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

鎖定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為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直屬副廳局級事業單位,是中國國內成立時間早、規模大、學科配套全、標本收藏多的省級中藥專業科研機構。 [2]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創建於1930年,前身為原國民政府中央工業試驗所。 [2] 
據2024年3月研究院官網數據,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擁有在職職工236人,其中管理人員41人,專業技術人員174人,工勤人員21人;高級職稱人員有74人,其中正高級專家23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7人,碩士學位人員61人(其中在讀博士2人);設有10個研究所(中心)、7個全資或參股成果轉化實體、2個區縣科研分支機構,建有7個省部級科研平台,以及7個國家級科技服務平台。 [2] 
中文名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
外文名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l
創辦時間
1930年
主管部門
重慶市科學技術局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勇德
院長:彭鋭
地    址
重慶市南岸區南山路34號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歷史沿革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機構成立

1928年,時任國民政府工商部部長的孔祥熙呈請國民政府籌建工業試驗所。國民政府批令工商部會同鐵道、衞生兩部統籌設立,後經三部會商,認為不便統一設立,遲至1930年1月奉準單獨籌設,由張澤垚任籌備主任,吳承洛、張可治、施行如等負責籌備工作。
1930年7月,中央工業試驗所在南京水西門外正式成立,隸屬於工商部;12月,因工商部撤銷,中央工業試驗所改隸實業部,1938年初,實業部改為經濟部。
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試驗所奉命遷重慶,總部先設在北陪西部科學院,後遷至上清寺,試驗館和試驗工廠分設在北碚、磐溪兩地。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中央工業試驗所主體奉命遷回南京,總所設在南京漢中路鐵管巷15號。
1947年,重慶中央工業試驗所接收前中央工業試驗所西南區辦事處暨所屬油脂、膠體、纖維、燃料、製糖、製革、化學藥品、化學分析等試驗室及機械、油脂、製革、纖維及化學藥品實驗工廠,調整改組,於12月1日正式成立重慶工業試驗所。 [3]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建國以後

1949年12月,重慶工業試驗所由西南工業部接收代管。
1950年2月,試驗所由重慶市企業局代管。
1956年3月,輕工業部重慶工業試驗所更名為輕工業部重慶科學研究所;9月3日,輕工部重慶科學研究所更名為食品工業部重慶科學研究所。
1957年1月,食品工業部重慶科學研究所劃歸中華人民共和黨衞生部領導,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西南中藥研究所。
1958年3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西南中藥研究所移交地方,劃歸四川省衞生廳領導,更名為四川省中藥研究所。11月,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成立,中藥研究所劃歸四川科分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中醫中藥研究所”。
1963年1月,雲、貴、川三省科學分院撤銷,改建西南科學分院,中醫中藥研究所改隸四川省衞生廳領導,更名為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69年12月,研究所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9年11月,革委會撤銷,恢復研究所行政建制。
1984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四川省中醫研究所、中藥研究所基礎上成立成都中醫藥研究院,屬地(師)級單位。
1985年2月,成都中醫藥研究院成立,同年8月改為“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所劃歸中研院領導,更名為“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所”。
1991年1月,四川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會議決定,同意恢復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名稱,為獨立事業機構,按副地級對待,由四川省中醫局直接領導,業務方面由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指導。 [4]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轉隸更名

1997年7月,重慶市接管原四川省中藥研究所,由重慶市中醫局代管;8月,重慶市編委正式發佈公告,宣佈四川省中藥研究所正式劃轉重慶,准予行政隸屬關係變更登記。
1998年5月,四川省中藥研究所正式更名為重慶市中藥研究院;9月7日,市政府批准同意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歸重慶市科委領導,黨委工作歸市科委黨組領導,為副局級事業單位。 [5] 
2021年5月,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發起成立成渝雙城經濟圈道地藥材產業高質量發聯盟。 [1]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風貌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科研條件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人員編制

據2024年3月研究院官網數據,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擁有在職職工236人,其中管理人員41人,專業技術人員174人,工勤人員21人;高級職稱人員有74人,其中正高級專家23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7人,碩士學位人員61人(其中在讀博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生藥學學科帶頭人1人、中藥鑑定學學術帶頭人3人,擔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1人,入選國家新藥評審專家1人、國家保健食品評審專家4人、國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審評專家1人、國家GLP認證檢查專家1人、國家瀕危物種委員會協審專家1人、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和國家項目評審專家5人,重慶英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1人、創新創業示範團隊1個、重慶市學術學科帶頭人6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重慶百名工程技術高端人才2人、重慶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9人。 [2]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李隆雲、 [7]  陳仕江、 [9]  羅維早 [10]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學科帶頭人:瞿顯友、 [6]  彭鋭 [8] 
國家保健食品評審專家:羅維早、 [10] 
國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審評專家:李勝容 [11] 
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彭鋭、 [8]  陳仕江 [9] 
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彭鋭、 [8] 
重慶市“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譚紅軍、 [12]  黃崇剛 [13] 
(注:名單不全)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科研部門

據2024年3月研究院官網數據,重慶市中藥研究院設有10個研究所(中心)、7個全資或參股成果轉化實體、2個區縣科研分支機構,建有7個省部級科研平台,以及7個國家級科技服務平台。 [2] 
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發展改革委瀕危藥材繁育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理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化學實驗室
國家科技服務平台: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重慶分中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慶市藥物安全評價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重慶市中藥質量分析檢測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基本藥物中藥原料資源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體系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中藥資源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中藥健康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中藥良種選育與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中藥藥學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藥物安全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中藥大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工程實驗室:中藥藥效學與安全性評價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2] 
院屬研究所(中心):中藥生藥研究所、中藥種植研究所、冬蟲夏草研究所、中藥藥物化學研究所、中藥製劑研究所、大健康中心(中藥應用開發所)、中藥藥理毒理研究所、實驗動物研究所、臨牀藥理門診部、科技信息中心
區縣科研分支機構:江津分院、潼南分院 [14] 
全資或參股成果轉化實體:重慶市渝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市藥研院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市藥物安全評價有限公司、重慶市藥研院製藥有限公司重慶中醫藥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甘孜州康定貢嘎中華蟲草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羅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15] 
機構設置 機構設置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館藏資源

據2024年3月研究院官網數據,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另掛有重慶市中藥博物館牌子,擁有館藏藥用植物、動物、礦物標本約35萬份,是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紐約世界植物標本館萬維網的網絡成員館。 [2]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榮譽表彰

2022年11月29日,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入選中國科協2021-2025年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 [16]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科研成就

  • 科研成果
據2024年3月研究院官網數據,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先後開發了地奧心血康、肝康寧、白血寧、火把花根片、甲基斑蝥胺片、還少丹、復脈定、天府可樂等60餘個中藥新產品,受企業委託開發新藥及各類產品數百個,推廣科技成果300餘項,開發的中藥複方提取新工藝——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在全中國約60%的中藥製藥企業中推廣應用,參與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研究,提純率達到95%,為全中國的臨牀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主參編《四川中藥志》《重慶藥用植物名錄》《名貴藥材鑑別》等學術專著40餘部,在中國國際和中國國內各級刊物發表論文2000餘篇,《四川中藥志》被譽為“當代本草綱目”。 [2]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重點圍繞中藥(民族藥)資源、中藥種植(養殖)、中藥新藥及大健康產品開發、中藥質量標準等重點研究方向加快推動創新,先後培育出了“渝青1號”(青蒿) 、“渝蕾1號”(金銀花) 、“苕葛1號”(葛根)、“渝玄蔘2號”(玄蔘)等11箇中藥材新品種,建立的藥物提取、藥物組合與製備、中藥材新品種選育等技術獲得授權專利123項,直接技術轉讓30餘項,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0餘項,產生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牽頭起草了道地藥材-川黃連、雲木香以及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黃連、前胡等國家團體標準20餘項以及藥用植物品種鑑定技術規範、良種種子生產技術規程、質量分級等地方標準40餘項,技術支撐石柱黃連、酉陽青蒿等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常年服務於重慶及周邊省市各中藥材主產區縣,每年培訓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人員3000人次以上,累計為中藥材主產區縣創造產值超過100億元。 [17] 
  • 獲獎專利
獎項成果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重慶重點中藥材產品價值鏈研究
第七屆重慶市發展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18] 
珍稀瀕危和大宗常用藥用植物資源調查
2017年度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19] 
西南藥用石斛資源發掘及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
2018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 
有機無機緩控釋多養分肥料研製與應用
2014-2015年度中華農業科技成果二等獎 [21] 
專利成果
專利名稱
專利號
銀耳可食用紙及其製備方法
ZL201010125758.X
一種米粒衝調型及時方便粥及其製備方法
ZL201410003489.8
一種石斛的種子自然繁殖方法
ZL200910191211.7
一種齒瓣石斛非試管快繁方法
ZL200910191213.6
一種黃連專用生物活性有機肥及其生產方法
ZL200910104723.5
一種續斷皂苷VI的提取純化工藝
ZL200910104726.9
清熱解暑果凍及其製備方法
ZL200910103955.9 [22]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據2024年3月研究院官網數據,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擁有中藥鑑定學、中藥生藥學、中藥化學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2]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文化傳統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形象標識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院徽內部為蕨類植物,外圈為該院的中英文名稱。 [2] 
院徽 院徽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文化活動

2023年4月27日,“本草中國·健康萬里”舌尖上的養生本草——藥膳美食體驗在重慶市南岸區迎龍小學舉行,活動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城市管理局、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林業局、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香港重慶總會、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渝澳聯誼總會、澳門歸僑總會主辦;重慶南山植物園、重慶動物園、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南岸區教委、南岸區迎龍小學承辦。 [23]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院長
黨委委員、副院長
紀委書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