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采石之戰

(北宋和南唐的戰役)

鎖定
采石之戰,發生於北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對陣雙方為北宋南唐,爆發於開寶七年閏十月,結束於當年十一月。最後以宋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中文名
采石之戰
別    名
採石磯之戰
對陣雙方
北宋和南唐
發生時間
974年10月5日 至 974年11月(農曆)
結    果
宋軍大勝南唐軍
參戰方兵力
南唐,2萬餘人
主要指揮官
曹彬
杜貞
鄭彥華
李煜
地    點
採石磯
傷亡情況
杜貞部全軍潰敗

采石之戰事件背景

宋軍開始攻伐南唐後,沿長江順江而下,連克池州、蕪湖當塗等城,隨即屯兵於採石磯。與此同時,宋太祖趙匡胤下令,把於朗州造好的黃黑龍船,用從荊南運來的粗竹絙連接起來,作為跨越長江的浮橋。造好之後,先在石牌口進行了試驗,試驗成功後即令汝州節度使陸萬友對其進行看護。 [1] 
而南唐方面卻認為在長江上製造浮橋的方式非常幼稚,於是沒有當回事。 [2] 

采石之戰戰前準備

北宋:部隊由曹彬等人率領宋軍屯於採石磯。
南唐:南唐方面,杜貞率領步兵一萬餘人、鄭彥華率領水軍一萬餘人。 [3] 

采石之戰過程

開寶七年閏十月,曹彬等人率部於採石擊破南唐軍二萬餘人,生擒數名將領,繳獲原為北宋贈送給南唐的戰馬三百餘匹。 [4] 
宋軍將浮橋從石牌口轉移至採石磯,大軍渡江如履平地。南唐君主李煜派杜貞、鄭彥華率軍迎敵,要求他們率軍拆毀浮橋。 [3] 
幾天後,曹彬等人率部於新寨大敗南唐軍,繳獲戰艦三十艘。杜貞、鄭彥華部與宋軍相遇,杜貞率部陷陣,鄭彥華按兵不救,導致杜貞部全軍潰敗。宋軍順勢攻向金陵 [5] 

采石之戰戰役影響

此役過後,宋軍增兵和轉運軍備變得更加便利,也為宋軍在後來的秦淮河之戰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采石之戰評論

此戰,是繼晉滅吳之戰和隋滅陳之戰後,中國戰爭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江河作戰,宋軍在長江下游成功地架通浮橋,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使大軍克服天險,分兵擊破南唐守軍,攻佔江寧,迫降南唐。
其中水軍依然佔有重要地位,宋軍5路出師,分進合擊,其中2路是水軍:一路為主力,自荊南沿長江東下,直取金陵。一路進行戰略迂迴,自汴水而下,經揚州入長江,從南面逆水而上,進攻金陵,對滅亡南唐,起了重要作用。歷史再一次證明,在南方作戰,在某種意義上説,是水軍的較量。交戰雙方,誰的水軍強大,誰對水上作戰預有準備,誰善於發揮水軍在水網地區機動性強的特點,誰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晉滅吳、隋滅陳都是如此,宋滅南唐也是如此。南唐後主李煜過分依賴長江天險,欲以“堅壁以老宋師”的防禦戰法,坐失利用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時機,終於失敗。
參考資料
  • 1.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先是帝遣八作使郝守濬率丁匠自荊南以大艦載巨竹絙,並下朗州所造黃黑龍船於採石磯,跨江為浮樑,先試於石牌口。既成,命前汝州防禦使靈丘陸萬友往守之。
  • 2.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初為浮樑,國主聞之,以語張洎,洎對曰:“載籍以來,無有此事,此必不成。”國主曰:“吾亦謂此兒戲耳。”
  • 3.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於是遣鎮海節度使鄭彥華督水軍萬人,天德都虞候杜真領步軍萬人,同御宋師。
  • 4.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曹彬等敗江南二萬餘眾於採石,生擒馬步軍副部署楊收、兵馬都監孫震等,又獲戰馬三百餘匹。
  • 5.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甲午,曹彬等敗江南兵於新寨,獲戰艦三十艘。鄭彥華、杜真與宋師遇,真以所部先戰,彥華擁兵不救,真眾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