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鎖定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是重慶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的機械專業始建於1935年。2021年2月,原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合併成立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1]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5個系,開設6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1個;有教職工225人,在校本科學生近2300人,研究生1100餘人。 [3] 
中文名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簡    稱
重慶大學機械學院
創辦時間
2021年2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重慶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陳曉慧
院長:羅均
本科專業
6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專業領域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5個系
地    址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A區第七教學大樓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35年,重慶大學始建工學院,下設土木系、採礦系和機電系。
1941年,重慶大學工學院中機電系分為機械系和電機系。
1952-1956年,重慶大學院系調整,設有機械製造系、動力系、電機系、採礦系和冶金系共五個系。
1980年,重慶大學由6系一部,調整為機械工程一系、機械工程二系等9個系。
1994年,成立汽車工程學院。
1998年和2001年,兩次調整,由原來的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一系、機械工程二系、汽車工程學院、現代設計法研究所、測試中心和資源及環境工程學院礦山機械專業、重慶建築大學機電學院機械專業等單位合併組建成立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2008年,重慶大學工程培訓中心歸口機械工程學院管理,同年機械工程學院材料成型控制系劃歸到材料工程學院。
2014年,重慶大學整合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工程系、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相關汽車領域資源重新恢復組建汽車工程學院。
2020年,工程培訓中心劃歸到本科生院。 [2] 
2021年2月24日,經重慶大學黨委常委會研究,重慶大學決定對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整合。 [1]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機械設計製造、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基礎、智能製造與工業工程、汽車工程5個系,開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機器人工程6個本科專業。 [3]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2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現有教職工221人,其中專任教師173人。正高職稱72人,副高職稱74人。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人才9人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巴渝學者”等省部級人才38人次。 [3]  [6]  [12] 
國家級教學團隊:機械基礎系列課程國家教學團隊 [3]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朱才朝等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朱才朝等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朱才朝等 [5]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設有機械基礎國家工科教學基地、機械基礎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基礎及裝備製造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有3門國家資源共享課程,3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5項。 [3]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機器人工程 [3]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大型齒輪箱結構設計與分析虛擬仿真實驗、機械原理、工程製圖 [11]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1個,機械工程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獲評A-。 [3]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
專業碩士授權領域:機械 [3]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4張)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 [3]  [6] 
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和國防科技創新團隊:高效低碳製造系統科技創新團隊等
重慶高校創新團隊:三維打印增材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車輛動力傳動與控制
其他科研平台:重慶市機電傳動與智能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製造系統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虛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網絡化製造工程技術中心、重慶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金屬增材製造(3D打印)中心、重慶市深空巡視探測協同創新中心 [7]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五年來,牽頭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麪上項目等重大項目17項、課題36項;獲國家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及行業一等獎11多項;實現成果轉化和諮詢服務9209.04萬元。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內標準11項;發表論文1200多篇,自然指數及ESI高被引論文31篇、Nature子刊1篇。 [3] 
科研獲獎
獲獎名稱
獎項名稱及級別
獲獎年度
複雜修形齒輪精密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
高性能工程複合材料基礎部件優質高效成形裝備研發及產業化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含推廣類和科普類)一等
2017
低碳製造環境下機械加工“機牀- 車間”能耗規律及調控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二等
2018
汽車 NVH 性能正向開發方法、關鍵技術及應用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含推廣類和科普類)二等
2016
高可靠緊湊型大型風電機組齒輪箱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含推廣類和科普類)二等
2020
精密綠色數控制齒關鍵技術及裝備
重慶市“三大獎一等
2017
高速幹切滾齒加工關鍵技術及其自動化生產線裝備
重慶市“三大獎一等
2019
機械傳動內激勵機理及接觸界面動力學理論
重慶市“三大獎一等
2019
高檔數控機牀可靠性工程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6
高性能重載行星齒輪傳動裝置關鍵技術與應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8
高性能航空發動機複雜型面葉片精密砂帶磨削技術及其應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8
高速幹切滾齒關鍵技術、工藝裝備及自動生產線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9
機牀綠色再設計與再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8 [8]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英國考文垂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和學術科研交流機制,並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密歇根大學-迪爾本、都靈理工大學開展了“3+1+1”、“3+1+2”、“4+1”、“2+2”“1+1+1”等多種形式的本科、研究生雙學位或聯合培養項目。組團赴英國、新加坡、德國、意大利、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寒暑假短期交流項目,項目包括赴寶馬汽車、FEV公司、奔馳汽車、福特汽車、漢堡大學、亞琛工業大學研究所、弗朗霍夫IPT研究所等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課程學習、實驗室參觀、實踐項目培訓、參加國際會議等。 [3]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行主題為“趣味籃球、爭創一流”的趣味籃球賽,組織了“戀愛那件小事”為主題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講座。 [9-10]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陳曉慧
院長
羅均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樊瑋
黨委副書記
刁宇翔
副院長
賀巖松、湯寶平、曹華軍、劉飛、陳鋭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