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

鎖定
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前身為“蟾秋圖書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三路32號,1932年成立。
中文名
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
地    址
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三路32號

目錄

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概況

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 [1]  的前身“蟾秋圖書館”,是1932江津名紳鄧蟾秋向青年會捐款3萬元成立的。1949年由基督教會接管改名為青年會通俗圖書館公園路分館。1959年6月由重慶市市中區人民政府接管,成立重慶市市中區圖書館,1995年隨區劃調整更名為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市中區圖書館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春天,藏書量不斷增長,藏書範圍由單純的社會科學圖書擴展到馬列、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類等各類圖書報刊,成為藏書門類齊全的綜合型圖書館,先後獲得了國家一級圖書館、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市級文明單位等稱號和榮譽。
2010年12月26日,渝中區圖書館新館在文圖大廈落成開放。新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中山三路32號,交通便捷,環境優雅。館舍建築面積10541平方米,館內佈局合理,設施先進,是重慶市一流的區級公共圖書館。新館採用“借、藏、閲、網”一體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圖書為重點,兼顧地方文獻、盲文圖書的藏書體系;在保證收藏紙質文獻的同時,兼顧電子資源的配置,形成了紙媒資源和電子資源互為補充的藏書體系。截至2015年底,圖書館內擁有紙質圖書40萬餘冊,報刊1000多種,數字資源25TB,包括文化共享工程資源、自建講座資源、外購萬方、超星、方正阿帕比等廠商資源三部分,資源類型包括電影、講座、專題片、科技視頻、少兒英語、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方誌等,能滿足讀者文獻借閲、信息查詢、休閒閲讀的需要。館內設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圖書借閲室、兒童圖書借閲室、視障圖書閲覽室、報刊閲覽室、電子閲覽室、地方文獻閲覽室、參考諮詢、古籍書庫、學術報告廳等服務窗口。開展個人外借、集體外借、預約借書、館際互借、報刊閲覽、資料(代)查閲、資料編印、複印、送書上門、街頭借閲、知識講座、讀書活動、社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社區圖書室業務輔導等特色服務。
為實現渝中區“10分鐘文化圈”目標,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2011年渝中區開展了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以渝中區圖書館為核心總館,以地區文化中心為分館,以部分社區、行業圖書室為圖書服務站,同時以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流動服務車為延伸服務手段,從而構建管理、流通、服務一體化的圖書館資源共享體系。實現“一館辦證,多館借書,多館還書,通借通還”的暢通閲讀渠道。已建成大坪、望龍門、大溪溝等7家分館和人和街、竹院福利院、57中學、重慶聾啞學校、Taste cafe烏托邦概念店、解放碑保利電影院、王家坡社區等15家圖書服務站、3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
2013年5月,渝中區圖書館加入了重慶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服務,2016年初,全館20餘萬冊外借的中文圖書及各分館和部分對外開放的服務站也一併實現一卡通用,圖書通借通還(但少兒圖書、期刊及視聽資料只能在本館借還)。市民可在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2家市級圖書館和渝中區圖書館、巴南區圖書館等12家區圖書館就近辦理一卡通借書證,享受主城14家公共圖書館之間的通借通還服務。
2024年3月19日,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中華路小學分館成立,區圖書館為學校首批提供價值5.1萬餘元的圖書1000冊,另提供圖書借閲系統一套,可實現中心城區九區公共圖書館和渝中區圖書館總分館間的“通借通還”。 [2] 

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服務守則

一、按規定着裝,服裝整潔,佩戴工作牌,接受讀者監督。
二、精神飽滿,談吐大方,舉止文明,態度親切。
三、尊重讀者,熱情服務,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四、對讀者一視同仁,敬老、愛幼、助殘,為弱勢讀者提供便利。
五、解答諮詢,要耐心細緻,盡力為讀者解決問題。暫時不能滿足讀者要求時,要向讀者表示歉意,説明原因,提供解決建議或可行的幫助。
六、接待讀者應使用普通話和文明用語。
七、保持借閲環境整潔、安靜,不大聲喧譁。在服務區域內走動時要保持輕聲,不得影響讀者。
八、維護良好的閲讀秩序,及時巡視,規勸、糾正不良行為。
九、不得與讀者爭吵、打架,即使遇到個別讀者不文明行為,也要盡力耐心勸阻和説服。當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應及時與相關領導聯繫,做出妥善處理。
十、遵守勞動紀律,不擅離崗位,因故暫離崗位時須設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員替崗。

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地址

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三路32號文圖大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