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

鎖定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舊名白沙壩,位於江津區西部,城區人口近10萬餘人。是重慶市第一人口大鎮。素有“天府名鎮”、“川東文化重鎮”之美稱和“小香港”之盛譽。
中文名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
所屬地區
中國重慶江津
地理位置
江津區西部
電話區號
023
人口數量
15萬人
著名景點
黑石山
車牌代碼
渝C
舊    名
白沙壩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簡介

白沙壩歷史上是與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北碚夏壩齊名合稱為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壩,是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古鎮位於白沙城區的東部,北望長江,南倚山嶺,留有眾多清末民初的傳統民居和部分寺廟及西洋風格的洋樓。青石路面蜿蜒曲折,小巷深處別有洞天。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歷史背景

白沙鎮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在此生息繁衍。東漢時期,人口聚居並形成村落。據《蜀中廣記》、《太平廣記》等書考證,在唐代時期,白沙就因大聖寺氣象不凡而聲名遠播。典籍可稽的建鎮年代在北宋前期,根據《元豐九域志》(刊行於宋神宗元豐八年,即1085年)卷八記載:“雍熙四年,南平縣併入江津。江津州南一百二十里,有七鄉……有漢東、伏市、白沙、長沙、聖鈡、石羊、玉欄、靈感、石鼓、沙溪、仙池、平灘、石洞、三槌十四鎮”。白沙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即已建鎮(公元987年),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其後,元、明、清均在此設建制鎮,清代中後期以後,白沙更是憑仗水驛之利,日益凸顯出區域性物資集散樞紐作用,不僅成為川東、川南一大水路要津,而且是川黔滇驛道上的一個重要集鎮。
民國時期設鎮公所,白沙為江津縣第三公署。1949年11月29日,白沙和平解放後,設第五區人民政府,轄白沙、三口、几子、塘河、永興等五個鄉鎮。1951年4月,江津縣人民政府移置於白沙鎮,白沙成為縣治所在地。1956年7月縣政府遷回城關鎮(即幾江鎮),白沙撤區設鎮。1970年成立白沙鎮革命委員會。1980年至今,設白沙鎮人民政府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規模

白沙全鎮幅員面積237平方公里,轄24個村(社區),總人口20萬人,主城區面積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萬,是重慶市第一人口大鎮及重慶市重點發展的中小城市。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文化節日慶祝概況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春節

春節
春節(19張)
白沙鎮的春節是白沙人民一年以來最大的節日,當日白沙鎮的各個個體户還有各大企業集團都紛紛為慶祝這一節日而張燈結綵。最大的特色要數白沙鎮的各個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組織的以各個片區為單位的社區之間的舞龍燈比賽,在節日的氛圍中為全鎮人民上演了一幕幕喜慶而又充滿激情的節日縮影。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端午節

賽龍舟
賽龍舟(2張)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白沙鎮人民為紀念詩人屈原,在長江邊或者在唐河古鎮與唐河古鎮人民舉行賽龍舟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