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走中俄萬里茶道

鎖定
長江日報和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重走中俄萬里茶道”啓程儀式在漢口江灘東方茶港舉行。
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武漢市老領導葉金生,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述永等出席活動。啓動儀式結束後,採訪團從現場出發,踏上行程萬餘公里、歷時近2個月的“中俄萬里茶道之旅”。 [1] 
中文名
重走中俄萬里茶道
主    辦
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政府

重走中俄萬里茶道歷史背景

向西,經新疆傳至中亞。
始於西漢,從甘肅、新疆經中亞、西亞,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應該有茶葉傳播。中唐以後,中原飲茶習慣向吐蕃和回紇少數民族聚集的邊疆地區傳播。這一時期,中亞西亞人應對茶葉有了解。
到元代,蒙古人創建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茶葉開始在中亞飲用,並在阿拉伯半島和印度傳播開來。明清之際,絲綢之路形成一條“茶之路”,由商隊翻越帕米爾高原,將中國茶葉輸往中亞多國。
海上茶路
向東,再向西經海洋傳東亞、東南亞、中東、東非、歐美。
唐代於公元714年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著名茶學家陳椽在《中國茶葉外銷史話》中説,唐時印度尼西亞遣使到中國,從明州(寧波)登陸貿易,中國主要的輸出品為絲織品、茶葉、瓷器等。宋代廣州、泉州通南洋諸國,茶葉為主要輸出物品之一。
明清時,歐美諸國經大西洋、繞非洲好望角、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至廣州的“黃金水道”,非常繁忙。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前,它一直是中國茶葉輸往歐洲、北美的主要海上通道。
“海上茶路”一度使英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後因萬里茶道興隆,“中國茶葉最大買家”地位被俄國取代。 [2] 

重走中俄萬里茶道海陸聯運線

一百多年前,中國南方茶葉由漢口輸往俄國的茶葉之路,除今天重走的萬里茶道外,其實還有幾條商路尚沒引起人們的關注,其中包括一條穿越黑海,直抵俄境內敖得薩港的江海聯運航線。市社科院研究員張篤勤對此作過專門研究與調查,昨日,他向記者披露這些線路的歷史線路,這些線路與萬里茶道或同頭並起,或此消彼長,它們隨着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一個個退出歷史舞台,成為人們追尋的記憶。
漢口——長江——大運河——通州——買賣城
由於鴉片戰爭後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逐漸由廣州移至上海,加上長江輪船運輸的興起及一批沿江城市相繼開放,長江流域各省向國外出口的農副土特產品大多沿長江東下,在此背景下,漢口茶運銷俄國的路線也開始發生變化。
客居鄂南的山西茶商在繼續利用漢江商路的同時,也走長江一路,其帆船東下鎮江後北轉大運河,抵通州起旱,用畜力馱運張家口,及俄邊境買賣城。
漢口——長江——海參崴
漢口俄國茶商雖然起初因輪船運力不足而利用漢江商路,但同時開闢江海聯運路線,利用輪船東出上海,然後直接海運海參崴,再轉輸俄國內地。
漢口——天津——通州——張家口——恰克圖
或先運天津海港,除一部分運往海參崴外,大部分裝帆船溯白河運至通州,然後經張家口前往俄國邊貿集鎮恰克圖。
漢口——天津——恰克圖
從漢口將茶運至天津港後,運茶駝隊直接從天津出發,陸路前往恰克圖。1860一1880年間,天津至恰克圖陸路“中俄貿易達到最興盛之時期”,商隊首尾相望,絡繹道路,駝鈴叮咚,晝夜不息。
漢口——黑海——敖得薩港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俄國開始對通過漢江轉陸路進入俄國中亞地區的紅茶徵收沉重的關税,此外由於長途跋涉,運茶商隊風餐露宿,往往要花費兩年的功夫才能到達俄國中亞地區,運輸成本昂貴,於是進入十九世紀80年代,俄國開闢了漢口與黑海敖得薩港之間的定期航班,高峯時期有由漢口運茶到敖得薩的輪船達8艘,到1902年,運茶達到126,889擔,價值銀1,942,588兩。
漢口——上海——海參崴——西伯利亞大鐵路——俄國全境
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來自漢口的茶葉,經長江黃金水道運至上海;再由上海通過定期海輪運至海參崴;然後,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送到俄國全境。 [2] 
歷史淵源
起源於17世紀的萬里茶道全長13000公里。在中俄萬里茶道的輝煌歷史中,漢口是世界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是俄羅斯茶商心目中的茶道起點,有“東方茶港”之稱。自17世紀以來到20世紀初,中國茶葉壟斷了世界茶葉市場的
“起點為湖北漢口橫跨亞歐大陸的‘中俄茶葉之路’,是繼絲綢之路之後又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商貿通道”。這是百度百科對“萬里茶道”的定義。
萬里茶道起源於17世紀,起點為湖北漢口,橫跨歐亞大陸,全長13000公里,是繼絲綢之路後又一條國際商貿通路,被喻為聯通中俄兩國的“世紀動脈”。雖然開闢時間比絲綢之路晚一千多年,但萬里茶道的經濟意義和巨大的商品負載量是絲綢之路無法比擬的,俄國人稱其為“偉大的中俄茶葉之路”。在中俄萬里茶道的輝煌歷史中,漢口是世界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有“東方茶港”之譽。 [2] 
這既是一條基於古代絲綢之路的新型商路,又是一條依託傳統交通路線,創造現代奇蹟的資本與商品高度融合之路。今天,當我們重新梳理萬里茶道的緣起與興衰,它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及它的文化遺產保護價值愈顯獨特與珍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