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鎖定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代初的西南博物院古史部(考古組),西南博物院撤銷後,重慶市博物館古代史部承擔起了重慶的考古和文物保護研究工作。 [2] 
中文名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機構地址
重慶市渝中區枇杷山正街72號 [1] 
主管部門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 [1] 
現任領導
白九江、周大慶、袁東山、方剛、沈祖全 [4] 
性    質
科研事業單位 [1]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展歷史

2000年,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
2008年,增掛“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 [5] 
2011年,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為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2021年,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更名為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1] 
2022年9月29日,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館一院”啓動運行。 [3]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內設機構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下設辦公室、財務科、基本建設考古辦公室、考古研究所、石窟考古中心、大遺址考古和保護中心、建築遺產研究所、文物修復研究所、文物保管研究所、公眾考古中心、後勤科等11個部門,設置有科技保護實驗室、數字化考古實驗室、動物考古實驗室、植物考古實驗室、文物影像實驗室等,合作設立中俄科技考古所。 [1]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成就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20餘年來,實施近1000項三峽考古、主動考古、大遺址考古、基本建設考古工作,建立完善了重慶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延伸了巴渝文化源頭軸線,在巴文化考古、石窟寺考古、宋元山城考古、鹽業考古、冶鋅考古、科技考古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收穫。開展170餘項勘測、規劃、設計、監理等文物保護工作,大力推進重慶古建築、抗戰遺址和革命文物保護,編制完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規劃》《長江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保護規劃》。積極推進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編制《白帝城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萬州天生城大遺址保護設計方案》等重要文物保護規劃和方案。完成25000餘件(套)出土文物和館藏文物的科技修復保護,在水凝膠方法的鎏金青銅器除鏽新技術研究、工業CT探傷無損分析、彩繪類文物保護及新型文物清洗材料製備與應用研究、出土熱兵器及火藥實物研究、生物加固綠色修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大力推進考古科技化、數字化發展,建成重慶市文化遺產保護科研基地、動物考古實驗室、植物考古實驗室。管理運營重慶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庫、重慶文物安全巡查督察系統,提供全市文物信息諮詢服務。建成重慶考古信息智慧平台、長江流域資源調查數據庫,以數字資源為核心,提高文物保護信息化水平。助力文物與旅遊深度融合,建成重慶虛擬考古體驗館、重慶考古標本陳列館、重慶故事館(“枇杷山寶庫”文旅項目)、枇杷山(考古)書院。與社會合作活化利用院區文物建築,推出沉浸式懸疑劇場、考古咖啡,開展研學旅遊等。主持參與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48項,發表考古簡報、學術論文10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50餘部。“重慶考古”微信公眾平台年均編髮100餘期,創辦“重慶曆史文化大講堂”“走進考古現場”“文化遺產保護進校園”等公眾考古品牌項目,助力行業動態、科研成果廣泛傳播,營造全民關注文物考古、全民共享考古成果的良好氛圍。 [1]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機構領導

院長:白九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