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釋迦譜

鎖定
《釋迦譜》分五卷,釋僧祐於齊代編撰,為現存中國所撰佛傳中最古的一種。此書撰述的用意在“顯明覺(佛的)應”(見《出三藏記集》卷十二,《釋僧祐法集目錄序》),“爰自降胎至於分塔,偉化千條,靈瑞萬變”的一代應化事蹟。但這些事蹟見於各種經、律和傳記中的,或是東鱗西爪,“首尾散出”,或是各家異説,“羣言參差”。這需要連貫首尾,會通異説來加以總集,使易於觀覽。因此作者僧祐把各種經傳中所説釋迦的史實,從上溯佛的氏族來源起,下至佛滅後的法化流佈等相止,“原始要終”地彙編成為本書(見僧祐自作《釋迦譜序》)。
作品名稱
釋迦譜
作    者
釋僧祐
創作年代
齊代
文學體裁
佛經
收    藏
北宋蜀版藏經

目錄

釋迦譜內容

本書原為五卷,早收存於北宋蜀版藏經和高麗刻藏經中。另外還有廣本十卷,現收存於宋、元、明藏中。原本第一卷《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高麗刻藏經僅略引《普曜經》等,佔第一卷的一部分;廣本則廣引《因果經》等擴充篇幅到第五卷。又五卷本原缺《釋迦從弟調達出家緣記》第十至《釋迦子羅雲出家緣記》第十三共四節,但廣本不缺。這一廣本大概是後人因為原本關於釋迦牟尼佛本身降生成佛的資料太略,因此加以增訂,擴大到四卷有餘。它在唐初開始流行,所以道宣的《大唐內典錄》卷四説“《釋迦譜》更有十卷本,予親讀之”,到了開元時代就以廣本為主寫傳了(見《開元釋教錄》卷六)。
本書內容共有三十四節(一至九節皆稱“譜”,其餘稱“記”),各節皆抄集有關的經、律、傳記原文,末附總結性的短篇案語。這三十四節大體可分為五部分。一、從《釋迦始祖劫初剎利相承姓譜》第一至《釋迦近世祖始姓釋氏緣譜》第三是關於釋迦牟尼佛氏族的來源。二、從《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至《釋迦同三千佛緣譜》第六是關於釋迦牟尼佛的降生、成道,和七佛中餘佛種姓、化眾等的同異,以及與三千佛同得成佛的因緣。三、從《釋迦內外族姓名譜》第七至《釋迦種宿業緣記》第十八是關於與釋迦牟尼佛有關的人物。其中包含內外族、四部名聞弟子、從弟調達、阿那偉跋提、孫陀羅難陀、子羅雲、姨母大愛道、父淨飯王、母摩耶夫人以及釋迦族滅亡的因緣。四、從《釋迦竹園精舍緣記》第十九至《釋迦留影在石室記》第二十六是關於釋迦牟尼佛的教化遺蹟。其中包含竹園精舍、祇洹精舍、發爪塔、天上四塔、優填王造栴檀像、波斯匿王造金像、阿育王弟造石像以及石室留影。五、從《釋迦雙樹般涅槃記》第二十七至《釋迦法滅盡相記》第三十四是關於釋迦牟尼佛的入滅和滅後法化流佈之相。其中包含雙樹入滅、八國分舍利、天上龍宮舍利寶塔、龍宮佛髭塔、阿育王八萬四千塔以及遺法滅盡的因緣和現象。

釋迦譜體例

本書編撰的體例是“抄集眾經”,述而不作(見本書序)。各節所抄的典籍大都以一種為主,在篇目下注明(如《釋迦始祖劫初剎利相承姓譜》第一之下注明“出《長阿含經》等”),此外另引他書補充,即在引文前後標明出處。引文時有刪改,而於説法不同處也加以評定或會通(如《釋迦六世祖始姓釋氏緣譜》第三中彌沙塞律説淨飯王世系不同,判為傳寫脱略,應以《阿含》為正等)。不過有些地方也有重複(如《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中本引《普曜經》説及白象入胎,次又引《瑞應本起經》、《修行本起經》一再説白象王來處於胎,就覺得重複)。所以本書不能脱離類書的範圍而成為通體連貫的完整佛傳。綜計所抄典籍有四《阿含》、《普曜》、《中本起》、《瑞應本起》、《出曜》、《賢愚》、《觀佛三昧》、《大涅槃》等經,《曇無德律》、《彌沙塞律》、《大智度論》和《集經抄》等近四十種。對於讀者來説,不勞尋翻,力半功倍,即能詳悉釋迦一代事蹟,可算是本書的唯一效用。

釋迦譜主要影響

本書對於後來佛傳的撰述也有一些影響,唐初本書增訂十卷本流行,道宣即病其太繁,以為“自可前修博觀,非為後進標領”(見道宣撰《釋迦氏譜序》),便重加刪節,成為僅僅一卷的《釋迦氏譜》,內容包括所依賢劫、氏族根源、所託方土、法王化相、聖凡後胤五科。而釋迦化相中從處兜率天一直敍述到入滅以及天上人中分骨為止,較之本書原本及廣本均覺得更為完整,便於初學。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協會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