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華鎮

鎖定
重華鎮,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地處江油市境中部偏西。東連厚壩鎮,南鄰小溪壩鎮,西接銅星鄉,北靠平武縣,鎮人民政府距江油市區40千米, [6]  行政區域面積56.55平方千米, [7]  截至2019年末,重華鎮户籍人口為17145人。 [7] 
民國時期,重華鎮境域屬梓潼縣。 [6]  2019年12月25日,撤銷銅星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重華鎮管轄。 [5]  截至2020年6月,重華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8]  鎮人民政府駐靈溪街377號。 [6] 
2019年,重華鎮有工業企業8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7] 
中文名
重華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
地理位置
江油市境中部偏西
面    積
56.55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靈溪街377號
電話區號
0816
郵政編碼
621714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車牌代碼
川B
人    口
1714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重華鎮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重華鎮境域屬梓潼縣。
1953年,劃歸江油縣,設重華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鄉。
1989年,鄉改鎮。 [6] 
2019年12月25日,撤銷銅星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重華鎮管轄。 [5] 

重華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重華鎮轄場鎮1個居民委員會,華紅、雙河、集體、大興、平橋、福勝、廣利、雙石、星順9個村民委員會。 [6] 
截至2020年6月,重華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公安社區、平橋村、興旺村、靈溪村、老君山村、銅星村、百寶村; [8]  鎮人民政府駐靈溪街377號。 [6] 

重華鎮地理環境

重華鎮位置境域

重華鎮地處江油市境中部偏西。東連厚壩鎮,南鄰小溪壩鎮,西接銅星鄉,北靠平武縣,鎮人民政府距江油市區40千米, [6]  行政區域面積56.55平方千米。 [7] 

重華鎮地形地貌

重華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於丘陵地形。 [6] 

重華鎮氣候

重華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多年平均氣温16.9℃,1月平均氣温0℃,極端最低氣温-2.1℃(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温25℃,極端最高氣温34.3℃(1976年8月10日)。平均氣温年較差24.2℃,最大日較差7.5℃。生長期年平均314天。無霜期年平均228天,最長達248天,最短為18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00小時,年總輻射120.3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40.2天(一般為2月1日至次年1月6日)。年平均降水量98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58.7天,最多達68天(2009年),最少為37天(200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502毫米(196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64毫米(1969年)。 [6] 

重華鎮水文

重華鎮境內屬潼江河水系。一條支流從福勝村入境,大興村出境;另一條支流從廣利村入境,經雙石、星順、華紅、雙河村出境。境內河道長20.1千米。 [6] 

重華鎮自然災害

重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澇災、風災、低温、霜凍、雷擊、地震等。雹災偶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0年9月19日14時至15時,9個行政村、55個社、1657户、5999人受災,損毀堰塘2口,房屋148間,受災面積達7371.4畝,直接經濟損失252萬元。風災時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死亡6人,39人不同程度受傷;受損水庫7座、塘堰539口、道路4.8千米、橋樑36處;房屋損毀1066382.8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約2.5億元。洪澇災害較嚴重的發生在1983年9月7日、2008年7月20日、2008年9月24日、2009年7月16日,4次洪災重華場鎮進水被淹,農田水利設施和農作物被沖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6000餘萬元。 [6] 

重華鎮自然資源

重華鎮礦產資源

重華鎮西北廣利村至福勝村約3公里長、1公里寬一線,藏有分佈不均勻、含鐵量較低的赤鐵礦和碳酸鈣含量較高的石灰石。老君山一帶有多個含硝礦洞。雙河村與小溪壩鎮,集體與大興村交界處,藏有分散石油天然氣。

重華鎮土地資源

2011年,重華鎮有耕地面積16566畝,林地面積42377畝。 [6] 
2012年,重華鎮有耕地16566畝,其中水田12890畝,旱地3676畝,人均耕地1.01畝。 [2] 
2013年,重華鎮有耕地1104.4公頃,其中水田860公頃,旱地245公頃。 [3] 
2014年,重華鎮有耕地16566畝,其中水田12890畝,旱地3676畝。 [4] 

重華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重華鎮轄區總人口174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600人,城鎮化率32.1%,另有流動人口2000人。總人口中,男性8651人,佔49.6%;女性8790人,佔50.4%;14歲以下3228人,佔18.5%;15—64歲12718人,佔72.9%;65歲以上1495人,佔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7426人,佔99.9%;有羌、彝、回等5個少數民族,共15人,佔0.1%。 [6] 
2012年,重華鎮總人口為17452人,其中農業人口16333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2] 
2013年,重華鎮有村(居)民5617户,總人口17528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3] 
2014年,重華鎮有村(居)民5617户,總人口17528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4] 
2017年,重華鎮總人口為15002人。 [1] 
截至2019年末,重華鎮户籍人口為17145人。 [7] 

重華鎮經濟

重華鎮綜述

2011年,重華鎮財政總收入30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3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96萬元,增值税10萬元,個人所得税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05元。 [6] 
2012年,重華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60萬元;財税收入完成14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11年增加1047元,達到8588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680人;引進項目5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新增種養殖大户18户、營銷大户1户、加工大户1户。
2013年,重華鎮新增種養殖業大户18户,固定資產投資5255萬元,招商引資3094萬元,財政收入14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加1261元。
2014年,重華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5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21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267萬元,新增種養殖業大户18户,引進農業產業化項目2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05元。
2019年,重華鎮有工業企業8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7] 

重華鎮農業

2011年,重華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6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生產糧食9394噸,其中水稻5916噸,小麥1574噸,玉米124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折耳根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404畝,產量990噸,其中油菜892噸,花生98噸;蔬菜種植面積4285畝,產量8361噸。 [6] 
2011年,重華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兔、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2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家禽飼養量45萬羽,上市家禽36萬羽,生產肉類2129噸,其中豬肉1158噸,牛肉104噸,羊肉45噸,兔子64噸,家禽760噸;禽蛋710噸;畜牧業總產值3420萬元。漁業以養殖草魚、鰱魚為主,水產品總產量250噸,漁業總產值250萬元。 [6] 
2012年,重華鎮建設優質水稻基地8000畝,建成青黛種植基地20畝,以大興村、平橋村、廣利、雙石村為重要示範點,發展水稻、小麥和油菜制種基地。培育核桃、板栗等乾果林,建成核桃乾果基地近3000畝。 [2] 
2013年,重華鎮建設優質水稻生產基地達533公頃,建成233公頃的乾果基地。 [3] 
2014年,重華鎮建成以青黛種植為主的中藥材基地200餘畝,地參300餘畝;種植佛手和植青花椒7萬餘株、600餘畝。 [4] 

重華鎮商貿

2011年末,重華鎮有商業網點996個,職工145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2億元。 [6] 

重華鎮金融業

2011年,重華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269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税收153萬元。農村合作信用社重華分社,各類存款餘額12424萬元,比上年增長17.79%;郵政儲蓄銀行重華分行,各類存款餘額7149萬元,比上年增長21%。 [6] 

重華鎮電信業

重華鎮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0萬元。 [6] 

重華鎮社會事業

重華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重華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8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1所,在校生675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03人,專任教師3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63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63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36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8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6.7%、26.7%、26.7%、27.2%。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76.4%,比上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 [6] 

重華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重華鎮農業技術人才3人,其中高級農藝師1人,中級農技人才1人,初級農技人才1人。 [6] 

重華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重華鎮有文化團體5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個,演職人員40人;羣眾文化中心1個;文化室10個。 [6] 

重華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重華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2個,其中衞生院1個;病牀3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1張,固定資產總值66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萬人次,住院手術123台次,出院病人505人次。 [6] 

重華鎮社會保障

2011年,重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5户,人數157人,支出33.44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177.5元,比上年增長15%;城市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7人次,共支出4710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23户,人數785人,支出68.3萬元,比上年增長28%,月人均72.5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2人,支出19.4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醫療救助4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85人次,共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200人次,支出4萬元,比上年增長5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6人,比上年增長49.4%。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8萬元,比上年增長1.5%。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424人,比上年增加38人,其中參保離退休人員295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03人,比上年末增加27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37人,比上年末增加3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485人,比上年末增加51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82人,比上年增加1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03人,比上年末增加39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3892人,比上年末增加598人。參加失業保險2092人,比上年末增加309人。參加生育保險127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全年共有3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1人次。 [6] 

重華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重華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5千米,投遞點37個,鄉村通郵率96%;徵訂報紙6500份、期刊400冊,業務收入150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17門,固定電話用户408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72.6%;移動電話用户15660户;光纜線路總長達4.7千米,寬帶接入用户241户。 [6] 

重華鎮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重華鎮有天然氣(煤氣)管線20千米,供氣站1個,天然氣用户2000户,燃氣普及率36%。 [6] 
  • 給排水
2011年末,重華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14.6萬立方米;排水管道21千米。 [6] 
  • 供電
2011年末,重華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高壓輸電線路1條,用電負荷3270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合格率99%。 [6]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重華鎮有鎮區綠化面積1.2公頃。 [6] 

重華鎮交通運輸

2011年,重華鎮有綿廣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8千米;縣道武馬路過境。東距寶成鐵路8千米,南距綿陽南郊機場95千米。年客運總量24萬人次,貨運總量16萬噸。公共交通2011年末,鎮區公交汽車線路5條,公交車輛33輛,日發客運車輛102班次,日均客運量650餘人次。 [6] 

重華鎮歷史文化

重華鎮地名由來

唐代境內建一河堰,以紀念治河興農舜帝重華而名,鎮隨堰名。 [6] 

重華鎮民俗文化

綜述
重華鎮有煙火架、傳統川劇、雕刻藝術、木板年畫、老君會、海燈武術等。
煙火架
重華“煙火架”,亦稱“煙火架兒”,又名“煙花架兒”。是集爆竹、禮花、戲劇人物造型等於一體的民間傳統工藝品。主要用於壽誕、婚慶、道場、節日、廟會和重大慶典活動,以聲、色、動感烘托氛圍。因夜間燃放時懸掛於木架上,故名。“煙火架”產生於清康、雍、乾盛世,已300年曆史。江油有許多製作煙火架的藝人,二郎廟鎮青林口的袁學茂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個。袁學茂帶了許多徒弟,二郎廟青林口古鎮經營“李氏豆腐莊”和“李氏豆腐”的李守成、李守忠的父親李永金在1969年4月慶祝中國共產黨“九大”召開時,製作了一個九層的煙火架燃放。江油市銅星鄉寶藏村10社51歲的馮沛建還熟練地掌握製作煙火架工藝流程。馮沛建祖籍湖廣孝感,他7歲時開始跟堂祖爺馮成方學習做火炮、煙火架。據馮沛建介紹,製作煙火架有圖譜,2007年重華煙火架製作工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以現以家傳的方式進行傳承。
傳統川劇
重華人演唱觀看戲劇,在火神廟、萬壽宮、禹王宮或壽福宮樂樓(戲台子)進行,有二三十名川劇愛好者平時自娛自樂,不化妝着裝上台,稱為“清唱”、“擺圍鼓”或“唱板凳戲”,在茶館或大户人家舉行。逢老君會、古東嶽會等演出頻繁,使得重華場有“戲窩子”之稱。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華地方豪紳苟戎首建重華專業戲班“聚勝班”,自任班主。民國十一年(1922),江油縣中壩川劇團“絢春班”到重華場演出,被重華地方袍哥頭子黃清源收為己有,併兼並“聚勝班”,獨成一家,常年在重華及鄰近五六縣巡迴演出傳統劇目。自民國十六年(1927)起,重華“絢春班”改名“重絢劇部”,並連續九年躋身成都六大劇班(社“之列,川劇文化常年不衰。重華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傳統民俗文化節及其他盛大節日,均有川劇表演。劇目一般根據節日類型及活動背景等因素,確定《封神榜》、《白蛇傳》、《八陣圖》、《空城計》等等表演劇目,川劇文化傳承良好。
雕刻藝術
民間石刻木雕技藝:主要反映在建築門窗、樑柱、傢俱、石碑、牌匾、神龕等等,涉及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華是中國火藥之鄉,因明清時期主產火藥用硝,商賈雲集,經貿發達,在當時有着“旱碼頭”之稱,人們對生活環境的美感很是講究,使之形成了以明清風格為主的大量石刻木雕技藝及成品。在當地的民俗文化館保留有大量民間藏品,仍有梅文傑等民間石刻木雕藝人傳承該項技藝。
木板年畫
明洪武年以前,重華木版年畫頗具盛名,盛行一時。明洪武二年(1369),重華場版畫世家楊伯達兄弟三人“奉命”移居山東濰坊崇道鄉(今寒亭區)從操祖業,亦補農耕之不足,發展為近代海內外的中國四大木板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板年畫。重華木板年畫有少量存世。
木板年畫 木板年畫
老君會
相傳太上老君用八卦爐煉丹,後被金、銀、銅、鐵、錫匠奉為祖師。每逢農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的生日,重華一帶十里八鄉的道教信士及金、銀、銅、鐵、錫等“金火匠人”,少則三五十,多則百十名,都要上老君寺上香祭祀,祈求身體康健、生意興隆及技藝長進。老君會已發展為重華傳統民俗文化節,且已連續舉辦三屆,文化節期間的文化巡遊、煙火架燃放展示、武術表演、川劇大戲等內容精彩,四周鄉鎮,觀者如潮。
海燈武術
“本願精舍”,藴育了佛教一代宗師——海燈法師,其梅花樁、二指禪絕技讓重華人民為之驚歎。作為海燈法師的故鄉的人們,對中華傳統武術、對海燈法師自然有着獨特的感觸和情懷。上世紀60至90年代,重華人爭相拜海燈法師為師,習武強身者絡繹不絕,習武的男女老少幾近人人蔘與,就連在校讀書的學生,也會利用寒暑假參加“海燈法師武術培訓班”。重華也不乏習武強身之人,海燈武術精神以及重華人習武的傳統,已然為了一種民俗文化,在重華周邊鄉鎮以及江油市境內,悄然傳開。

重華鎮風景名勝

重華鎮綜述

重華鎮境內有重華民居、黃公祠、公安橋、重華寺、南華宮、萬壽宮、禹王宮、黃公祠石碑等景點。

重華鎮重華民居

民居建築的分佈特點:一條發源於老君山的靈溪河經蔓延數十里後,自北向南,呈“月牙”狀穿過重華場鎮,民房在河兩岸倚勢而建,以“月牙”內側居多,俯瞰古街道與民房的整體建築佈局,大致勾勒出猶如道家“太極”之狀。
民居建築的保存情況:因“5·12”汶川大地震致使民居大面積受損,以及保護措施及資金等問題,導致原有民居建築有所損失,但整體佈局及風貌控制尚好。
民居建築的主要特點:多為明清建築風格,又富有川北民居特色。民居主要為土木結構,門柱以石墩為基,門窗注重雕花、鏤空等藝術修飾手法,樑柱多選整木,用料頗為考究。
民居建築的文化內涵:當地長期受佛教、道教文化影響深遠,加之重華場明清時期曾為“旱碼頭、戲窩子”致使商賈雲集,全國多地文化交匯,使得公安社區民居總體呈現出明清風格,又各有地方特色。特別是民居的總體佈局,呈現出道教“太極”之狀,反映出道教文化對其深遠影響,體現了重華人民追求自然、繁榮、和諧的美好向往。

重華鎮黃公祠

黃公祠,位於重華鎮半邊街(今靈溪街)北端,靈溪河西岸,坐西向東呈“回”字形。原佔地約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總投入大洋5萬多個,20多萬個工日,擁有高大優質樹木6萬多根。建築有大小房屋20多間,牆體砌大青磚,青瓦座脊,地面用煮熟糯米石灰加細砂調製為三合泥鋪成,堅實平滑;房門窗柱呈拱形彩色泥塑,古樸典雅。民國20年(1931)秋破土動工,至23年(1934)3月竣工。由時任區袍哥組織大頭目,梓潼縣公安局局長黃清源以其父黃德齋名義所建而名。次年4~5月紅四方面軍總部設於此間。1949年12月改作區軍管會駐所,1950年7月由人民政府作為區公所辦公場所及生活場所。1975年5月區革委會遷出,公社革委會遷入。1984年拆除南部小院房屋,新建現代辦公生活用房。2008年“5·12”大地震受損後經修繕改為鎮羣眾文化活動中心和民俗文化藏館,其保存現狀和利用情況良好。

重華鎮公安橋

公安橋(當地普稱“橋樓子“),素有川北“廊橋”之稱的重華古橋。位於半邊街(今靈溪街)中段東側靈溪河上,東與火炮街相連。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九月破土動工,次年五月竣工投入使用。橋長29.35米,寬6.6米,兩墩為向北石龍,各高3.7米,樓高4.5米,雙層結構,青瓦做脊,中部有一方形翹角樓,通高8.2米,梁枋石柱雕刻彩繪有花鳥魚蟲、山水、勉農耕、勸湯麻、戒賭博等風情畫。橋上正中南側建有木製板房龍王廟,坐南朝北,1964年被拆除。現今,整座古橋保存良好,仍舊是人們來往兩岸、休憩閒談的雅處。

重華鎮重華寺

重華寺,位於重華鎮半邊街(今靈溪街)後西側,坐西北向東南,約建於明成化(1465~1487)年間,佔地面積約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有三級兩重大殿及兩側配殿,因主奉舜帝重華而名。

重華鎮南華宮

南華宮(廣東館),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位於老街東段北側,坐北向南,呈“回”字形,分為樂樓、正殿、廂房三部分建築,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正殿主供莊子,因廣東移民所建而名。1920年利用其廂房辦女子學校,1954年改作重華區食品站,2003年轉讓私人,今存大殿及廂房。

重華鎮萬壽宮

萬壽宮,位於老街十字口以東約40米處北側,坐北向南,呈“回”字形,佔地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內供妙應真人、藥王孫思邈神像。亦因江西移民創建稱江西館。約建於清乾隆中期(1736—1756年),佈局結構與火神廟相同。清、民國時期至1950年代初,重華甲、團、聯保及鄉辦公處均附設此間,1950年設重華鄉農民協會、鄉人民政府。1952年農曆3月,改建為重華區、鄉供銷合作社。大殿改為會議室,東頭為供銷社職工伙食團。1999年,供銷社解體,房屋荒廢,2003年,將大殿拆除,老舊木柱門框牆磚運至青蓮場修建隴西院仿古太白堂。

重華鎮禹王宮

禹王宮,位於老街十字口以東約70米處北側,坐北向南,呈“回”字形,有樂樓、大殿及東、西禪房四部分建築物。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因主供舜帝重華接班人大禹王而名。又因湖北、廣東省移民所建,內設會館,又稱湖廣館,創建於清乾隆中期(1756-1776年)。1954年,改作重華區糧站,2000年,糧站撤銷後荒廢。
禹王宮現貌 禹王宮現貌

重華鎮洪濟宮

洪濟宮,位於老街大水巷子對面,為張姓家廟,規模較小,約60多平方米,為紀念唐代“安史之亂”中睢陽守將張巡而建,取洪恩普濟之意而名。1951年,收為公有,曾作街道居委會辦公處和成人夜校,1961年,因修建“重華禮堂”拆除,後在地震中被毀,今僅存遺址。
洪濟宮遺址 洪濟宮遺址

重華鎮壽福宮

壽福宮,位於老街中段,今迎賓街北口,坐北朝南,被老街從中一分為二,北為正殿,主供壽佛而名,南為樂樓,東西兩側均有廂房,中為石板鋪砌的院壩,佔地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民國及以前有宮屬田地400多畝。1952年3月,設鄉政府;1956年,將大殿改作區市場管理委員會辦公處;1964年,將樂樓兩側廂房改作公社農技站用房,1983年,拆除樂樓建區農技站新式樓房;1992年,鎮工商所從正殿遷出改作公安派出所。2011年,派出所遷出大殿後閒置。
壽福宮現貌 壽福宮現貌

重華鎮陝西館

陝西館位於老街東段北側,東距老街口文風樓約30多米,坐北向南,呈“回”字形,大門位於南側,由樂樓、正殿和廂房三部分組成,正殿供奉關於、周倉和關平神抵,佔地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清乾隆中期(1756年—1776年)由陝西陳姓為主的移民創建而名。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於館內開班私營“振民紗廠”。1956年改建為區糧站庫房,2000年後荒廢。

重華鎮天后宮

天后宮,位於半邊街火神廟南側,坐西向東,佔地約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因供奉武則天皇后及媽祖,稱天后宮或媽祖廟,亦因福建省、浙江省移民縮減,又稱福建館或浙江館。約建於清雍正初期(1720年前後),1950年,代逐步荒廢。現址已於2008年災後重建中新建民居。

重華鎮火神廟

火神廟,位於半邊街(今靈溪街)南段靈溪河西側,今鎮衞生院所在地。坐東向西,呈“回”字形,佔地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因主供遠古時期鑽木取火,被奉為火神的燧人氏(亦稱回祿)而名。約創建於唐龍朔年(661年—664年)前後,興建半邊街時期。入山門(大門),頭頂上是樂樓(俗稱戲台子),垮3級石階,是石板砌成的院壩,南北兩側為兩排一樓一底禪房,直穿院壩上9級石階,上有一排5間正殿,內供主神。1965年,拆除樂樓改作區人民醫院門診部,正殿改為住院部和辦公室,兩側禪房改作醫務人員生活用房及倉庫等。2008年,大地震受到嚴重損壞,2009年被整體拆除重建為鎮衞生院綜合大樓。

重華鎮海燈法師故居

海燈法師故居,位於火炮街中段,距離公安橋約十餘米,房屋最初約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於火炮街開市前後。故居共有房舍三間,早期為土木結構,總面積在90平米左右。由於海燈法師一生簡樸,僅有其生前誦經、習武及生活用具等物品,房屋內其他陳設寥寥。

重華鎮重華堰

唐龍朔二年(662年),陰平縣令劉鳳儀組織民眾,在今老街十字口向東南修築一攔河堰,引廣利河水灌田助農耕,灌面達1000多畝。由於在當時落後的生產力下,完成了這樣一項偉大的地方利民工程,被有識之士認為是繼承了舜帝治河興農大業,為表彰有功者,激勵後來人,便以舜帝之名將河堰取名為“重華堰”,而重華場亦由此堰而名。
重華堰 重華堰

重華鎮黃公祠石碑

黃公祠石碑共有21塊,主用於對黃公祠落成道賀。碑文作者有當時梓潼縣縣長張年為代表的政府官員,有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人士、軍事家、著名抗日將領軍官鄧錫侯為代表的國民革命軍軍官,以及梓潼縣區正、教員等地方顯赫人士,足可見當時黃清源的人脈之廣,地方勢力之大。黃公祠石碑碑文內容豐富,多以讚頌黃氏家族功德為其題詩作賦等。碑文文體不一,書法各有千秋,石刻技藝精湛,具有較強的歷史及書法參考價值。因文革時期“破四舊”運動,部分碑文被鑿毀,導致碑文內容有所缺失。

重華鎮地方特產

重華有胥菜刀,以其鋼火好,厚薄勻,不夾灰卷口,鋒利好用贏得廣泛好評,常被個人、餐館、廠礦單位訂購一空,胥菜刀還曾被二郎廟水泥廠出國人員作為饋贈禮物送到伊拉克,受到外國朋友的稱讚。曾獲得江油名小吃稱號,在綿陽市名小吃比賽中被評為綿陽市名小吃一等獎的重華抓油餅,已有160餘年歷史,抓油餅由於其獨特的選料和製作工藝,在煎烤成餅後,從餅中心抓起,呈絲絲縷縷狀,不斷裂,狀如燈籠,放下後又成餅狀,因需抓起一點一點細細品嚐,才能品出個中香味,故名抓油餅。重華抓油餅曾是賓館、酒樓定作宴席的一道必備菜餚,廣大食客也排起長隊購買,重華抓油餅名傳全國各地,是佐食、饋贈之佳品。重華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出產許多純天然,無污染的野生山菜,如山核桃、萱麻尖、刺籠包、紅綠春芽、薇菜、廣東蕨、牛尾蕨、側耳根等十多個品種。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459頁.
  • 2.    張正銀.江油年鑑[M].四川: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284-285.
  • 3.    張正銀.江油年鑑[M].四川: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296-297.
  • 4.    張正銀.江油年鑑[M].四川: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301-302.
  • 5.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7號)-四川省民政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0-14]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明全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1407-1408.
  • 7.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71.
  • 8.    2020重華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