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醜行

鎖定
醜行,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醜”為名。又因和淨行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又稱“三花臉”。
中文名
醜行
別    名
小花臉,三花臉
分    類
文丑、武丑
來    源
京劇
含    義
扮相不俊美
代表作
《小放牛》

目錄

醜行京劇術語

京劇的簡介
醜行的“醜”是指扮相不俊美,並非專指品質上的醜惡。醜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陰險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醜行分為文丑、武丑兩種。

醜行分類

醜行①文丑

京劇中的各類詼諧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為方巾醜、袍帶醜、茶衣醜、巾子醜、彩旦等。方巾醜主要扮演頭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書吏、謀士、塾師等各種身分職業,如《羣英會》中的蔣幹、《烏龍院》中的張文遠等。袍帶醜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審頭刺湯》中的湯勤、《棋盤山》 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龍等。茶衣醜扮演各種行業的下層勞動人民,因身穿短藍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巾子醜介乎於方巾醜和茶衣醜之間,表演風格比茶衣醜略微嚴謹一些,如《連升店》中的店主東、《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稱“醜婆子”,是由醜行扮演的婦女,如《拾玉鐲》中的劉媽媽等。

醜行②武丑

俗稱“開口跳”,扮演擅長武藝、性格機警、語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講究口齒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劉利華、《三盜九龍杯》中的楊香武、《雁翎甲》中的時遷等。 (三)應工、反串及其他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有時也偶有突破,即這一行當的演員去扮演非本行當的角色,這種情況可以分為“應工”和“反串”兩種。
所謂應工,是演員本來常演這一行當的角色,有時也突破行當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這種串行演出一旦形成慣例,便稱為“應工”,應工是由長期的習慣做法而形成的,是從習慣上制定下來的規矩,如生行應工時要演花臉戲,如《白良關》中的尉遲寶林、《打龍棚》中的鄭子明、《雙包案》中的假包公等;旦行應工時要演一些小王子戲,如《取成都》中的劉循、《盜宗卷》中的張秀玉、《羅成叫關》中的羅春等;淨行應工時要演老生戲,如《逍遙津》中的司馬懿、《四進士》中的楊春等;架子花臉應工時要演丑角戲,如《四郎探母》中的大國舅、《打麪缸》中的大老爺等。
由於應工的緣故,便形成了不同行當互演的戲,俗稱“兩門抱”的戲。互演之戲,就是一個人物角色可由兩個不同行當演員扮演。如《清風亭》中的賀氏,老旦和醜行均可扮演,《打龍袍》中的陳琳,老生、老旦或醜行均可扮演。諸如此類的互演之戲,一旦被派演,各行當演員都不許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