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2],读音为shì,其本意为脱掉,解下。
此字源自商代甲骨文。释的本义是分离、分解,引申为特指详细地说明或解释某种事,他还表示为化解、消融。也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分开、放开。特指释放,又特指把衣服脱下。释迦牟尼为佛祖,遂以释作简称,专指佛教。
- 中文名
- 释
- 拼 音
- shì
- 繁 体
- 釋
- 部 首
- 釆 [4]
- 五 笔
- TOCG
- 仓 颉
- HDEQ [1]
- 郑 码
- PFXB [1]
- 笔 顺
- 撇、点、撇、横、竖、撇、点、横撇、捺、横、横、竖
- 字 级
- 一级(编号:2710) [1]
- 平水韵
- 入声·十一陌 [3]
- 统一码
- 91CA
- 笔画数
- 5+7(部首+部首外)
- 笔顺编号
- 343123454112
- GBK
- CACD
- 四角号码
- 2795₄
- 注音字母
- ㄕˋ
- 造字法
- 形声字
- 字形结构
- 合体字,左右结构
- 异体字
- 𨤟
- 五笔86
- YOCH
- 外文名
- release
详细释义
播报编辑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shì | 动词 | 解说;说明 | explain | 释文;释义;解释;阐释;注释 | |
消除;消散 | disappear; melt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现在既知道蚩尤是赤化的祖师,那疑团就可冰释了。” | 释疑;释怀;消释;冰释前嫌 | ||
放走(被拘押的人或服刑的人) | release; pardon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以释之。” | 释放;开释;获释;保释 | ||
脱掉(衣服) | take off | 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未释。” | |||
废弃;放弃 | give up; abandon | 《尚书‧多方》:“非天庸释有夏。” 《汉书‧冯野王传》:“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甚违阙疑从去之意。” | |||
放下;放开 | unfasten; put down | 《庄子‧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 | |||
遗留;存放 | 《仪礼‧士虞礼》:“举鱼腊俎,俎释三个。” | ||||
解除;免除 | remove; avoid; get rid of | 《国语‧鲁语上》:“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 《汉书‧赵充国传》:“释有罪,诛无辜。” | |||
放逐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释卢蒲嫳于北竟。” | ||||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浸渍 | soak | 《礼记‧内则》:“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 | |||
淘米 | 《诗经‧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 ||||
依次陈列 | 《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 ||||
名词 |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泛指佛教或僧人 |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安》:“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各不同。 | 释门;释教;释子 | ||
文体名 |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释》:“按字书云:‘释,解也。’文既有解,又复有释,则释者,解之别名也。” | ||||
yì | 形容词 | 《亢仓子‧全道》:“亢仓子闻之,色有不释。” |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5]《现代汉语词典》 [6]《汉语大字典》 [7])
古籍释义
播报编辑
说文解字
【卷二】【釆部】赏职切(shì)
释,解也。从釆;釆,取其分戒击举别物也。从睪声。 [8]
说文解字注
解也。《广韵曰》:“舍也,解也,散也,消也,废也,服也。”按,其实一解字足以包之。
从釆;釆取其分别物也。从睪声。《考工记》以泽为释,《史记》以醳为释,皆同声假借也。古音在五部,音转则《广韵》在二十二昔,施只切,是也。徐铉所引《唐韵》赏职切。 [11]
广韵
施隻切,入昔書 ‖ 睪聲鐸部(shì)
釋,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又姓,施隻切。十六。 [12]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釆部】 释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並音適。《説文》: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别物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註:釋,解也。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吴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註:釋,解也。以言自解。
又《廣韻》:捨也。《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虚,釋堅而攻协晚才膬,釋難而攻易。
又消也,散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促乃再冰。
又放也。《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傳:開放無罪之人。《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吴。
又《体雅爾雅·釋詁》:釋,服也。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又《書·大禹謨》:釋兹在兹。傳:釋,廢也。
又《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又《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釋,猶去也。回,邪辟也。
又《儀禮·士虞禮》:舉魚腊俎,俎釋三个。註:釋,猶遺也。
又《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疏:釋弦發矢。
又潤也。《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疏:欲得濡糠体欠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乎杠又《詩·大雅》:釋之叟叟。傳:釋,淅米也。
又釋迦,佛號。今僧家皆稱釋氏。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乘虚會。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又姓。
又《韻會》:或作澤。《詩·周頌》:其耕澤澤。註:言土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奔键少:水有時以澤。
又《集韻奔局船己》:亦作繹。通作醳。《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又《字彙補》羊益切,音亦。悦也。《六書正譌》:别作懌,非。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又《韻補》叶施灼切,音爍。《楚辭·九章》: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産而不釋。
考證:“《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冾鎔炊炭。”謹照原文冾改冶。 [9]
音韵汇集
播报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 | ɕ | i̯ăk |
先秦 | 王力系统 | 铎 | ɕ | iak |
先秦 | 周法高系统 | 铎 | stʰ | jiak |
先秦 | 李方桂系统 | 鱼 | sth | jiak |
西汉 | - | 铎 | - | - |
东汉 | - | 铎 | - | - |
魏 | - | 药 | - | jiak |
晋 | - | 药 | - | jiak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 | - | jiek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陌麦昔锡 | - | jiek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陌麦昔锡 | - | jiek |
隋唐 | 高本汉系统 | - | ɕ | i̯ɛk |
隋唐 | 王力系统 | - | ɕ | ǐɛk |
隋唐 | 董同龢系统 | - | ɕ | jɛk |
隋唐 | 周法高系统 | - | ɕ | iæk |
隋唐 | 李方桂系统 | - | ś | jäk |
隋唐 | 陈新雄系统 | - | ɕ | ǐɛk |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3-14])
韵书集成
韵书 | 字头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释 | 释 | 梗 | 入声 | 二十二昔 | 书 | -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施只切 | ɕjɛk |
集韵 | 释 | 梗 | 入声 | 二十二㫺 | 书 | - | 开口呼 | 三 | 次清 | 施只切 | ɕiæk | |
礼部韵略 | - | - | 入声 | 昔 | - | - | - | - | - | 施只切 | - | |
增韵 | - | - | 入声 | 昔 | - | - | - | - | - | 施只切 | - | |
中原音韵 | 失 | - | 入声作上声 | 齐微 | 审 | - | 齐齿呼 | - | 全清 | - | ʂi | |
中州音韵 | - | - | 入声作上声 | 齐微 | - | - | - | - | - | 伤以切 | - | |
洪武正韵 | 释 | - | 入声 | 七陌 | 审 | 所 | - | - | 全清 | 施只切 | ʃiək | |
分韵撮要 | 色 | - | 阴入 | 第七英影应益 | 审 | - | - | - | - | - | - |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