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佛寺長江大橋

鎖定
大佛寺長江大橋(Dafosi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重慶市境內連接江北區南岸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重慶一湛江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65)重要組成部分。 [1] 
大佛寺長江大橋於1997年11月18日動工興建; [2]  於2001年8月29日完成中跨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2]  於2001年12月26日通車運營。 [3] 
大佛寺長江大橋西起五童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盤龍立交;線路全長1176米,主橋長846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 [1] 
中文名
大佛寺長江大橋
外文名
Dafosi Yangtze River Bridge
始建日期
1997年11月18日
投用日期
2001年12月26日
所屬地區
中國重慶市
類    型
斜拉橋公路橋特大橋
長    度
1176米
寬    度
30.6米
車道設置
雙向六車道
設計速度
80千米/小時
起止位置
五童立交、盤龍立交
途經線路
重慶一湛江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65)
管理機構
重慶市交通運輸廳

大佛寺長江大橋建設歷程

2001年12月26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通車運營 2001年12月26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通車運營
1994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修建重慶市第一條環線高速路的構思,正式納入城市規劃之中,其中包括大佛寺長江大橋。 [4] 
1997年11月18日,大佛寺長江大橋動工興建,並舉行開工典禮。 [2] 
1998年3月28日,大佛寺長江大橋完成主塔墩承台灌注工作。
2001年4月15日,大佛寺長江大橋完成邊跨合龍工程; [5-6]  8月29日,大佛寺長江大橋完成中跨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2]  12月26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通車運營。 [3] 
2013年1月14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進行變形觀測工作。 [7] 
2015年1月24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進行橋樑檢測工作。 [8] 
2016年8月11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進行進行安全檢測工作。 [9] 
2019年8月31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進行變形觀測工作。 [10] 

大佛寺長江大橋橋樑位置

大佛寺長江大橋位於中國重慶市中部,連接江北區南岸區,南距上游朝天門長江大橋約2.4米,北距下游寸灘長江大橋約3.1千米;大橋西起五童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盤龍立交;途經該橋線路為重慶一湛江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65)。 [11] 
大佛寺長江大橋位於中國重慶市 大佛寺長江大橋位於中國重慶市

大佛寺長江大橋建築設計

大佛寺長江大橋建築結構

  • 整體佈局
大佛寺長江大橋分別由主橋、兩座橋塔、斜拉索、引橋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北至東南方向佈置。 [1] 
大佛寺長江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佈置 大佛寺長江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佈置
  •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總體大佛寺長江大橋主橋採用雙塔雙索麪漂浮體系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引橋為橋面連續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
主樑主樑採用梁板式結構,梁肋中設隱蔽式斜拉索錨箱,錨於梁肋中;加厚梁位於塔下,尾部梁段為變截面多室封閉箱,引橋T梁也支承於尾部箱上,增加了平衡壓重荷載;主樑段設三向預應力。主樑縱向預應力採用高強低鬆弛鋼絞線,橫樑設下緣束和上緣束,下緣束採用高強低鬆弛鋼絞線。
橋塔
橋塔採用H型橋塔,由上、中、下塔柱及上、下橫樑組成;其中,下塔柱為四面變坡的變截面單箱單室空心柱;下、上橫樑為單室箱梁,橫樑頂板設有人洞,可以進人塔柱中間,直達塔頂,中塔柱為單箱單室斷面,上塔柱為單箱單室截面空心柱。主塔墩為順橋向變寬度截面的單箱六室空心墩,設三角形分水尖,箱內設五道順橋向橫隔牆
斜拉索斜拉索為鍍鋅高強鋼絲的成品索,拉索兩端設減震器。主樑尾部設大噸位的拉壓支座與邊墩相接;引橋簡支梁設固定球型支座與主樑尾部相連,設單縫解決轉動變位,在該簡支梁的另一端設縱向大變位伸縮縫。
參考資料: [1] 

大佛寺長江大橋設計參數

大佛寺長江大橋線路全長1176米 大佛寺長江大橋線路全長1176米
大佛寺長江大橋線路全長1176米,主橋長846米,(198+450+198)米的跨徑佈置,引橋採用(50+50+50)米跨徑佈置,寬30.6米。主樑肋高2.7米,橋面板厚0.28米,索麪距離26.0米;加厚梁梁肋寬2.6米,區段長度76.6米,1號斜拉索索距13.0米,其它斜拉索索距均為標準索距8.1米;標準梁段梁肋寬1.8米,索距8.1米;橫隔梁標準間距為4.05米,標準厚度為0.27米,兩端設厚度變化段,厚度由0.27米變至0.37米與主樑梁肋相連接,變化段長度為3.0米,底緣比梁肋底緣差0.48米。下塔柱高39.29米,中塔柱高61.11米,上塔柱高65.28米,下橫樑淨跨度為31.87米,箱梁截面高為6.0米,寬為7.8米,頂底板和腹板厚均為0.8米,上橫樑淨跨度21.8米。斜拉索鋼絲直徑7毫米,標準壓強為1670兆帕,最小水平交角27.2772度,最大索313絲,最小索163絲,全橋220根索。 [1]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高速公路
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
荷載標準
汽車一超20級,掛車一120;人羣:3.5千牛/平方米
坡度係數縱坡:5‰(雙向),橫坡:1.5%
航道等級
內河Ⅰ一(2)級
通航標準
淨寬:275.4米(雙向),淨高:18米
洪水頻率1次/300年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6度,按7度設防
參考資料: [1] 

大佛寺長江大橋設備設施

  • 電子監控
截至2014年2月,大佛寺長江大橋在南北橋頭設有交通監控攝像頭,記錄超速的車輛。 [12] 

大佛寺長江大橋運營情況

大佛寺長江大橋票價票制

2018年1月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取消徵收主城區路橋通行費,大佛寺長江大橋包含其中。 [13] 

大佛寺長江大橋通行事項

2019年8月30日至9月5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進行全封閉變形觀測工作,車輛需改道黃花園嘉陵江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行駛。 [10] 

大佛寺長江大橋建設成果

大佛寺長江大橋技術難題

大佛寺長江大橋的技術創新為:
大佛寺長江大橋多項技術創新 大佛寺長江大橋多項技術創新
1、在大型斜拉橋中採用了大噸位拉壓支座;
2、在大型斜拉橋中採用大直徑變截面樁基礎,最大直徑4.8米,縮短了施工期限,保證了在枯水季節完成基礎施工;
3、大型斜拉橋中採用了部分預應力的設計方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少用預應力,節約了大量材料,降低了造價;
4、在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中採用了一次調索的設計方法;
5、首次在特大型斜拉橋中採用了最大雙懸臂施工,雙懸臂最大長度為191.2m,為當時同類型橋中最大;
6、首次採用尾部梁段固結模型的邊跨合龍設計;
7、首次採用了無鑿平層的8釐米的SMA鋪裝層設計方法,該方法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了施工環節,縮短了施工工期。 [2] 

大佛寺長江大橋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所獲獎項
大佛寺長江大橋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參考資料: [11] 

大佛寺長江大橋文化特色

  • 橋塔題名
2001年12月26日,大佛寺長江大橋通車運營,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欣然揮毫為其題寫了橋名,並設與橋塔橫樑上。 [14] 

大佛寺長江大橋價值意義

大佛寺長江大橋的建成,對改善重慶市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交通環境,樹立新重慶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路》 評)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