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釋曇無竭

鎖定
曇無竭是我國最早西天取經僧人之一,堪稱關外西天取經第一人,比唐玄奘還早209年(玄奘赴印度取經時間有二説:一説唐太宗貞觀三年,即公元629年,一説貞觀元年,即627年),為我國古代佛教事業的發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    名
釋曇無竭
所處時代
宋永初元年
出生地
幽州黃龍人
主要成就
外西天取經第一人

目錄

釋曇無竭釋曇無竭

此雲法勇。姓李。幽州黃龍人也。幼為沙彌便修苦行。持戒誦經。為師僧所重。嘗聞法顯等躬踐佛國。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門僧猛曇朗之徒二十五人。共齎幡蓋供養之具。發跡北土遠適西方。初至河南國。仍出海西郡。進入流沙到高昌郡。經歷龜茲沙勒諸國。登葱嶺度雪山。障氣千重層冰萬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於東西兩山之脅系索為橋。十人一過到彼岸已舉煙為幟。後人見煙。知前已度方得更進。若久不見煙則知暴風吹索人墮江中。行經三日復過大雪山。懸崖壁立無安足處。石壁皆有故杙孔處處相對。人各執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展轉相攀。經日方過及到平地相待料檢。同侶失十二人。進至罽賓國禮拜佛缽。停歲餘。學梵書梵語。求得觀世音受記經梵文一部。復西行至辛頭那提河。漢言師子。曰緣河西入月氏國。禮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木舫。後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餘人。雜三乘學。無竭停此寺受大戒。天竺禪師佛馱多羅。此雲覺救。彼土鹹雲。已證果。無竭請為和上。漢沙門志定為阿闍梨。停夏坐三月日。復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曠唯齎石蜜為糧。同侶尚有十三人。八人於路並化。餘五人同行。無竭雖屢經危棘。而繫念所齎觀世音經未嘗暫廢。將至舍衞國。野中逢山象一羣。無竭稱名歸命。即有師子從林中出。象驚惶奔走。後渡恆河。復值野牛一羣鳴吼而來。將欲害人。無竭歸命如初。尋有大鷲飛來野牛驚散。遂得免之。其誠心所感在險克濟。皆此類也。後於南天竺隨舶泛海達廣州。所歷事蹟別有記傳。其所譯出觀世音受記經。今傳於京師。後不知所終。 [1] 

釋曇無竭曇無竭

梵名 Dharmodgata。菩薩之名。全稱達摩鬱伽陀。譯作法盛、法勇、法上、法起。為眾香城之主,常宣説般若波羅蜜多。常啼菩薩得諸佛、菩薩之助力而到彼國,聞此菩薩宣説般若。(大智度論卷九十七、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五)
  唐代僧。幽州人,俗姓李。幼為沙彌,勤修苦行。聞法顯等躬踐佛國,慨然有西行之志,乃入流沙,經龜茲、疏勒諸國,進至罽賓,求得觀世音受記經之梵本。後西入月氏國天竺界一帶,唯齎石蜜為糧,隨舶泛海,達廣州而歸。其後不知所終。生卒年不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