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醫科大學

鎖定
重慶醫科大學(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重醫大” [62]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單位,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 [1] 
重慶醫科大學創建於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而成,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學校為重點建設大學。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袁家崗和縉雲2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650畝;設有22個學院(系),開設36個本科專業;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7681人,其中博士生1218人,碩士生6655人,本科生18914人,專科生260人(支援少數民族項目),留學生634人;有專任教師3200餘人;有附屬醫院15所。 [2]  [36] 
中文名
重慶醫科大學
外文名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簡    稱
重醫大、CQMU [62] 
創辦時間
1956年
辦學性質
公辦高校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2年)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2012年) [48]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2016年) [47] 
省部部共建高校(2015年)
主管部門
重慶市 [49] 
現任領導
覃正傑(黨委書記) [37] 
黃愛龍(校長) [37] 
本科專業
36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 [2]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1個 [2]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 [2]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7個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4個
院系設置
22個
校    訓
嚴謹、求實、勤奮、進取
校    歌
《重慶醫科大學校歌》
校慶日
10月27日
地    址
袁家崗校區:重慶市渝中區醫學院路1號
縉雲校區:重慶沙坪壩區大學城中路61號 [63] 
院校代碼
10631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以下獎項據2019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 [3] 
省部級以上獎勵60餘項(“十二五”以來)
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世界首創)
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2015年3月)
知名校友
楊正林
鄧明昱
楊崇匯
鄧紹平
嚴律南

重慶醫科大學歷史沿革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6張)
1956年,根據中央部署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上海第一醫學院重慶分校,後獨立成立重慶醫學院。
1958年9月,重慶醫學院醫務委員會成立,其職責是領導全院教學、醫療、科研和行政。
1959年7月,學院召開了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商討了教學的主導地位。
在文革中,重醫教學工作受到了巨大沖擊,但廣大教職員工仍取得一定的成績。
1970年7月至1972年7月,學院受成都軍區委託舉辦軍醫培訓班,培訓解放軍學員307名。
1972年-1976年,學院招收了5屆3年制工農兵學員共2113人。
1975年4月,學院又開辦“社來社去”試點班,學制2年,學員50名。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4] 
1985年,重慶醫學院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曾先後隸屬於衞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
1988年10月,學校召開了首屆教職工代表大會。
1997年5月,學校由四川省教委劃轉至重慶市教委,各附屬醫院也由四川省衞生廳劃轉至重慶市衞生局。
1999年1月,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5] 
2001年5月,學校啓動新校區選址工作,最後決定落户沙坪壩區。
2001年6月,教育部確定由華中科技大學對口支援重慶醫科大學。 [6] 
2002年,重慶職工醫學院、重慶中醫學校併入重慶醫科大學分別組建應用技術學院和中醫藥學院。
2003年起,先後建立3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學校為重點建設大學。 [7-8]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9] 
2012年9月,學校獲批重慶市首批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微無創醫學協同創新中心。 [10] 
2012年12月,入選教育部衞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11] 
2013年5月,入選第一批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7月,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生示範基地建設高校。 [12-13] 
2015年11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國家衞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重慶醫科大學的意見》,標誌學校成功獲批為國家衞生計生委(現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和省級政府首批共建的地方醫科大學,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14] 
2016年,成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首批立項的地方高校之一。 [2] 
2017年6月,重慶醫科大學醫渡雲醫學數據研究院揭牌成立,這是國內高校首個針對醫學大數據分析研究建立的二級學院。 [15]  7月,入選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6] 
2019年9月,學校獲批微無創醫學省部(教育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10] 
2020年3月19日,重慶醫科大學獲批建設省部共建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 [17-18]  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 [19] 
2022年5月,重慶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成立。 [53] 
2023年7月8日,由重慶大學發起,聯合重慶醫科大學等單位組成的重慶市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在渝正式成立。 [55] 
2023年10月29日,重慶醫科大學公立醫院黨建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57] 
2024年1月9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北碚醫院揭牌。 [58]  3月28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南川醫院揭牌。 [68] 

重慶醫科大學辦學條件

重慶醫科大學師資力量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據2019年1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973”首席科學家2人、 “長江學者”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9人,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衞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重慶市“兩江學者”、“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逾百人。教師總數222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40人。此外,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28名教師和1個團隊入選首批“重慶英才計劃”。 [2]  [20]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32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2000餘人,博士生導師323人,碩士生導師1967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外聘)、海外高層次人才、長江、傑青等國家級人才57人次,省部級各類人才990人次。 [2] 
類別
名稱
中國工程院院士(外聘)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謝 鵬、王智彪 [21] 
“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
任 紅、王智彪、唐承薇、楊培增、伍 烽、黃愛龍、龔建平、於廷和 [21] 
教育部“長江學者”
楊培增(特聘教授)、何通川(講座教授)、宋偉宏(講座教授) [21]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唐承薇楊培增黃愛龍、何通川、王智彪、鄭元義 [21] 
國家級教學團隊
兒科學教學團隊(李廷玉)、臨牀檢驗診斷學教學團隊(塗植光) [22] 

重慶醫科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設有22個學院(系),開設36個本科專業,有附屬醫院15所。 [2] 
學院(系)設置
重慶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體育醫學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第一臨牀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第三臨牀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第四臨牀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參考資料: [56] 
2022-2023 學年普通本科招生專業一覽表
序號
專業名稱
學科授予門類
學制
備註
1
法醫學
醫學
5
-
2
基礎醫學
醫學
5
-
3
口腔醫學
醫學
5
-
4
臨牀醫學
醫學
5,8
2022年新增檢驗醫師試驗班;
2023年新增臨牀醫學(錢惠班)
5
臨牀醫學(中外合作辦學)
醫學
5
2020年開始招生
6
麻醉學
醫學
5
-
7
醫學影像學
醫學
5
-
8
預防醫學
醫學
5
-
9
針灸推拿學
醫學
5
-
10
中醫學
醫學
5
-
11
中西醫臨牀醫學
醫學
5
-
12
兒科學
醫學
5
-
13
精神醫學
醫學
5
-
14
護理學
理學
4
-
15
食品衞生與營養學
理學
4
-
16
衞生檢驗與檢疫
理學
4
-
17
藥物製劑
理學
4
-
18
藥學
理學
4
-
19
醫學檢驗技術
理學
4
-
20
中藥學
理學
4
-
21
中藥製藥
理學
4
-
22
康復治療學
理學
4
-
23
生物信息學
理學
4
-
24
醫學影像技術
理學
4
-
25
應用統計學
理學
4
-
26
口腔醫學技術
理學
4
-
27
醫學實驗技術
理學
4
-
28
公共事業管理
管理學
4
-
29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4
-
30
醫學信息工程
工學
4
-
31
臨牀藥學
理學
5
-
32
生物醫學工程
工學
5
-
33
英語
文學
4
-
34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理學
4
2019年開始招生
35
智能醫學工程
工學
4
2019年開始招生
36
眼視光醫學
醫學
5
2022年開始招生 [64] 

重慶醫科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9年1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擁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有12個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6個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學科專業羣。臨牀醫學專業已通過臨牀醫學國際專業認證,口腔醫學、護理學專業已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 [3]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市級(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23項;擁有國家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立項6個。
2013年,學校在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申報中,有19 個項目獲准立項,其中重大項目2 項,重點項目8項,一般項目9項,共獲得資助經費12萬元。另外,學校獲得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 5項。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擁有1個國家臨牀教學培訓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2]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臨牀醫學、醫學檢驗、藥學、護理學 [23] 
省級特色專業
臨牀醫學、醫學檢驗、 預防醫學、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中醫學 [23] 
省級“三特行 動計劃”特色專業立項
臨牀醫學、醫學檢驗、預防醫學、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23] 
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
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24]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臨牀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25]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公共衞生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中心、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24] 
國家精品課程
臨牀生物化學、傳染病學、兒科學 [23]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診斷學 [26]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臨牀檢驗儀器學、兒科學、診斷學 [26] 
省級精品課程
藥理學
臨牀生物化學
傳染病學
兒科學
超聲治療學
臨牀麻醉學
檢體診斷學
醫學影像學
組織學與胚胎學
醫藥衞生
醫學統計學
實驗診斷學
有機化學
醫學機械
[23] 
-
  • 學生獲獎
學生風采 學生風采
在 2012 年在教育部、衞生部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牀技能競賽總決賽”中,該校參賽隊員最終取得總決賽第 2 名的優異成績,與中山大學、中 南大學一起獲得“第三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牀技能競賽”總決賽最高獎項—特 等獎。2013 年,該校又獲得總決賽三等獎。
2013 年,學校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決賽中,《重慶市男男性行為生存狀況研究----基於對 803 名年輕男男性行為者的調查分析》獲得三等 獎。
在 2013 年全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錦標賽中,該校獲得紗巾操第二名、藝術 集體操第二名、集體全能第三名。在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比賽中,該校獲得個人項目 女子易筋經第四名,集體項目易筋經三等獎。 [23] 
該校學生與全國學生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
年份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該校
69.75%
71.84%
71.65%
76.02%
73.60%
全國
52.06%
57.87%
57.60%
62.84%
60.44% [23] 

重慶醫科大學學科建設

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據2019年1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76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有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4個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2018年3月,科睿唯安發佈)。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臨牀醫學獲評B+,排名全國前10%~20%;基礎醫學、護理學、藥學獲評B-,排名全國前30%~40%;口腔醫學獲評C+,排名全國前40%~50%;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獲評C,排名全國前50%~60%。 [3]  [27]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臨牀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4個重慶市一流學科,16個重慶市“十四五”市級重點學科;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站博士後500餘人;獲批國家臨牀重點專科34個。 [2]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國家級重點學科
內科學(傳染病)、兒科學、神經病學、臨牀檢驗診斷學
重慶市“十四五”重點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技術、公共管理、應用心理、應用統計、電子信息
重慶市一流學科
臨牀醫學、基礎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
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公共管理、統計學
重慶市“十二五”重點學科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公共管理、特種醫學 [43] 
重慶醫科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學術學位)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03法學
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7理學
0710生物學
071001植物學
071002動物學
071003生理學
071004水生生物學
071005微生物學
071006神經生物學
071007遺傳學
071008發育生物學
071009細胞生物學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生物物理學
0710Z1 生物信息學
08工學
※0831生物醫學工程
-
10醫學
※1001基礎醫學
※10010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100102免疫學
※100103病原生物學
※100104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00105法醫學
※100106放射醫學
※1002臨牀醫學
※100201內科學
※100202兒科學
※100203老年醫學
※100204神經病學
※100205精神病與精神衞生學
※100206皮膚病與性病學
※1002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00208臨牀檢驗診斷學
※100210外科學
※100211婦產科學
※100212眼科學
※100213耳鼻咽喉科學
※100214腫瘤學
※100215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100216運動醫學
※100217麻醉學
※100218急診醫學
※1002Z2全科醫學
※1002Z3重症醫學
※1002Z4臨牀藥學
※1002Z5醫學信息學
1002Z6 健康管理學
※1003口腔醫學
※100301口腔基礎醫學
※100302口腔臨牀醫學
※1004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100401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
※100402勞動衞生與環境衞生學
※100403營養與食品衞生學
※100404兒少衞生與婦幼保健學
※100405衞生毒理學
※100406軍事預防醫學
※1004Z1衞生檢驗學
※1004Z2衞生事業管理
1005中醫學
100501中醫基礎理論
100502中醫臨牀基礎
100503中醫醫史文獻
100504方劑學
100505中醫診斷學
100506中醫內科學
100507中醫外科學
100508中醫骨傷科學
100509中醫婦科學
100510中醫兒科學
100511中醫五官科學
100512針灸推拿學
100513民族醫學
1006中西醫結合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牀
※1007藥學
※100701藥物化學
※100702藥劑學
※100703生藥學
※100704藥物分析學
※100705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100706藥理學
1010 醫學技術
-
※1011護理學
-
12管理學
1204公共管理
120401行政管理
120402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
120404社會保障
120405土地資源管理
注:學校共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專業名稱前打“※”者,除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外同時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重慶醫科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學位)
學科門類
專業學位類別
專業學位領域
02經濟學
0252應用統計
025200應用統計
04教育學
0454應用心理
045400應用心理
05文學
0551翻譯
055101英語筆譯
08工學
0854電子信息
085400電子信息
10 醫學
※1051臨牀醫學
※105101內科學
※105102兒科學
※105103老年醫學
※105104神經病學
※105105精神病與精神衞生學
※105106皮膚病與性病學
※1051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05108臨牀檢驗診斷學
※105109外科學
※105110婦產科學
※105111眼科學
※105112耳鼻咽喉科學
※105113腫瘤學
※105114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105115運動醫學
※105116麻醉學
※105117急診醫學
※105126中西醫結合臨牀
105127全科醫學
105128臨牀病理學
※1052口腔醫學
※105200口腔醫學
1053公共衞生
105300公共衞生
1054護理
105400護理
1055藥學
105500藥學
※1057中醫
※105701中醫內科學
※105702中醫外科學
※105703中醫骨傷科學
※105704中醫婦科學
※105705中醫兒科學
※105706中醫五官科學
※105707針灸推拿學
※105708民族醫學
※105709中西醫結合臨牀
105710全科醫學
注:學校共有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專業名稱前打“※”者,除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外同時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重慶醫科大學合作交流

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
截至2022年12月,近年來,學校與歐洲、亞洲、北美洲、大洋洲的23個國家和地區的52所教育或醫療衞生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包括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國際名校,廣泛開展師生交流和國際科研合作。 同時,與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雙一流”建設高校開展長學制醫學生的聯合培養。 [3]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與美、英、法、加、澳等多個國家10餘所高水平大學開展研究生、七年制和本專科生聯合培養和交流,以及科學研究項目合作。學校與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中國國內重點大學聯合培養七年制學生;與法國波爾多大學醫學院、斯特拉斯堡大學醫學院、圖盧茲第三大學醫學院和西布赫塔尼大學普瑞斯特醫學院在臨牀醫學教育和醫療技術方面有密切的學術交流,聯合培養七年制臨牀醫學人才;與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亨伯學院等院校開展護理教育交流與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本科和專科等不同層次的護理專業人才;與英國UCL皇家自由醫學院與有密切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特別是在脂質研究領域有深度合作,雙方定期互派人員交流。 [2] 
學校1983年開始接受英國聖瑪麗醫院醫學院、倫敦大學醫學院、劍橋大學醫學院和奧地利等國留學生來校學習醫學選修課。從1984年開始該校開始接受英國等世界各地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醫學生來校實習、完成選修課等。2001年起,該校開始招收自費來華攻讀學位的留學生本科生,200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留學生。2006年共招收攻讀研究生學位的留學生15名,其學習專業覆蓋了內科學、兒科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口腔臨牀醫學等多個領域;招收攻讀臨牀醫學專業學士學位五年制留學生156名。學生來源國包括了印度、尼泊爾、日本、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亞、津巴布韋、肯尼亞、坦桑尼亞、巴勒斯坦、敍利亞、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十幾個國家。 [30]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據2024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共有直屬附屬醫院13所。附屬第一醫院、附屬兒童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連續6年入選“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百強(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2016年分別排名第52位、第58位、第93位。各直屬附屬醫院共擁有國家臨牀重點專科28個,編制牀位11000餘張,年門診量1035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萬人次。此外,學校還有1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和34所教學醫院,分佈在重慶、四川及深圳等地。 [35-36] 
直屬附屬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足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北碚醫院
-
-
非直屬附屬醫院
內江附屬醫院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涪陵附屬醫院 (涪陵中心醫院)
北碚附屬醫院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附屬涼山臨牀學院 (四川省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
附屬成都第三臨牀學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附屬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附屬深圳兒童醫院 (深圳市兒童醫院)
附屬成都第一臨牀學院 (成都軍區總醫院)
附屬成都第二臨牀學院 (成都市三人民醫院)
附屬四川省康復醫院 (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
全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醫院名稱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附屬兒童醫院
42
40
49
52
57
57
附屬第一醫院
-
54
68
70
67
73
附屬第二醫院
-
-
94
84
88
81

重慶醫科大學學術研究

重慶醫科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省部級研究平台70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國家級平台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及國家衞生健康委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部委級平台6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臨牀醫學研究中心、智庫、科普基地等省級平台57個;直屬附屬醫院獲批國家臨牀研究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各1個。 [2]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
級別
科研機構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兒童發育重大疾病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母胎醫學創新引智基地
感染與免疫臨牀研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大腦疾病與衰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生殖與發育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國家衞健委重點實驗室
國家衞生健康委功能性腦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級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
新靶標與化學干預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 [66]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感染病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臨牀檢驗診斷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眼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原料藥質量控制與安全評價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口腔疾病與生物醫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超聲分子影像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分子腫瘤及表觀遺傳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兒童感染免疫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中醫藥防治代謝性疾病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腦血管病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母胎醫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藥物代謝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腫瘤免疫基礎與轉化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兒童營養與健康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法醫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大神經精神疾病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神經生物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人類胚胎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幹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醫學檢驗微流控及SPRi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刑事偵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生殖發育與幹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
臨牀大數據與藥物評價應用技術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兒科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老年醫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腫瘤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感染病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神經病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口腔醫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病理診斷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生殖醫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急危重症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耳鼻咽喉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老年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精神心理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眼部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腎病與泌尿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兒童發育重大疾病診治與預防關鍵技術研發重慶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67] 

重慶醫科大學科研成果

學校獨立研製的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海扶刀)屬世界首創,是中國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醫療設備。實現產業化以來,海扶系列設備已在全國1000餘家醫院投入使用,出口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2011年底,學校申請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項——“球形聚焦集聲系統”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6000萬元資助。 [2]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累計新增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各級部門及橫向項目4500餘項,資助經費11億餘元;牽頭承擔了傳染病防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重大或重點項目,資助經費達2.54億元。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10000餘篇,年均增長率15%;獲得國家科技獎勵、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5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2項。 [2] 
重慶醫科大學於2000年至2020年間累計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000年以來)
獎項
項目
第一完成人
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0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王智彪
參考文獻: [50-52]  [54] 

重慶醫科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中華肝臟病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是中華醫學會主辦、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牀學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辦的全國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93年6月,初刊名《肝臟病雜誌》,1996年正式更名為《中華肝臟病雜誌》,主要內容包括肝臟的生理、各種肝臟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學、發病機理、臨牀診斷治療及預防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重要進展。
臨牀超聲醫學雜誌》1988年8月創刊。1998年11月經國家科委批准為正式刊物,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2004年被中國科學技術部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且先後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網”,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國醫藥衞生優秀成果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擴展庫”收錄。 [32]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由重慶醫科大學主辦,是中文核心、中國科技核心、CSCD遴選和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波蘭《哥白尼索引》(IC)、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中國知網、維普科技、萬方數據等重要數據庫全文收錄。
兒科藥學雜誌》由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兒科藥學專業組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聯合主辦。1995年創刊,2000年8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科技部批准正式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已成為兒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首席醫學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全文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文摘文獻庫(CMCC)》全文收載,《中國藥學文摘》、《中國藥學文獻數據庫》和《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衞生》收錄源期刊。
醫學教育探索》於2002年創刊,2011年正式更名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月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醫學教育專業核心期刊,主要反映中國國內外最新醫學教育動態、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醫學領域內的社會、心理、倫理和法律等內容。雜誌已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等重要數據庫收錄。 [33] 
  • 館藏資源
重慶醫科大學校園
重慶醫科大學校園(7張)
據2024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圖書館有紙本圖書221.7萬冊、電子圖書499.8萬冊,以醫學和生物科學為主,兼顧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數量和品種豐富,資源保障系統完善;建成了以臨牀醫學資源為主的數字圖書館,訂購有Nature、Elseiver、Springer、SCIE、Ebsco、Clinicalkey、Acland Anatomy、Cochrane Library、LWW Health Library、中國知網、萬方、超星、牛津醫學在線等80個國內外數據庫;有館藏書目數據庫和領望隨書光盤雲系統。 [34] 

重慶醫科大學文化傳統

重慶醫科大學校徽

校徽 校徽
釋義:將代表醫學的權杖,蛇以及代表希望的橄欖枝融合,既突出了校徽的基本識別形態,又表達出醫學內涵。
外圈書寫中英文校名:其中上半部分為中文校名,“重慶醫科大學”六字系1996年建校40週年之際喬石同志題寫;下半部分為“重慶醫科大學”的英文校名;“1956”四字,表示學校創辦年份。
以六邊形及分割來強化學校的嚴謹、求實、勤奮、進取四個層面的抽象理念,在延續重慶醫科大學傳統與歷史的同時,表達出傳承與開拓的精神層面。
圖形以理性和感性的方式相結合,藍色和綠色的漸進色系配合,簡潔清晰,易於重慶醫科大學的形象識別和延展。 [59] 

重慶醫科大學校訓

嚴謹求實,勤奮進取 [2] 

重慶醫科大學校歌

你也許不知道
曾經我有多迷惑
向前走不停留
青春之歌唱着自由
每個人 有把握夢想的機會
想要追 卻害怕撕碎夜的黑
你的笑容讓旋律在內心流動
與夢想相擁
記得我曾哭過曾退縮説不要理我
希望的目光被丟棄在角落
是你提醒我 勇敢別失落
夢想要靠自己把握
記得我曾笑過曾灑脱説時間還多
奔跑的節奏被遺忘在身後
是你提醒我 堅強要執着
分享幸福有你有我
歲月悄悄溜走
夜淚流念重醫的眸
突然間抬起頭
下路口牽未來的手
不曾説 可明白我有多不捨
也只能 忍住淚唱起這首歌
你的目光 讓勇氣在胸中激盪
堅定我航向
記得我曾愛過曾想過説別再錯過
子母湖畔種下了記憶的花朵
請你相信我 時光在溜梭
心的重醫夢的王國
記得我曾寫過曾唱過説思念停泊
學子林裏結出了夢想的結果
請你相信我 世界再遼闊
讓你驕傲是我承諾
羣山之間 縉雲之巔 思念
你擁抱你的眷戀
日夜前行着時間的線
腦裏不停浮現你的容顏
記得我曾愛過曾想過説別再錯過
曾經厚德那時庭前就在昨天
請你相信我 世界再遼闊
心的重醫夢的王國
記得我曾寫過曾唱過説思念停泊
花開花落哼唱我們青春的歌
請你相信我 時光再遼闊
讓你驕傲是我承諾 [2] 

重慶醫科大學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市監委駐重慶醫科大學監察專員
參考資料: [61] 

重慶醫科大學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0年12月25日
被國家衞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1年12月
重慶醫科大學DNA眾創空被命名為“重慶市巾幗文明崗”
2022年3月
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入選重慶市2022年全國工人先鋒號推薦對象公示名單 [40] 
2022年4月
榮獲2022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狀 [41-42] 

重慶醫科大學知名校友

名單
備註
楊正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
楊崇匯
四川人,1970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系,十二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雲南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屈謙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常委、重慶市委會主委,市紅十字會會長(兼),重慶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何延政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黨四川省委會主任委員
鄧明昱
重慶人,1984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系。美國華僑。醫學博士、健康科學哲學博士。心身醫學家、性學家、臨牀及諮詢心理學家。美國東西方健康科學院教授(紐約),東西方性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國際心身醫學院(ICPM)院士。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IACMSP)理事長。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理事長、中華心理諮詢師國際協會理事長、《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誌》總編輯、《華人心理健康報》主編、《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常務編委、《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誌》通訊編委、美國心身學會(APS)協調委員(發展中國家學科帶頭人的職位、中國大陸背景專家)。
鄧紹平
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文體醫衞委員會副主任。
張玲
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常委、重慶市委會主委,重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兼)。
任麗娟
現任重慶市移民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雷寒
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院(MGH)留學,並獲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中國傑出的醫學工作者,重慶市先進共產黨員。
王學峯
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癲癇與腦電圖學組副組長,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會神經遺傳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心生醫學分會重慶學組委員,中國睡眠障礙協會全國委員,吳階平-楊森科學委員會委員,臨牀神經電生理學雜誌及亞洲癲癇雜誌副主編,是中華醫學雜誌、中華神經科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及國外醫學(神經病學分冊)等13本雜誌的編委。
嚴律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外科主任,肝臟移植中心主任,肝膽胰研究室主任
羅小平
武漢同濟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周希賢
重慶工商大學原黨委書記。
周京國
成都醫學院副院長。
鄧存良
四川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傳染病學教研室主任,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感染消化科主任。兼任四川省中西醫結合會肝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學會感染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研究方向
劉仲源
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中醫院生長髮育專科專家。從事生長髮育臨牀工作20餘年,在治療兒童矮小症、性早熟、人體醫學增高等生長髮育臨牀方面奠定了我國臨牀評測、指導、干預、治療學科標準。
陳昭頡
文職將軍,成都軍區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成都博大泌尿外科醫院首席專家、襄陽102醫院男科特需門診專家、襄陽102醫院“102名醫堂”成員、國內知名泌尿外科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軍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全軍器官移植專業委員會委員,曾任四川省及成都市泌尿專業委員會、四川省器官移植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泌尿外科40餘年,在腎移植、泌尿繫結石、腫瘤、前列腺疾病及男科學等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豐富的臨牀經驗。
盧實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膽外科暨肝臟移植中心主任。2012年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上榜名醫。國際肝移植學會會員,國際消化外科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肝移植分會委員,中華器官移植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中華肝膽外科雜誌等八個雜誌編委。
參考資料: [38-39]  [44-4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