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複測量資料

鎖定
重複測量資料是指對同一研究對象(如人、動物、儀器等)的同一測量指標在不同時間點的多次測量結果。
中文名
重複測量資料
外文名
Repeatedmeasurement data
拼    音
Chóng fù cè liáng zī liào
概    述
同一測量指標在不同時間點的測量
隸    屬
數理科學
學    科
統計學

重複測量資料設計原則

重複測量試驗通常需要考慮處理的分組與重複測量的時間點兩個因素。設計時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 不同的受試對象按隨機化原則分配至各組;
  2. 研究中可設置兩個以上的處理分組,其中一個最好是平行對照組
  3. 明確規定重複測量的時間點,每個受試對象按規定的時間點接受測試。 [1] 

重複測量資料數據特徵

前後測量設計:不能同期觀察試驗結果;前後兩次觀察結果通常與差值不獨立,大多數情況第一次觀察結果與差值存在負相關的關係;除了分析平均差值外,還可進行相關回歸分析。
配對設計:同一對子的兩個實驗單位可以隨機分配處理,兩個實驗單位同期觀察試驗結果,可以比較處理組間差別;要求同一對子的兩個實驗單位的觀察結果分別與差值相互獨立,差值服從正態分佈;用平均差值推論處理的作用。
隨機區組設計:處理只能在區組內隨機分配,每個實驗單位接受的處理是不相同的;要求每個區組內實驗單位彼此獨立。
重複測量設計:“處理”是在區組(受試者)間隨機分配,區組內的各時間點是固定的,不能隨機分配;區組內實驗單位彼此不獨立。 [2] 

重複測量資料方差分析條件

  1. 正態性:處理因素的各處理水平的樣本個體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隨機樣本,其總體均數服從正態分佈;
  2. 方差齊性:相互比較的各處理水平的總體方差相等,即具有方差齊同;
  3. 各時間點組成的協方差陣具有球形性特徵。 [3] 

重複測量資料教學應用

在重複測量資料的統計學教學中,可以從創設問題情境開始,讓學生歷經感受、猜想、例證、感悟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憑藉自己對重複測量資料的初步理解和表層感受,對重複測量資料進行了大膽的猜想。從而使得學生明顯個性色彩的想法和思維得以暴露。想法的正確與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對新知識的最真實的感受與理解,這些想法為學生進一步抽象出重複測量資料的本質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再借助這些片面、幼稚甚至錯誤的想法展開思考與論證,最終掌握重複測量資料的本質是對同一研究對象的同一測量指標在不同時間點的多次測量結果 [2] 
參考資料
  • 1.    趙晉芳, 劉桂芬. 重複測量資料分析常見統計錯誤與軟件實現[J]. 現代預防醫學, 2002, 29(3):314-315.
  • 2.    秦正積, 沈毅, 王燕南,等. 三種重複測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比較研究[J]. 中國衞生統計, 2014, 31(3):542-545.
  • 3.    邱宏, 金如鋒, 趙玲,等. 用SPSS11.0實現對重複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J]. 數理醫藥學雜誌, 2006, 19(2):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