜的筆調寫出對不畏風雨的菊花的愛護。後二句雖然字面上全為詠歎菊花的字句,但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野菊經霜不老的傲岸實為詩人自身凜凜正氣的象徵。無疑,後兩句仍是在抒寫詩人自己的豪情氣概。
前兩句是敍述,敍述中充滿詩情,後兩句借景抒情。“骨”與“心”都將菊花擬人化,賦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鐵”字修飾,“心”用“金”字限定,既寫出了菊花的凌霜貞姿,又寫出了詩人的英雄品格。全詩寫菊,又是寫人,是寫景,又是抒情,菊與人,景與情,洽合無間,融為一體。 [3] 
此詩嚴格説來,不是純粹的詠物詩,因為詩人的感情、精神時時介入其間,不過借菊花象徵而已。但野菊的自然情態處處與湧蕩於詩人胸中的奔逸之情相合,所以詩人才得以借菊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實質而言.作者描繪菊花的詩句已創造出一種藝術形式,從而將主體感情固着其中,菊花成為詩人情感的一個對等物。 [4] 

野人餉菊有感名家點評

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常文昌:《歷代絕句精華鑑賞辭典》:張煌言的這首詩賦予菊花獨特的戰鬥風貌,讀起來蕩氣迴腸。 [3] 
原浙江大學教授、詩詞名家毛穀風:《歷代七絕精華》:讚美菊花之鐵骨、金心,既自勉,又兼勉人。 [5] 

野人餉菊有感作者簡介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愛國詩人。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奉魯王監國,官至兵部尚書,據守浙江沿海。後與鄭成功合兵進攻南京。他率眾堅持抗清達十九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兵敗,隱遁於舟山,不久被叛徒出賣,被害於杭州弼教坊。其詩多反映軍旅生活,直抒胸懷,不事雕琢。有《張蒼水集》。 [6] 
參考資料
  • 1.    盧如山.絕句選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03:273
  • 2.    孫映達.中國曆代詠花詩詞鑑賞辭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1096
  • 3.    霍松林.歷代絕句精華鑑賞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5:1375
  • 4.    奚少庚 趙麗雲.歷代詩詞千首解析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05:1158
  • 5.    毛穀風.歷代七絕精華:藝苑出版社,2001.05:231
  • 6.    潘慧惠.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第三分冊(修訂本):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