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酸沼

鎖定
酸沼是一種濕地類型,該種濕地有酸性泥炭與死亡植物(通常為苔蘚,在北極地區可能為地衣)的累積。
酸沼植被有的形成小草丘,有的形成小凹地,兩者呈鑲嵌狀分佈,水蘚類是形成這些植物羣落的基礎,尤其形成草丘的一些水蘚常是衝上長生的,當達到頂點,生境變為乾燥,遂成為Cladoma mitis類,更進一步乾燥,草丘被壓縮,幾乎比相鄰的凹地還低。 [1] 
中文名
酸沼
外文名
peat bog
又    稱
高位沼澤植被
特    點
水裏含有大量的腐殖酸的濕地
主要植物
泥炭蘚
生物種類特點
浮游植物比浮游動物繁盛

酸沼概念

酸沼亦稱高位沼澤植被,是指水裏含有大量的腐殖酸,泥炭丘猶如覆盆狀,突出於水面,逐年增高,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如鈣、鉀、磷和氮素均極缺乏的濕地類型。酸沼的主要植物是泥炭蘚等,以存在食蟲植物為特徵。 [2] 

酸沼特點

酸沼發生於地表水(無論這些水來自酸性地下水,還是降水)呈酸性的地點。從酸沼流出的水會呈現一種特有的褐色。酸沼對環境很敏感,對生物多樣性有重要作用。
在所有水生羣落中,酸沼很吸引生物在此生存。雖然酸沼頗為廣泛地分佈在地球上潮濕的地區,但它們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北方的寒冷森林區卻是最發達和最多的地區。在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羣落的組成上,它們與湖、池、沼澤濕地截然不同。
不考慮物種的組成和分佈,所有酸沼都有某些共同的特徵。它們通常位於排水不暢通的地區;全都有墊狀的植被,而且都有泥炭的堆積。在一些時期,大多數酸沼都有一侷限的、通常由水蘚歐石南屬植物構成的半流動的植被簇。
各種湖泊、池塘以及廢棄的河灣,底上典型地堆積着有機沉積物。如果排水不暢,這種地區一年到頭水都滯流,而且只有很少有機物被運走或與礦物底質混合。時間一長,生長的植物進一步阻障排水,這樣,其中的水的循環減弱,從而形成厭氧的條件。由於缺氧和低温共同減慢生物的活動,因此有機碎屑只是部分地分解而形成泥炭。這些泥炭釋放出腐殖酸把水染成棕色。泥炭湖水中的電解質低,尤其是碳酸鈣低,但從強酸性到強鹼性都有,這一現象雖然未完全清楚,但顯然受植被和泥炭的影響。雖然緊鄰泥炭沼澤植被的水域既可是酸性的,亦可是鹼性的,但是,凡是具有泥炭蘚(酸沼的優勢植物)存在的水域總是酸性的。原因是泥炭蘚和泥炭能從溶解的鹽中吸收鹽基、從而產生遊離酸之故。酸沼水域中可以科用的和磷很少,因為這些營養元素被束縛在泥炭中。這種水體二氧化碳含量高,並有微量的H2S。H2S是硫磺菌活動的結果,具有這些特徵的湖泊、池塘統稱為腐殖營養水體。
泥炭蘚沼澤的明顯的酸性條件是它們獨特的原因。苛刻的條件限制了能夠在那兒生存的植物種類。因此,由不能在鹼性環境中生長的植物所組成的酸沼羣落髮達。 [3] 
酸沼植被有的形成小草丘,有的形成小凹地,兩者呈鑲嵌狀分佈,水蘚類是形成這些植物羣落的基礎,尤其形成草丘的一些水蘚常是衝上長生的,當達到頂點,生境變為乾燥,遂成為Cladoma mitis類,更進一步乾燥,草丘被壓縮,幾乎比相鄰的凹地還低。 [1] 

酸沼植物種類

酸沼發展很像是由其它湖泊的演替初期。沉水植物,還有漂浮植物,特別是黃色的池百合類羣集於開闊水域。有機物質的堆積使湖泊和池塘的底升高。許多這種沉積物,尤其是比較小的物質,在它們從水面向水底沉降期可能被氧化,分解或以膠體的形式保持懸浮狀態。它們在溶液中很好地保留下來,直到通過細菌的、化學的、光合作用的活化而沉澱,以形成被稱之為假底之細膩的、質軟的沉積物
與此同時,蘆葦類、藻類睡菜和沼澤委陵菜等在淺的水域生長。泥炭蘚向這些植物生長區蔓延,佈滿植株間的全部空隙。當聯合成為一體的泥炭發展時,或者當突出的岩石、大塊木頭或其它固體物質允許立足時,植物墊就向水上擴展。各種類植物,尤其是睡菜的頂尖生長出許多能漂浮的網狀根莖,這些根莖又在水面上長出新芽。在這種濾水的、盤根錯結的根墊上,又有泥炭蘚和冠灰蘚生長,它們填滿一切空隙並把這些羣體聯成一片,當植墊相當發達時,其它的植物,如酸果蔓、香楊梅、沼澤迷迭香也在上面生存。泥炭蘚在這些灌木基部的周圍長成一圓形植墊,而且每年都在過去留下的苔蘚生長物上增加新的生長物。當植墊不斷繁殖並升高時,不能耐受很濕條件的其他一些灌木也就乘機侵入到裏面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矮綠屬(擬)和喇叭茶。 [3] 

酸沼動物種類

酸沼湖中的生物雖然種數有限,但現有的生物數量可能很多。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繁盛,屬種也更豐富。酸沼水域的優勢種是形形色色的鼓藻和少量的藍綠藻。在浮游動物中,有殼根足類和輪蟲物種屬最豐富,而有些類僅是酸沼水域才有。原生動物也常見,尤其是肉足蟲綱
酸沼中的物種也許比已知的幾種要多一些,但總的來説,其特點是物種稀少。除某些球蜆科的以外,因為無鈣而缺乏軟體動物。在水生昆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半翅目毛翅目雙翅目鞘翅目。魚的數量極少或無。但兩棲動物,尤其是蛙科到處都是。酸沼旅鼠是常見的一種小哺乳動物。 [3] 
參考資料
  • 1.    日本生態學會環境問題專門委員會編 姜恕 李志廣等譯.環境和指示生物 (陸地分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89:189
  • 2.    龐名立,崔傲蕾編.能源百科簡明辭典:中國石化出版社,2009:132
  • 3.    (美)R·L·史密斯.生態學原理和野外生物學:科學出版社,1988:276-279