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兩江之星

鎖定
“重慶兩江之星”火箭是由中國首家民營航天科技公司零壹空間研製的商業火箭。命名“重慶兩江之星”的緣由是重慶兩江新區是承載零壹空間的“希望之地”。 [1] 
2018年5月17日7時33分31秒,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OS-X型“重慶兩江之星”號,在中國內蒙古阿拉善盟某基地點火升空。 [2-3] 
2018年9月7日,零壹空間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其自主研發的第二枚商用亞軌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慶兩江之星”。 [4]  2019年3月27日17時39分左右,“重慶·兩江之星”OS-M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火箭升空幾十秒後出現異常,在天空中留下一道複雜的痕跡後消失在人們視線之外,發射任務失敗。 [5] 
中文名
重慶兩江之星
長 度
9米
重 量
500公斤
動 力
自研固體火箭發動機
推 力
350KN
飛行速度
0~20馬赫

重慶兩江之星外觀設計

2018年5月17日,“重慶兩江之星”首飛 2018年5月17日,“重慶兩江之星”首飛
“重慶兩江之星”箭長9米,總重7200kg,箭身主體塗裝由“重慶兩江之星”文字和包圍文字的兩部分曲線圖案組成。 [3] 
兩部分曲線圖案分別代表了長江和嘉陵江,也就是重慶兩江,並選取了重慶兩江新區標識的顏色,讓人能夠直觀感受到這枚火箭是為重慶兩江新區量身打造。 [6] 

重慶兩江之星研發歷史

重慶兩江之星 重慶兩江之星
2017年12月22日,零壹空間X系列火箭發動機成功完成整機聯合試車。發動機工作35秒後關機,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也是國內首台商業固體火箭發動機
2018年3月31日,重慶日報報道,中國首枚民營火箭將於2018年6月首飛,火箭擬命名“重慶兩江之星”。 [1] 
2018年4月11日,“兩江之星”火箭在北京進行了第一次總裝合練,主要包括三個流程:火箭室內總裝、室內到室外的轉載和場外火箭的起豎。本次總裝合練的順利完成,標着着國內首枚民營自研商用火箭“兩江之星”距離首飛更近一步。 [2] 
2018年5月17日7時33分31秒,民營自研商業火箭OS-X型“重慶兩江之星”號,在中國內蒙古阿拉善盟某基地點火升空。 [2-3] 
2018年9月7日12時10分,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組織發射了“重慶兩江之星”(OS-X1)商用亞軌道火箭。 [7] 
OS-M運載火箭首飛 OS-M運載火箭首飛
3月27日17時39分,零壹空間OS-M運載火箭點火發射,火箭一級飛行正常,一二級分離正常。一二級分離後,火箭姿態失穩,發射失利,未能完成發射任務,各級殘骸均落在安全區內。零壹空間第一時間組織多方專家對火箭飛行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定位故障。經過數據判讀和分析,初步確定原因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飛行45.68秒後出現故障,導致火箭姿態發散。 [8] 
2021年2月5日下午17時05分05秒,零壹空間新型智能亞軌道火箭OS-X6B暨“重慶·兩江之星”,在公司重慶兩江測控指揮中心遠程指控下,從西北某發射場成功發射,試驗載荷成功分離,全程飛行正常,完成了靈龍系列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某新型空間載荷及其等效飛行試驗關鍵技術驗證等兩大試驗任務,獲取了大量真實飛行環境數據,本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9-10] 

重慶兩江之星功能特點

重慶兩江之星 重慶兩江之星
與其他行業相比,航天產業具有高技術、高成本、高風險等三大特點。同時,航天行業與軍事、國家安全密切相關。往往各國都是從戰略安全的需要,不計成本,發展航空航天產業。這導致現有航天產品成本高,民營火箭的投產應用,將大大降低航天產業成本、縮短研發週期,促進我國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重慶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的OS-X系列火箭採用其自研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發動機推力達到350KN,能夠為客户載荷實現0~20馬赫的飛行速度。
該火箭可靈活配置燃氣舵、空氣舵、姿控動力等多種控制機構,並具有很強的控制能力,可以根據用户的需求進行定製化設計,滿足飛行試驗所需的各類複雜飛行彈道。 [6] 
重慶兩江之星 重慶兩江之星
“相對於液體火箭發動機而言,固體火箭發動機具有易實現大推力、可靠性高、發射操作簡單、使用維護方便等優點。”胡建新分析,正是由於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OS-X系列火箭具有可整體貯存、操作簡單、發射成本低、發射週期短的特性,它最大的優勢是“快速、便捷、靈活”,可實現衞星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很好地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發射需求。
“重慶兩江之星”核心電氣產品採用一體化綜合控制機,率先實現了火箭控制測量系統的一體化、小型化、輕質化。一體化綜控機的重量僅有1.8公斤,相較以往產品縮減至十分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