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采邑

鎖定
采邑,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cài yì,指的是古代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中國盛行於周朝西歐於中世紀實行。 [1] 
中文名
采邑
別    名
“采地”、“封邑”、“食邑”
拼    音
cài yì
釋    義
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
發    展
春秋戰國時期
盛行時代
中國盛行於周朝,西歐於中世紀

采邑詞語解釋

【詞語】:采邑
【注音】:cài yì
【釋義】:古代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封建社會君主賞賜給親信、貴族、臣屬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農民。受到這種賞賜的人必須效忠君主,並承擔進貢和在戰時提供兵員的義務;對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轄權,並課徵租税。初為終身佔有,後變為世襲。中國盛行於周朝,西歐於中世紀實行。
采邑制盛行於周代,卿大夫在采邑內有統治權並對國君承擔義務。采邑為世襲,由嫡長子繼承,大小按爵位的等級而定。春秋戰國時期,兼併日漸劇烈,卿大夫的采邑也隨之動搖,秦統一後,確立郡縣制,接受封爵的主要是功臣,雖仍有封邑,但在封邑內沒有統治權,以所徵的賦税作為俸祿。封邑大小按户數計算,由嫡長子世襲。

采邑基本解釋

1. [town]∶封建領主所據有的莊園,通常有圍牆,包括領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圍佃農村舍
2. [fief]∶古代諸侯分封給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

采邑出處

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周禮·夏官·司勳》“凡頒賞地,參之一食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不以美田為采邑。” 明 卓爾堪 《從軍行》:“戰勝食采邑,戰死為國殤。”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即日拜為大夫,賜邢地為之采邑。”清 彭始奮 《寄隴西觀察趙韞退先生》詩:“新分采邑 陝西 偏,上奏仍屯塞下田。”
采邑的英文翻譯1. a fief; a feud; a feoff; (Br.) a manor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