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結晶作用

鎖定
重結晶作用是指沉積下來的礦物質在温度、壓力的影響下所進行的結晶作用。如非晶質(膠狀) 蛋白石脱水後變為隱晶質的玉髓,玉髓重結晶變為晶質石英。因此,重結晶作用是使沉積礦物由非晶質向隱晶質、晶質體變化,顆粒由小變大的過程。重結晶作用是化學巖或生物化學巖成巖的主要作用方式。 [1] 
中文名
重結晶
外文名
recrystallization
趨    勢
兩種
影響因素
温度、壓力

重結晶作用釋義

重結晶作用是變質作用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對變質岩結構構造的形成產生重大的影響。重結晶作用的強度和速度即受原巖成分和結構的控制,也與各種變質作用因素有關。概略地説,原巖成分愈單一(硅質岩、碳酸鹽巖),顆粒越細(粘土結構、粉砂質結構)愈有利於重結晶的進行;反之,原巖成分愈複雜,顆粒越粗,則越不利於重結晶的進行。温度愈高,化學活動性流體含量越充分,越有利於重結晶的進行。因為熱能的增加可加速礦物在間隙溶液中的溶解,還可增大這些組分在溶液中的擴散速度和距離,這些都有利於重結晶作用的進行,並形成較粗的顆粒。在重結晶過程中首先是組分從礦物顆粒表面轉入間隙H20、CO2為主的流體相溶液中,再通過擴散作用遷移到正在生長着的顆粒表面。在整個過程中流體相起着重要的溶劑作用。應力加大一般也有利於重結晶作用。 [2] 

重結晶作用發生原因與特徵

同種物質在同體積、同質量的情況下,顆粒越小,所佔的面積越大,因而表面能也大,而溶解度恰好與表面能成正比,故顆粒越小,越易於被溶解,而相應的大顆粒則比較穩定;易於成長。故重結晶作用的結果,使岩石的粒度變粗變均勻。
重結晶作用是一種重要的變質方式,它對形成變質岩結構構造有重要意義。重結晶後礦物顆粒的大小與原巖成分及結構有關,一般在相同的變質條件下,成分較單純的岩石(如碳酸鹽巖類、硅質岩等)重結晶作用顯著,岩石顆粒越大,成分越複雜,越不易於重結晶作用的進行。

重結晶作用碳酸鹽沉積物的重結晶

碳酸鹽沉積物的重結晶作用有兩種趨勢:“進變新生變形”、“退變新生變形”作用。
進變重結晶作用:沉積物埋藏以後,由於温度壓力不斷增大,各種結構組分(灰泥,膠結物及顆粒)經歷着不同程度的重結晶作用,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共軸交代邊:如一顆海百合碎片交代了周圍基質,形成交代邊,並仍埋置於基質之中;交代邊含有基質殘餘物,較海百合稍暗,可與亮晶膠結物的共軸生長邊相區別。②顆粒重結晶:可破壞原始結構及構造,晶粒增大;如放射狀球粒(原為泥晶構),具粒狀結構的軟體動物貝殼碎片(原為泥晶結構,同心狀構造)等都是顆粒重結晶的結果。③灰巖中的粒狀鑲嵌方解石斑塊:晶粒內常含基質礦物包體,色較渾暗,邊界彎曲,很少見貼面結合,常破壞顆粒邊界,不具世代結構。④微亮晶灰巖:海成灰泥受淡水沖洗、淋濾作用,文石、高鎂方解石全部轉化並重結晶為微亮晶方解石,形成微亮晶灰巖。⑤生物碎屑重結晶:由於組成生物骨骼的礦物成分及內部結構的不同,對重結晶的敏感性也不同。重結晶從易到難的順序為:珊瑚-綠藻-軟體動物一遠洋有孔蟲.灘型有孔蟲.紡錘蟲.海百合.紅藻。⑥假斑狀結構:泥晶灰巖中“比面”大的微小礦物受應力後容易溶解,向某些晶粒較大的礦物或結晶骨片集中長大,形成假斑狀結構。
退變重結晶作用:①鮞粒、骨粒等的泥晶化邊:由於藍藻類從顆粒表面向中心鑽孔,鑽孔中不斷地被泥晶方解石充填形成泥晶化的邊,這種作用又稱為泥晶化作用。②碎粒泥晶化作用:顆粒受到壓碎(類似壓碎變質中的碎粒化作用),可以將砂屑灰巖轉變成泥晶灰巖。③生物的壓碎泥晶化現象(如海百合碎片)。 [3] 
參考資料
  • 1.    何耀春.石油工業概論: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年
  • 2.    楊坤光,袁晏明主編,地質學基礎,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9.09
  • 3.    戎昆方,戎慶,劉志宇著,研究岩溶的新觀點:以貴州獨山南部、織金洞為例,地質出版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