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生,你在想什麼

鎖定
《醫生,你在想什麼》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王興。 [1-2] 
中文名
醫生,你在想什麼
作    者
王興
出版時間
2023年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ISBN
9787532793013
定    價
48 元

醫生,你在想什麼內容簡介

本書從看理想的播客節目《每個人的醫學思維課》改編而來。從一個人日常生活到尋醫、問診、治療各個環節中可能碰到的相關問題出發,結合一定的科學知識、人文思考,為在疾病面前迷茫而憂慮的普通人提供一套基礎的認知與思路。提供科普疾病的基礎知識,減少普通人對疾病的恐懼焦慮;科普常見病、危重病發生機制、治療手段;普及預防疾病、尋找合適的就醫渠道的方法;幫助普通人理解醫患關係的本質,提升溝通質量;瞭解做醫療決策的基礎知識和思路;重新理解疾病與生命。 [1] 

醫生,你在想什麼作者簡介

王興,北京大學腫瘤學博士。先後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博士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多次受邀參加世界肺癌大會、美國胸外科年會等,並在大會發言。獲過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健康科普一等獎。已出版作品有《病人家屬,請來一下》《怪醫筆記》《癌症病人怎麼吃》《胸腺外科學》(英文版)等,其中《癌症病人怎麼吃》還出版了繁體中文版。《病人家屬,請來一下》榮獲第十七屆文津圖書獎科普類推薦圖書、2022年中華優秀科普圖書獎。 [2] 

醫生,你在想什麼目錄

第一章 醫生:到底在想什麼?
第一節 問診:一問一世界,一答一菩提 3
01.線索邏輯有且只有一條 4
02.定位需要技巧 8
03.不懂就問 15
Tips:微信問診的醫生為什麼這麼冷漠? 17
第二節 查體:身體知道答案 21
01.手到也可病除 22
02.視觸叩聽,有感而應 24
03.病理決定信號 29
第三節 輔助檢查:窮盡一切可能 34
01.拼圖越完整越有意義 35
02.程序正義與過度防禦 44
03.讓子彈飛一會兒 48
第四節 診斷:算法複雜的專業過程 51
01.基本原則:一元論 52
02.鑑別:知止而後能定 54
03.印證:讓事實説話 56
Tips:患者如何做能減少誤診 60
第五節 病歷:與病對話,予人覺察 62
01.只有醫生知道 63
02.病歷有時就是人性試金石 67
03.精確源於敬畏 69
第六節 治療:有所為,有所不為 71
01.能治癒的疾病並不多 72
02.蹺蹺板:消除病變和保留功能 76
03.新治療技術通常和療效無關 81
04.治療是一個連續過程 83
第七節 用藥:是性命攸關的事 86
01.解藥也是毒藥 87
02.價格潛規則 91
第八節 補液:只適合少數情況少數人 94
01.“輸液好得快”純屬偽命題 95
02.你是你吃出來的 97
Tips:冷知識 100
第九節 手術:主觀性極強的技術活 102
01.結果:救活、沒救活和誤殺 103
02.一個好漢三個幫 106
Tips:冷知識 109
01.做手術前,把身上的東西都取下 110
第十節 溝通:peace&love(和平與愛) 112
01.80%時間花在建立信任 113
02.好醫生讓問題軟着陸 115
03.聰明患者懂雙贏 118
第十一節 科研:薛定諤的貓 121
01.知道和懂是兩碼事 122
02.權威也會出錯 124
03.證據是有次第的 126
第二章 疾病:真相是什麼?
第一節 不確定性遠遠大於確定性 133
01.沒有人會無疾而終 133
02.可以確定的病因極其有限 137
03.疾病確實增多了 139
第二節 天地人三維只是概率項 144
01.老鼠的兒子未必會打洞 144
02.環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146
03.生活習慣對疾病的影響 148
04.大膽假設通常經不起小心求證 150
05.拋開劑量談毒性:東北的煙與北方的霾 152
第三節 大病不存在預警信號 155
01.身體能自救絕不呼救 156
02.認慫最保平安 161
第三章 治療:如何開始,怎樣結束?
第一節 醫院:醫療行為系統化+民生問題產業化 167
01.風險、收益、需求層層博弈 168
02.系統是把雙刃劍 170
第二節 科室:學科思維+患者思維 172
01.“大科”分科依據:受眾 173
02.“小科”分科依據:器官、系統或人羣 174
03.疾病歸屬的科室是動態變化的 177
04.新趨勢:病以類聚,科依人分 180
第三節 隱形樞紐:規範化+人性化 182
01.社工/個案管理師:程序事務支持者 182
02.師傅:病人勤雜好幫手 184
03.輸血科:為生命續力 185
04.藥劑科:醫生的第二雙眼 185
05.病案室:兩頭的責任 186
第四章 患者: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一節 什麼時候看:取決於閾值設置 191
01.認知偏差可以曲線校準 191
02.重要參照:症狀頻率和難受程度 193
03.金基準:病程 195
04.狀態從不騙人 197
第二節 去哪兒看:知己知彼穩且準 200
01.公立醫院vs私立醫院:不差錢時看病情複雜程度 201
02.專科醫院vs綜合醫院:看病情複雜度的範圍 203
03.三甲醫院vs社區醫院:看技術難度普及度 204
第三節 找誰看:把主觀能動性用在刀刃上 206
01.熟人介紹:流程有空隙,方案沒餘地 206
02.年資高不等於啥都好 209
03.網絡就診:舍流量取專注度 211
第四節 體檢:幾乎是唯一有效的常見病預防捷徑 214
01.接受醫學的侷限,追求醫療的有效 214
02.做什麼?看性價比 219
03.何時做?看疾病發展規律 222
04.去哪做:都行 224
Tips:醫生眼裏的全面體檢方案 227
第五章 價值觀:人是萬物的尺度
第一節 看病還是看人? 231
01.病和人無法涇渭分明 231
02.最優解永遠處於動態平衡中 234
第二節 要命還是要錢? 239
01.生命真是有性價比的 240
02.“看人下菜碟”:醫生有温度的理性 244
Tips:醫生會因為沒錢趕病人走嗎? 250
第三節 過度醫療的度在哪? 252
01.很多時候像一場共謀 253
02.破解法:第三方入局 257
Tips:常見過度醫療行為 262
第四節 養生還是殺生? 266
01.過去:別問科學性,問就是信則靈 268
02.現在:姿態好看,效果免談 272
Tips:不同人羣科學養生要點 275
第五節 當機器人有機會取代醫生 277
01.誰在害怕人工智能 277
02.習得精確確恰恰是機器本能 280
03.我感受你的疼痛,它解決你的病症 284 [2] 

醫生,你在想什麼所獲榮譽

2023年8月,入選“中國好書”2023年7月榜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