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

鎖定
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是三峽庫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農業科研所,也是唯一有移民搬遷、復建任務的農業科研所。本所前身是1937年始建的四川省農業改進所合川稻麥場,1951年搬遷到現址建所,1983年被四川省定位為五大農業綜合研究所之一,主要為原四川東部的萬縣、涪陵、達縣等地區的約40個縣市的農業生產服務。
中文名
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
起    始
1996年
級    別
正縣級事業單位
地    區
重慶

目錄

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簡介

1996年被農業部授予“合格研究所”稱號。1998年3月由四川省萬縣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更名為現名。 建所以來,共承擔並完成了300多個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選育出新品種140個,取得科技成果獎225項;其中重慶直轄以來,育成新品種、品系27個,獲成果獎市(省)級6項、區級13項。這些品種在川、渝、鄂、陝、湘等十餘個省(市)廣泛推廣,創社會經濟效益70多億元。其中小麥山農205、玉米南七單交、油菜萬油17等品種表現尤為突出。“優良玉米自交系南21-3的選育與應用”是重慶直轄以來農業領域授予第一個一等獎。發表和獲獎學術論文743篇,獨(合)著學術論著16部。

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組織機構

本所為正縣級事業單位,現有1個所本部和3個基地。所本部佔地735畝,在萬州區龍都辦事處;梁平試驗基地256畝,萬州高峯基地87畝,海南陵水基地19畝。建有國家級玉米原原種擴繁基地,下設種子開發公司等企業,中心化驗室各種儀器設備初具規模,擁有固定資產4500萬元,圖書資料8萬餘冊。全所職工253人,研究員 2名,高級農藝師 42名,農藝師 31名,國家特殊津貼專家7人,市級學術帶頭人1名,市級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名,區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人,碩士研究生3名,在讀博士1名。常年承擔國家、市、區各級部門下達的各類研究項目30項左右。主要從事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和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工作。“十五”期間我所水稻、玉米、油菜、小麥、紅薯五大作物都進入了重慶市聯合育種攻關隊伍,水稻、玉米相繼為重慶市攻關主持單位。開發上利用所內部分閒置房屋土地對外出租、種子開發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有償轉讓等方式與隆平高科、德農正成等數十家企業合作取得了較大效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